#01
勇担先锋,发挥“投建营”一体化优势,释放更多生产新空间
#02
以“三生融合”园区载体空间,促进深圳“20+8”产业向上而聚、向新而行
招商方面,项目持续强化“招商前置+定制化建设”模式,截至目前,累计接到210家企业申报,144家企业达到入库门槛要求,包括专精特新“小巨人”19家、“专精特新”企业96家,“专精特新”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达八成。项目已成功签约世界500强子公司瑞晶实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艾克瑞电气、威远精密等37家优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九成。目前,威远精密、国立智能、赛特新能、智火柴科技等24家优质企业已全面投产。此外,项目在产业集群融合集聚上持续发力,推动主导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已初步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产业生态。
建设方面,项目依托特区建工集团自主研发的高装配率施工生产体系,项目实现高标准厂房的工业化批量快速建造,成功实现“1-9-18”建设交付标准,即拿地1个月总包施工入场、9个月预售、18个月交付。项目2栋、3栋等首批高标准厂房已于2023年12月交付使用,1栋高标准厂房于8月份通过竣工验收,并启动交房。宿舍已基本完成施工任务,进入竣工验收阶段,预计即将竣工交付。
再以龙华智能科技产业园为例,项目重点聚焦精密制造领域,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位于龙华区观澜街道,坐落于深圳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之一的黎光-银星先进制造业园区范围内。整体规划方面,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1万㎡,计容总建筑面积约8.1万㎡,其中高标准厂房面积约7.15万㎡,宿舍面积约8000㎡,食堂面积约600㎡。
招商方面,项目充分发挥优质产业空间试点优势,以“招商前置+定制化建设”模式助力项目招强引优。项目聚焦精密制造领域,重点引进精密仪器设备、新能源、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优质企业,招商率已达100%,共招引17家“专精特新”企业,包括1家上市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进驻企业年产值超30亿元。
#03
AI+大数据加持,搭建三级智慧运营服务体系,一站式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04
强化研究驱动,积极探索深圳市“工业上楼”新标准,树立标杆
一方面,企业通过组织创新,成立招商运营管理部(产业研究院),从研发、投拓、设计、招商、运营等维度全面赋能工业上楼业务。产业研究院作为“核心引擎”,在产业图谱研究、产业生态合作、设计指引编制、智慧园区平台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推进,赋能集团“工业上楼”业务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深圳市产业空间发展有限公司还积极探索“工业上楼”深圳标准,围绕“20+8”产业集群生产需求,编制针对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产业空间设计指引,在全市率先构建“工业上楼”产品标准化体系,先后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优质产业空间设计技术指引》,以及《通用型园区产业标准化设计导则》《工业上楼交通标准化设计导则》《地下车库标准化设计导则》等一系列城市规划管理与指导性文件,积极探索深圳市“工业上楼”新标准。
结语
可以看到,通过多个“工业上楼”想项目的持续落地实践,深圳市产业空间发展有限公司为破解用地瓶颈,保障先进制造业企业对于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的需求,助推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等方面为行业提供了参考范例。展望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落地,企业还将在探索产业空间垂直集聚形态、实现产业空间供需结构平衡等方面持续贡献国资力量。
相关合作交流,敬请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