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永乐大典》残卷“师”字册管窥

文化   2024-09-10 10:12   北京  

【摘要】《永乐大典》乃我国最大的类书,用韵统字,以字系事,纲举而目张,寻检称便。书中所存遗文佚籍甚夥,且多据宋元旧椠抄录而成,既可供辑佚之需,又可作校雠之用,其价值早为海内所共知。然《大典》历经沧桑,命运多舛,或被兵燹所毁,或为宵小所盗,今人收拾劫余,仅得八百余卷,可谓十不存一。但此数百残卷渐从兰台秘阁流入公馆私室,又藉影印之便,一朝而化身千百,为天下学人所共享,论者接踵而至,自无待言。
历来研读《大典》的学人,多藉之以辑佚、校勘;至于针对其中之佛典、医书、算书、诗词曲赋等,作分类探讨者,亦不乏其人。但尚未获见关于教育史料之专题研究,本文便为此而作。
本文重在探讨《大典》中教育史料之搜集。意在揭示搜集史料之门径,介绍《大典》所录教育史料的大致情形,并对其价值稍作分析,总期为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者提供方便。故先对《大典》之凡例与《目录》作深入研读,藉此说明搜集教育史料之方法。进而从《大典》残卷中搜集、归纳教育史料,并将之分为“教育事目”、群经注疏、方志三类,对其内容与分布作概括介绍。最后,以“儒师”事目为例,藉此说明《大典》中教育史料之价值。

“师”字现存六卷,除上述四卷外,尚有九一七(太师)、九一八(少师)两卷,所录多为《代谢蔡太师启》之类,与教育关系不大。据《永乐大典目录》,知“师”字在此六卷前尚有卷九一六(君师、帝王师、太师),其后另有卷九二二~九二七(事韵)等。
卷九一九,“三师”指太师、太傅、太保,皆为“天子所师法”,所录文献多关乎三师之历代建置。“太子太师”、“太子少师”亦多载其历代设置沿革,另有陈靖《上真宗乞置东宫师保札》一文,论及历代太子师之设置。
卷九二〇,“太子三师”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录《唐会要·皇太子见三师礼》等。“师氏”为《周礼》之官名,掌“以三德教国子”,其下收吕祖谦《周师氏铭》等文。“国师”多与释教有关,但亦有关乎教育者,如引《粱书·王承传》,载其祖孙三代任国子祭酒,“三世为国师”。“宗师”为汉魏间官职,负责训导宗室人员,其下所录,多载是官之历代建制。“先师”下多录历代对于孔子、颜子之册封。


卷九二一,“儒师”将在下文中详细论及,兹不赘述。“择师”下所收文献,多与择师之标准相关。“事师”指学生与老师的交往,其下所收文献,以《册府元龟》《言行龟鉴》为多,另录《积善录》《杨龟山语录》诸书对事师之宗旨与意义的阐述。
卷九二二,事目多达一五四个,多为求师、事师之历史典故,所录文献较简。实际上,本卷中所录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与卷九二一并无太大区别,无非将事目分得更为具体与琐碎而已。故两卷当并观。



兹以卷九二一之“儒师”为例,对《大典》的史料价值稍作分析。
1.主题鲜明,分布集中
《大典》以“事目”为核心,将浩如烟海的四部文献集中抄录于其下,无疑为读者搜寻史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儒师”下所录文献计二十二页,近两万字,引书达四十五种之多。其主要内容如下:
(1)对于师道的论述。其中《忘筌书》《陈默堂文集》诸书,剖析师道大义尤详,对于今日之教育启发颇多。
(2)师生交往的事迹。《册府元龟》《言行龟鉴》诸书,载历代师生之交往颇详,涉及师徒传授、尊师亲友、立教兴学等,可谓师道大义之具体阐发。
(3)拜师、聘师的应用文。《启札青钱》等书收录数封家长、塾师间往来书信之模板,颇为珍贵。
据此,可知其材料之丰富与内容之集中。读者如欲研究历代师道观念的变迁,“儒师”便已收录甚多可供采择的史料,若再与“师友”“先生”等事目并观,几可遂功。上文所述之“教育事目”、群经注疏,皆与此相类。
2.多存佚书与善本
《大典》纂修于明朝初年,多据内府所藏宋、元善本抄录而成。其后明廷之藏书几经变故,损毁严重,各种佚书、善本,赖《大典》而犹存。故乾隆朝纂修《四库全书》之时,从《大典》中辑出佚书数百种,并藉之以校勘诸籍,为功甚巨。《大典》之价值,于此可见一斑。
以“儒师”而言,其所引《唐鱠》《忘筌书》《心传录》《李延平语录》《晦翁漫说》《实宾录》《尹和静言行录》《分声类说》《声律会元》《兼金合璧》《拦江网》诸书,皆为十分珍稀之文献,大多仅见其名而难觅其书。若将此类史料从《大典》辑出,无疑为中国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至于《册府元龟》之类,虽有明刻本存世,但错讹颇多,若拿《大典》残卷与之对校,当有所收获。
此外,上文所述之方志史料,十九皆属佚书,其价值亦不可小觑。

《永乐大典》残卷中的教育史料,数量十分可观,而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可谓沧海遗珠,历尽磨难,方才流传至今,理应得到研究者的重视。
本文所涉及之史料已非常可观,但仍有颇多疏略之处,如对于正史、编年、诸子、释道之书,皆付之阙如。拾遗补缺,当俟诸来日。要其搜寻史料之方法则不出本文所论之外。
此外,《大典》亦并非尽善尽美。因为卷帙浩繁,成于众手,难免会有文字错讹。且现在所利用之残卷,系嘉靖副本,经两次抄写,错误自会增加。尤其应注意者,乃《大典》所注之引书多为简称,且有时误注出处。读者在整理、利用《大典》残卷时,应注意这些问题,并予以妥善处理。

※ 摘自刘一《〈永乐大典〉残卷中的教育史料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011年。有改动。


知道点传统文化
聚焦大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精选国学和传统文化类优质文章、实用资讯。立足原典,关照当下。(本号对粉丝有一定门槛要求,个别独家内容须付费阅读,理念不合或仅想领取免费资源的朋友,请慎重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