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公众号
欢迎转发和分享
本刊被以下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超星期刊城出版平台
CATALOGUE
本/期/目/次
本刊特稿
创新·创新思维·创新文化:“解放思想”哲学机制探究——从邓小平开创“解放思想”传统谈起
贺善侃
马克思主义研究
基层党组织加强革命性锻造的内涵、价值与实践
张志元 谢钰龙
数据技术嵌入下的基层治理变革过程研究
高 雪 陈保中
论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出发点“现实的人”的确证历程
鲁建辉
唯物史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本质探微
洪 秀
中华服饰文化
中国戏曲净扮考略
李 芽 陈容安
马山楚墓大袖型衣袍形制分析与形象复原
王 柯 宋柯欣
基于明代毕宗贤墓出土棉布衣的造型研究与数字化复原
苑月欣 刘大玮 朱博伟
贵州苗族传统文化造物的童帽艺术研究
余捷妮娜 冯信群
金秀盘瑶织绣图案的符号学探究与设计转化
徐 云 郭津铭
设计艺术研究
民众日常与未来图景:1949 年以来的设计展览及国家形象塑造
韩禹锋 高国悦
思想政治教育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应为、难为与何为
刘恩民
新时代高校纪委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任务聚焦与实践路径研究
戴 蓉 严加亮 高嘉宇
本刊特稿
创新·创新思维·创新文化:“解放思想”哲学机制探究
——从邓小平开创“解放思想”传统谈起
作者:贺善侃
摘要:创新体现了解放思想的实质,是解放思想的起点。观念创新是解放思想的先导。创新思维是解放思想的不竭动力。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营造有利于解放思想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推动思想解放的关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激励思想解放的文化沃土。“第二个结合”开辟了新的创新空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
关键词:创新;创新思维;创新文化;解放思想
作者简介:贺善侃(1947—),男,湖南长沙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用格式:贺善侃. 创新·创新思维·创新文化:“解放思想”哲学机制探究——从邓小平开创“解放思想”传统谈起[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1-6.
马克思主义研究
基层党组织加强革命性锻造的内涵、价值与实践
作者:张志元 谢钰龙
摘要:基层党组织的革命性锻造,是党的基层组织结合基层实际进行自我革命和推动社会革命的具体实践,是在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中推进基层党建的种要路径。基层党组织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窗口”,加强基层党组织革命性锻造是筑牢党执政根基的关键所在、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必然选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要环节、践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依托基层实践激发推动社会革命的创新活力,聚焦基层主业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检身正己,立足民情民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正是基层党组织加强革命性锻造的鲜活实践。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革命性锻造;自我革命;基层党建
作者简介: 张志元(1979—),男,山西介休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谢钰龙(2000—),男,广东高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层党建工作。
引用格式:张志元,谢钰龙. 基层党组织加强革命性锻造的内涵、价值与实践[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7-15.
数据技术嵌入下的基层治理变革过程研究
作者:高雪 陈保中
摘要:本文旨在解析数据技术应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助力探索数据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应用的方向和策略。在梳理技术治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借助技术嵌入理论,从平台搭建、制度安排和社会互动三个维度解析技术应用引发治理变化的机理、过程和结果,认为技术的顺序逻辑嵌入到治理要素中,催生工作过程整合、数据标准化和组织专业性;而当技术嵌入组织要素时,组织要素的物质层面与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相互作用,并影响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这一过程分结构化条件、社会互动和制度再生产三个阶段。基层政府应主动转变治理理念、重组治理结构和推进自身角色转化,建立包括制度、技术和行动者在内的治理体系,深入挖掘数据反映的社情民意以辅助决策,发挥大数据的研判功能,不断提升数据治理的能力。
关键词:技术嵌入;大数据;基层治理;治理结构;治理能力
作者简介:高雪(1994—),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与数据治理。
陈保中(1965—),男,汉族,浙江平湖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和法治政府建设。
引用格式:高雪,陈保中. 数据技术嵌入下的基层治理变革过程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16-25.
论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出发点“现实的人”的确证历程
作者:鲁建辉
摘要:“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在马克思那里经历了“自我意识”的人、“类本质”的人、“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的人、“从事粗糙的物质生产”的人、“现实的人”五个环节的思想历程。对它的确证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对旧哲学理论的批判,接下来走向了社会实践,最后经过哲学与经济学的双重淬炼而得以科学建立。之后,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总结并明确了唯物史观“现实的人”的现实性所在,并且将“现实性”与“经济需要”“物质生活”等存在层面的关键词紧密结合起来。当代社会中,“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出发点的理论意义不仅在于能将马克思的抽象与具体理论统一起来,更能从其“现实的人”中确证唯物史观的当代根本问题,即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与发展;其现实意义在于强调并实现个人的现实性和“活生生的个人”的现实幸福,现实的个人要有丰富、多样地创造与享用社会财富的路径,方能使其“现实的人”中的真理得到落实、发展。
关键词:唯物史观出发点;现实的人;社会重心
作者简介:鲁建辉(1974—),男,陕西凤翔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引用格式:鲁建辉. 论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出发点“现实的人”的确证历程[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26-33.
唯物史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本质探微
作者:洪秀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高度一致:它以“现实的个人”作为逻辑起点,既确立了人的自我生成、自主创造的历史主体地位,又确立了人的历史制约性,强调以生态理性代替经济理性,保障人民环境权益的平等性;它以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为认识论基础,肯定人与自然在本体论层面构成生命、生活维度上的共生共荣关系,要求以生产力的绿色转型真正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的融通共赢,与欧美国家生态现代化理论存在本质差别;它以“两个和解”作为价值旨归,破除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内生性的人类中心主义、物质主义、发展主义、生态异化等诸多积弊,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之间虚幻的、抽象的共同体关系,倡导构建“真正的共同体”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全面解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统一是遵循人类历史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实的个人;实践关系;绿色发展;两个和解
作者简介:洪秀(1990—),女,安徽芜湖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
引用格式:洪秀. 唯物史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本质探微[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34-41.
中华服饰文化
中国戏曲净扮考略
作者:李芽 陈容安
摘要:本文对中国戏曲净扮从古至今的发展与演变历程进行详细梳理,试图探明戏曲净扮发展背后的审美动因与技术路径。净扮的功能主要是使用浓重的粉墨色彩通过“变形取神”来塑造人物。其源于巫傩面具中的凶武之像,早期是以面具为主的形式呈现,到了唐宋时期逐渐转变为“涂面”,但其和丑扮一样还都是局部勾脸,也都具有喜剧功能。明清时期,随着净、丑行当分野,净扮最终转变为整脸脸谱,在人物塑造上则专注于形象的专业化和性格化,并具备了说明性和评议性两个最主要的属性。步入近现代,随着脸谱流派的出现,净扮脸谱艺术走向高度成熟。
关键词:中国戏曲;净扮;脸谱
作者简介:李芽(1977—),女,浙江温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
引用格式:李芽,陈容安. 中国戏曲净扮考略[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42-50.
马山楚墓大袖型衣袍形制分析与形象复原
作者:王柯 宋柯欣
摘要:为了厘清楚国大袖型衣袍的形制结构特征,本文运用三重证据与对比研究法,以马山楚墓中出土的大袖型衣袍实物为依托,将文献、图像、数据进行互证,根据数据得到衣袍款式结构,从而进行衣袍实物复原。研究认为:楚国大袖型衣袍没有严格的尺寸规定,从衣袍造型来看为中心对称式,衣袖呈垂胡样式,袖长一般长于衣长的一半,袖口相较于中原的深衣更宽;在衣片裁剪方式上,面料幅宽和单位纹样影响了衣片的裁剪方式;独立的腋下嵌片与下裳门襟上部斜三角形的出现有利于增大门襟拥掩量以及袖底活动量,辅助下裳衽部自然打开方便行走,为大袖型衣袍作为外衣穿着提供了可能。对马山楚墓出土的大袖型衣袍结构形制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楚国衣袍的具体特点,从而完善与细化楚国服饰的体系研究。
关键词:马山一号楚墓;袍服;袖型;嵌片结构;复原
作者简介:王柯(1983—),男,河南南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传统服饰文化。
宋柯欣(1996—),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统服饰文化。
引用格式:王柯,宋柯欣. 马山楚墓大袖型衣袍形制分析与形象复原[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51-63.
基于明代毕宗贤墓出土棉布衣的造型研究与数字化复原
作者:苑月欣 刘大玮 朱博伟
摘要:明代毕宗贤墓出土棉布衣因其结构保存完整,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出土棉布衣实物为研究对象,考证其称谓,探析其服装造型,并使用 CLO3D 数字化技术实现明代服装造型虚拟复原。以直观的角度呈现基于明代无摆式曳撒的着装搭配,并探讨数字化复原作为一种新型古代服饰复原手段的必要性与局限性,为古代纺织服饰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毕宗贤墓;明代服装结构;曳撒;数字化复原
作者简介:苑月欣(2001—),女,汉族,北京人,学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服饰。
朱博伟(1991—),男,汉族,北京人,助理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纺织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引用格式:苑月欣,刘大玮,朱博伟. 基于明代毕宗贤墓出土棉布衣的造型研究与数字化复原[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64-73.
贵州苗族传统文化造物的童帽艺术研究
作者:余捷妮娜 冯信群
摘要:苗族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着生活中造物。文章以贵州黔东南苗族村落为调研对象,了解苗族文化中不仅有着繁衍生命、多子多孙的生殖崇拜,更有着重视佑护子孙长大成人的美好寓意。庇护幼童的文化行为主要表现为民风民俗的造物行为。这类造物行为主要涉及服饰、器具等方面,以此形成苗族文化造物的多个类型。内容以苗族宗教信仰为线索,一是阐述苗族“佑子观”的形成及三种主要的传统造物类型;二是以苗族孩童头帽作为样本对象,寻访民间制作人,并通过图纹、材料、形制、刺绣针法等分析头帽的传统制作工艺;三是表明苗族“佑子观”的深层意蕴下现今苗族孩童童帽的概貌。
关键词:童帽艺术;传统文化造物;贵族苗族;民族服饰;图纹刺绣;文化寓意
作者简介:余捷妮娜(1983—),女,贵州贵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设计学、时尚创新服务与系统设计研究。
冯信群(1962—),男,浙江临安人,教授, 研究方向为设计学、时尚创新服务与系统设计研究。
引用格式:余捷妮娜,冯信群. 贵州苗族传统文化造物的童帽艺术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74-80.
金秀盘瑶织绣图案的符号学探究与设计转化
作者:徐云 郭津铭
摘要:以金秀盘瑶织绣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金秀盘瑶织绣图案工艺、纹样、色彩等方面的代表性符号特征进行探讨,并在莫里斯符号学语构、语义、语用的基础上,对金秀盘瑶织绣图案各代表性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最终采用现代设计实践的方法,从金秀盘瑶织绣图案的代表性符号元素中提取设计因子,以文创产品为载体对金秀盘瑶织绣图案进行设计转化。在从符号学角度为金秀盘瑶织绣图案的阐释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的同时,也对少数民族织绣图案在现代文创设计中应用的方法与路径作了探索。
关键词:符号学探究;设计转化;织绣图案;金秀盘瑶;莫里斯符号学;设计因子;图案转化;文创设计
作者简介:徐云(1981—),女,陕西西安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艺美术。
郭津铭(2000—),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艺美术。
引用格式:徐云,郭津铭. 金秀盘瑶织绣图案的符号学探究与设计转化[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81-90.
设计艺术研究
民众日常与未来图景:1949年以来的设计展览及国家形象塑造
作者:韩禹锋 高国悦
摘要:基于跨文化传播的时代发展与中国文化当代传承的需求,设计与生活、设计与文化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中最具代表性的参照系。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举办的大型设计展览的展品内容和展示情况,一是分析现代设计展览视觉形象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思想、政治背景等含义;二是探究从设计展览这一窗口向世界呈现自身形象的时代变奏、文化要义。对围绕民众日常和未来图景塑造国家形象展开论述,分析了设计展览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推动国家形象塑造。对现代设计展览塑造国家形象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探索中国设计文化的核心,推进当代中国设计土壤培育、设计知识体系形成以及设计话语权构建,为中国设计的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民众日常;未来图景;设计展览;国家形象
作者简介:韩禹锋(1981—),男,黑龙江绥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设计理论。
高国悦(2000—),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理论。
引用格式:韩禹锋,高国悦. 民众日常与未来图景:1949 年以来的设计展览及国家形象塑造[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91-98.
思想政治教育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应为、难为与何为
作者:刘恩民
摘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和必由之路,要在深刻把握其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应为、难为与何为三个逻辑向度加以认识和推进: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根铸魂、为深化治国理政实践聚势赋能、为完善育人工作体系耦合贯通、为加强学科协同建设提质增效,此乃应为;存在着目标设计不够合理和完善、课程内容不够系统和连贯、师资队伍不够达标和专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和高效等问题,此乃难为;以坚定中国特色教育自信为支撑点,以“1342 协同共生”模式为着力点,即贯彻“一个思想”、坚持“三个导向”、做到“四个强化”、依托“两个机制”共同促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增智赋能,此乃何为。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作者简介:刘恩民(1980—),男,安徽淮南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等。
引用格式:刘恩民.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应为、难为与何为[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99-105.
新时代高校纪委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任务聚焦与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戴蓉 严加亮 高嘉宇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摇篮,必须始终把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了保证这个根本任务的实现,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政治方向,需要以政治监督为标尺,以现存问题为导向,着力构建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政治监督机制。在“两个维护”中践行对党忠诚,在做深做实监督执纪问责中实现效能提升,涵养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
关键词:政治监督;高校治理;任务聚焦;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 戴蓉(1970—),男,上海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高等教育。
严加亮(1983—),男,安徽铜陵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
高嘉宇(2000—),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引用格式:戴蓉,严加亮,高嘉宇. 新时代高校纪委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任务聚焦与实践路径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106-110.
封面图片说明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双联珠对龙纹绮。图案由对龙、双联珠、卷草组成,联珠圈与卷草纹结合构成团窠骨架结构,呈连缀式四方连续,满地排列。双层联珠均为六边形。外层的联珠圈,每个六边形图形中套有一个形状一样的小六边形,形成类似“回纹”的效果。内层的联珠圈置于由两个圆圈组成的圆环内,组成一个联珠环。联珠圈内主题纹样是对龙,龙躯弯曲,隔着唐草联珠柱和莲花座的中轴相对而舞,联珠柱中间饰瑞花,柱顶饰莲花。同时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226号墓出土亦有出土。是典型的陵阳公样的代表。
作者介绍
刘大玮,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纺织文化遗产保护及相关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I、CSSCI、北大核心、科技核心索引文章45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3项。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竭诚欢迎各界专家赐稿!
•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东华大学
• 编辑出版:东华大学期刊中心
• 编委会主任:陈南梁
• 主编:王治东
• 执行副主编:王克斌
• 编辑部主任:马文娟
• 编辑:王克斌,马文娟,冯珂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投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