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公众号
欢迎转发和分享
本刊被以下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超星期刊城出版平台
编者按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长期开设“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重点栏目,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相关方向,通过专题化栏目建设,汇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者的智识,服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研究和平台发展。
✦
✦
✦
2023年“马克思”重点栏目文章
CATALOGUE
本/年/目/次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23(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从“一个行”到“两个行”的意涵
章忠民, 张万新
习近平关于理论强党的重要论述:理论渊源、思想蕴含及实践价值
高楠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23(0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刍论
金瑶梅, 彭先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23(02))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视域下人的生存范式转换研究
张铁山, 鲁桐君, 张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的政治逻辑演进——基于历次党代会报告的分析
李爱华, 孙晓艳
中国共产党红色礼仪建设的历史起点与百年回溯
李明哲, 高福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23(03))
论伟大建党精神:三维逻辑、理论特质及其时代价值
李博文, 贾淑品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23(03))
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进路展望
周林, 周虎
马克思劳动观的三重维度及其时代意蕴
姚莉萍
哲学研究(2023,23(03))
方法论整体主义:一种基于理解立场和对比问题的重构
韩东奥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困境与出路——对虚假问题意识的消解
王晓蕾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23(04))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联
邵雍
苏区精神的孕育时空、生成逻辑和价值特质
周景春, 宋彦
数字资本主义研究(2023,23(04))
数字技能鸿沟的资本逻辑批判与跨越
王不凡, 孟静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与反思
陈朦
数字时代的生命治理术:当代生命政治资本主义批判及其反思
白虎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从“一个行”到“两个行”的意涵
作者:章忠民,张万新
摘要:继“马克思主义行”这“一个行”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第二个行”,由此进一步揭示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逻辑密码。从“一个行”到“两个行”这一升华释放出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论先声,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把握、运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从“一个行”到“两个行”不仅是命题的改变,更具备了升华的必然、深刻的意涵以及这一伟大理论的巨大能量的进一步释放,这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巨大的理论与实践贡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行”;两个结合
作者简介:章忠民(1962—),男,安徽宣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张万新(2000—),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引用格式:章忠民,张万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从“一个行”到“两个行”的意涵[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1):1-8.
习近平关于理论强党的重要论述:理论渊源、思想蕴含及实践价值
作者:高楠楠
摘要:理论强党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重要来源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思想理论建设的经验总结,直接来源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念新实践。理论强党把提升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新时代治党管党强党的重要基础和突破口,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以确保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为目标,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强化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
关键词:理论强党;思想建党;理论渊源;理念创新;全面从严治党;
作者简介:高楠楠(1985—),女,安徽淮南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引用格式:高楠楠.习近平关于理论强党的重要论述:理论渊源、思想蕴含及实践价值[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1):9-16.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刍论
作者:金瑶梅,彭先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作用。与此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并且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内涵深刻,特色鲜明,彰显出其“蕴含民族特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的理论特征。此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主要实施路径有两条:一是实现绿色转型发展;二是实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化建设。因此,明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本源、中华文化底蕴与理论特征,同时以此作为理论支撑引领美丽中国建设,对于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赓续发展以及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者简介:金瑶梅(1975—),女,浙江海盐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彭先(1997—),男,安徽南陵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引用格式:金瑶梅,彭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刍论[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2):1-7.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视域下人的生存范式转换研究
作者:张铁山,鲁桐君,张琳
摘要:依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社会形态发展理论,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会经历“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思想演进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生存范式谱系经历了一个从“自然化”生存到“唯物质主义”生存和从“唯物质主义”生存向“生态化”生存逻辑转换的演进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生存范式谱系中,“自然人”的“自然化”和“经济人”的“唯物质主义”生存范式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和局限性以及转换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生态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化”生存范式则是建立在对“自然人”和“经济人”生存范式辩证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是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范式,具有重要价值意蕴。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趋严重和迈入建设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新征程的当下,这种“生态化生存”的生存范式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自然人;经济人;生态人;生存范式;当代启示;
作者简介:张铁山(1967—),男,河南长葛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鲁桐君(1996—),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张琳(1993—),女,河南长葛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引用格式:张铁山,鲁桐君,张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视域下人的生存范式转换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2):8-16.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的政治逻辑演进——基于历次党代会报告的分析
作者:李爱华,孙晓艳
摘要:从文本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的报告、宣言或重要决议中对人民民主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发现,透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人民民主专政”到“社会主义民主”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变化,人民民主的政治逻辑经历了从“探索人民自由的革命逻辑”到“确立人民平等的权利逻辑”到“强化人民权力的制度逻辑”再到“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形态的治理逻辑”的演进过程。基于历次党代会报告等文本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的政治逻辑演进脉络,旨在认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主线和发展规律,进而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党的二十大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的新高度和新路标。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党代会报告;政治逻辑;
作者简介:李爱华(1976—),男,山东东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孙晓艳(1978—),女,内蒙古赤峰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引用格式:李爱华,孙晓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的政治逻辑演进——基于历次党代会报告的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2):17-23.
中国共产党红色礼仪建设的历史起点与百年回溯
作者:李明哲,高福进
摘要:红色礼仪是伴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创设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重要文化标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赋能、苏俄的礼仪实践和中华传统礼仪的转化和发展,成为共产党人建构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礼仪体系的历史渊源。中国共产党对红色礼仪的实践探索,是一个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礼仪结合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不仅初步建立了程序化、规范化的各类政治仪式,也建立了严肃党组织仪容仪表和行为模式的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通过建构仪式谱系、焕新文明风尚、接轨国际礼仪推动了政权巩固和文化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礼仪实践呈现出多元建构、整体延拓、综合创新的显著特征;新时代,围绕文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红色礼仪被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开创了中国“礼仪之邦”新境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红色礼仪;百年党史
作者简介:李明哲(1999—),男,河南三门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福进(1965—),男,山东菏泽人,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方向为红色文化发展史、中外文化史。
引用格式:李明哲,高福进.中国共产党红色礼仪建设的历史起点与百年回溯[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2):24-33.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论伟大建党精神:三维逻辑、理论特质及其时代价值
作者:李博文,贾淑品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首次明确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地位,进而为我们进一步科学阐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特质,挖掘伟大建党精神在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价值意义提供了根本遵循。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为理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底蕴、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为实践逻辑形成并发展的伟大建党精神,其理论独创性、人民至上性、顽强斗争性和鲜明实践性的理论特质同时也为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提供精神源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为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三维逻辑;理论特质;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李博文(2000—),男,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的历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贾淑品(1975—),女,安徽宿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引用格式:李博文,贾淑品.论伟大建党精神:三维逻辑、理论特质及其时代价值[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3):1-11.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进路展望
作者:周林,周虎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是一个有质有量且常研常新的重大时代命题。当前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丰富内涵、重大意义、重要来源、深刻体现、提升路径的研究著述颇丰,既有成果主要回答了“何为党的领导力”“党的领导力为何重要”“党的领导力从何而来”“党的领导力体现在哪”“如何提升党的领导力”等问题。综合学界观点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的新增难点在于讲清楚党全面领导视域下的领导力,不足之处在于对党的领导力提升路径的研究有待加强,未来进路在于阐释好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如何锻造卓越领导力。继续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须进一步加强多维度考察和学理性阐释,注重提升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维度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力提升的故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党的领导;最新进展;进路展望
作者简介:周林(1976—),女,安徽合肥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周虎(1994—),男,安徽长丰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
引用格式:周林,周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进路展望[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3):12-22.
马克思劳动观的三重维度及其时代意蕴
作者:姚莉萍
摘要:劳动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哲学维度以异化为支点关涉人的本质,见证了异化史观至唯物史观的逻辑嬗变;二是政治经济学维度以劳动二重性为枢纽开展批判,深刻透析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根源,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三是科学社会主义维度对无产阶级寻求劳动解放从而导向新的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进行犀利阐释,勾画出科学的劳动自由图景。鉴于此,立足三重维度考察马克思劳动观,既提供了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深挖其时代意蕴也给予我们透过劳动去洞察时代的哲学智慧,为新时代培树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观、构筑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构建享受劳动的劳动幸福观提供了理论支撑、理论路径和理论指引。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观;唯物史观;异化劳动;劳动解放;习近平的劳动观
作者简介:姚莉萍(1978—),女,山东菏泽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引用格式:姚莉萍.马克思劳动观的三重维度及其时代意蕴[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3):23-31.
哲学研究
方法论整体主义:一种基于理解立场和对比问题的重构
作者:韩东奥
摘要:霍利斯将社会科学中的解释—理解之分引入方法论个体主义—整体主义争论,有益于我们梳理与澄清争论中的各观点与立场。然而,仅提供解释—理解之分这一框架,不足以推进方法论个体主义—整体主义争论。在这个意义上,基于“对比问题”的研究方法可作为对该框架的重要补充。通过对不同“对比问题”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对于方法论个体主义对方法论整体主义的批评,可以通过考察“对比问题”的方式加以重构并回应;其次,引入理解立场,并基于对比问题的重构可以更好地回答制度及其有效性问题;最后,理解立场将引出背景论题,基于背景的深描有益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不过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论证来回应批评。
关键词:方法论整体主义;理解;对比问题
作者简介:韩东奥(199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科学解释、社会科学哲学。
引用格式:韩东奥.方法论整体主义:一种基于理解立场和对比问题的重构[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3):32-38.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困境与出路——对虚假问题意识的消解
作者:王晓蕾
摘要: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定位一直存在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应从“物质”角度进行阐释,另一些学者则主张以“实践”作为切入点。两种观点均存在局限性。首先,纯粹地坚守“物质本体论”可能使我们难以区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传统唯物主义。但如果坚持“实践本体论”,把“实践”当作一种物质性活动则又打破了本身存在于“物质”中的紧密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必然性,导致我们无法解释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普遍必然性。此外,“实践本体论”的理解可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局限于人学框架之内。因此,我们应当从“本体论”这一“虚假”问题意识中解脱出来。
关键词:实践本体论;物质本体论;规律;必然性
作者简介:王晓蕾(1991—)女,山东临沂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引用格式:王晓蕾.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困境与出路——对虚假问题意识的消解[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3):39-44.
马克思主义研究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联
作者:邵雍
摘要: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使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铸就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有密切的关联。国际主义精神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突出表现;爱国主义精神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集中体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面展现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革命使命忠诚精神完美诠释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关键词:抗美援朝精神;建党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毛泽东;彭德怀;
作者简介:邵雍(1953—),男,浙江慈溪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党史、革命史。
引用格式:邵雍.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联[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4):1-7.
苏区精神的孕育时空、生成逻辑和价值特质
作者:周景春,宋彦
摘要:在工农武装割据全面开展、斗争环境极度艰苦以及根据地建设全方位展开的独特时空里,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点”上孕育出了苏区精神。苏区精神的生成逻辑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其价值将不断被时代需求所激活,不仅深度影响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而且将长远规定党保持先进性的基本姿态。
关键词:苏区精神;孕育;生成;价值
作者简介:周景春(1969—),男,江西瑞金人,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党组书记、副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央苏区史。宋彦(1998—),女,河南邓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引用格式:周景春,宋彦.苏区精神的孕育时空、生成逻辑和价值特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4):8-13.
数字资本主义研究
数字技能鸿沟的资本逻辑批判与跨越
作者:王不凡,孟静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能鸿沟问题越来越明显,通常表现为认知鸿沟、参与鸿沟和性别鸿沟三种形态。数字技能鸿沟反映了人们的身体与技术之间的分裂关系,显性原因是数字技术的加速发展导致人的技能更新速度与社会需求不平衡匹配;隐性原因是数字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导致数字技能的两极分化。马克思关于劳动技能的论述为审视数字技能鸿沟提供了批判性视角,只有打破资本逻辑的圈囿,才有助于跨越数字技能鸿沟,实现数字技能的自由发展。
关键词:数字技能鸿沟;资本逻辑;马克思劳动技能观
作者简介:王不凡(1988—),男,江苏宜兴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思政课教学专长研究。孟静(2001—),女,新疆昌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引用格式:王不凡,孟静.数字技能鸿沟的资本逻辑批判与跨越[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4):14-21.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与反思
作者:陈朦
摘要:作为资本主义抽象秩序的延续,数字资本主义既是当代资本关系具体化的展开,也是当代资本主义历史性发展的结果。通过数据的商品化与对数字劳动的隐秘剥削,数字资本主义建构了以数据—流量为核心、以平台—算法为技术载体的资本叙事逻辑,塑造了居于不稳定状态的流众无产阶级,并造成了主体在劳动、交往乃至生命维度的异化与失落。为此,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维度理解数字资本主义下现实物质生产活动的矛盾性,既要求我们将信息技术看作重要的手段,去加以利用和转化,体现现存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通性,同时也要求我们现实地改变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以此释放全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潜能。
关键词:唯物史观;数字资本主义;价值运动;生命异化
作者简介:陈朦(1997—),女,汉族,江西宜春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用格式:陈朦.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与反思[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4):22-28.
数字时代的生命治理术:当代生命政治资本主义批判及其反思
作者:白虎
摘要:生命治理术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主题,是当代资本主义微观权力批判的桥头堡,在当代生命政治资本主义的批判语境中展开。福柯基于新自由主义批判视野提出生命政治这一概念。此后,阿甘本与奈格里分别在“元结构”生命政治以及后马克思主义语境中探究生命政治资本主义的批判范式。而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重新建构了今天新的生命治理技术,围绕“安全机制”、“算法治理”以及新“赤裸生命”展开。在数字化生产中,数字资本以全新的技术管控调节生命以满足资本的逻辑。历史唯物主义在对生命治理技术的反思和批判中扮演了解毒剂的角色,并把生命数字化治理技术还原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微观权力结构进行批判。
关键词:数字资本主义;生命政治;治理术;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简介:白虎(1989—),男,河南洛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命政治哲学。
引用格式:白虎.数字时代的生命治理术:当代生命政治资本主义批判及其反思[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4):29-37.
期刊介绍
栏目介绍
投稿要求
1. 来稿须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优稿优酬。
2. 来稿书写顺序: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至二级部门),所在城市,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来稿需注明以下信息:论文所属基金项目资助及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职称、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
3. 来稿正文字数约在8000~10000字(含图表),文中使用的图片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表格统一使用三线格。
4. 来稿需用word格式,正文、作者登记表及相关附件一并上传至知网投稿系统,网址为http://dhds.cbpt.cnki.net/,本刊全部采用线上投稿,请勿邮箱投稿。
5.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请勿一稿多投;来稿须符合期刊定位,文责自负;本刊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6. 作者投稿一个月后未收到本刊编辑部的录用或修改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对不拟刊用的稿件,编辑部不退原稿,请自留底稿。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竭诚欢迎各界专家来稿!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投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