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三明,
是一座具有改革基因的城市。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改革开路、以创新破局,全力推动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城乡魅力持续增强、生态潜力持续释放、改革活力持续拓展、民心民力持续凝聚、党建合力持续加强,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分山到户、确权发证的探索实践到盘活山林的系统创新,三明一直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要策源地。
“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多年来,三明围绕“林改四问”,积极作为、大胆探索、接续作答,先后经历了“明晰产权、完善配套”“创新金融、激活林权”“两山转化、融合发展”“价值实现、双碳目标示范”4个改革阶段。
1998年5月,三明洪田村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勇闯禁区,率先把土地承包责任制引向山林,完成了“分山到户”的创举,掀起了一场山林“革命”,被誉为全国林改的“小岗村”。
围绕推动林业“资源转换为资产、转变为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改革方向,2014年,三明从创新林业金融、经营主体、配套机制、服务体系等4个方面着力,扎实推进新一轮林改,初步形成了“林农得实惠、企业得资源、国家得生态”的三方共赢格局。
“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义,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牢记嘱托,拓步新征程。三明认真落实《三明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实施方案》,实施“八项创新”推进林改再出发,研究出台进一步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林区繁荣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林改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真正受益,三明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林农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
截至2023年底,三明林木蓄积量达到2.1亿立方米,位于全国地级市前列;林业成为三明支柱产业,2023年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299亿元;林农收入稳步增长,重点林区林农涉林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近1/3,有力促进了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林区繁荣。
作为全国医改“样板”,从2012年开始,我市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市、县、乡、村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实现了患者、医生、医院、医保基金等多方共赢。三明医改正式启动前,药品耗材折扣、加成导致的药价虚高、大检查、大处方等现象,让三明财政不堪重负。2010年,三明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亏空达1.43亿元,2011年亏空扩大到2.08亿元。一方面,医保基金长期收不抵支、财政无法兜底;另一方面,百姓看病贵、医生收入低等难题亟待解决,改革势在必行。2012年,我市启动了实质性医改,成立了深化医药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医改相关的15个重要部门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取得改革实效。次年,我市在全国率先把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类医保经办机构整合成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构建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体系,减轻了患者医疗经济负担,极大提升了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县域医共体是三明医改中重要的一项探索。2016年起,三明医改步入“以健康为中心”的新阶段,即组建县级总医院,担负起全县(市、区)居民健康的总职责。如今,我市持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与上海瑞金医院合作共建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推进瑞金医院专病诊疗技术平移落地三明。目前,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已顺利开诊,实现老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数据显示,全市公立医院“医、药、检”的收入结构从改革前2011年的18.4:60.1:21.5优化为2023年的46.1:29.8:24.1。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9.56万元。“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三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健康三明建设与深化医改相结合,持续深化“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医防协同的改革探索,积极构建有序就医格局,全面推进全民健康管理和服务。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推出一系列切口小、见效快的政策性创新,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教育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石,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近年来,我市以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围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理念,持续打好教改“组合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3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75.5亿元,比2022年增长2.44%。我市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在全市推行“六个一”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出台《三明市创新完善“十项机制”推进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和10个具体实施办法,市纪委监委将“教改”纳入专项监督工作,全力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围绕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加快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2017年,我市启动“总校制”办学改革,持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全面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截至2024年6月,全市已组建116个总校,结对分校237所,受益学生32.16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75%,实现各县域、基础教育各学段和城乡间“三个全覆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下沉。总校制办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整体推动了区域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办学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显著提升。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文字:全媒体记者 刘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