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11月2日
在第十四届“挑战杯”
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
西农学子共获得
金奖4项、银奖4项、铜奖6项
学校主体赛总积分位列
陕西省第2名
全国农林高校第1名
首次捧得“优胜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奖名单
11月4日,校党委书记黄思光到北校区创客空间,看望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参赛师生代表,与大家座谈交流,寄语大家勇于创新、不断超越,为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贡献力量。
会上,黄思光向大家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带领大家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有关重要论述,与大家分享自己在校求学与工作期间参与挑战杯相关经历和体会,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和广大青年学子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骄傲和自豪。
黄思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广大青年学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通过竞赛锻炼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拼搏精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卡脖子”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等开展创新性研究,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为兴农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希望广大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时俱进,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黄思光表示,学校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全力以赴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为兴农强国持续贡献西农力量。
接下来跟随小西
让我们一起领略金奖团队的风采
👇👇👇
麦锈两岐——抗击小麦癌症破局者
项目名称:麦锈两岐——抗击小麦癌症破局者
团队成员:蔡梦梦、尹政、李贤、毛云菲、赵子悦、马小董、乔丽娜、樊昕、毛浩田、陈璨
指导老师:王宁、冯小龙、王晓杰、康振生、张蚌蚌
项目简介:团队成员历经十余年不懈刻苦攻关,在小麦复杂遗传密码中首次鉴定到可协助病原菌侵染的小麦感病基因TaPsIPK1,该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本项目主要从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开发入手,深入挖掘小麦感病基因资源,并研发利用小麦感病基因提高小麦抗病性的技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创制出具有广谱抗性的小麦材料,打破了小麦抗病育种中主要利用抗病基因的传统思路,开辟了现代生物育种新途径,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助力未来农业产业发展。
呼风唤雨——中国农业有了“芯”大脑
项目名称:呼风唤雨——中国农业有了“芯”大脑
团队成员:孙章彤、杨永霞、李慧敏、徐婧华、高瑞辰、高攀、卢苗、刘昊灵、魏子渊、胡旭东、王鹏、李怡航、洪旻珂、刘行行、孙大虎
指导老师:胡瑾、刘桂玲、郎蕊、侯猛、党青
项目简介:我国设施农业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但环境协同精准调控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团队融合作物需求,构建了支持自主学习与智能决策的一体化环境调控系统,作物及环境泛化能力强,并创制了支持模型自动更新和多源数据协同决策的“云-边-端”设施调控系统,在云端实现了生长环境调控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已在多省市推广,经济效益显著。我们希望写出属于中国农业的自主算法,搭建起适宜中国农业发展的模型,助推农业更智慧、更高效、更有奔头。
以麦为媒——中国农业技术重走小麦来时路
项目名称:以麦为媒——中国农业技术重走小麦来时路
团队成员:杨其志、孟天琪、玉应罕、刘斌、Muhammad Tariq、Sadam Khan、Warraich Dawood Ahmad
指导老师:刘玉秀、张正茂、武军、谢彦周
项目简介:中亚是历史悠久的优质硬粒小麦产区,但种植品种抗病性不足、栽培技术落后导致小麦产量远远落后我国生产水平,但又因其地广人稀小麦是该区域国家的主要创汇作物,而我国对优质小麦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使得我国与中亚地区小麦产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自2020年至今,团队成员依托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示范园,与国外小麦团队共建种质精准鉴定实验室、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麦种质数据库,并进行合作育种、栽培技术简化,最终选育出高产优质小麦XN1810、XN1816,并指导简易栽培手册,并在与国内外高校、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探索出订单农业海外发展模式,目前团队已经在哈萨克斯坦进行订单模式推广。现已与西安合途贸易公司、卡扎克湖土地有限公司签署意向投资协议,预计在近几年将团队小麦产业发展模式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更多的国家,一起端牢世界粮食“饭碗”。
棚程万里——走出中国智慧温室“新丝路”
项目名称:棚程万里——走出中国智慧温室“新丝路”
团队成员:吴伟骏、陈前坤、李子岩、杨宇喆、NADIA SAJJAD(纳拉)、Rashid Usman Shar(肖青木)、Abdul Sattar(王星)
指导老师:孙先鹏、苏凯悦、张海曦、曹有芳、张欢
项目简介: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棚程万里团队充分发挥中国特色设施农业优势,创制风棉水肥药五位一体化控制方案,有效降低农户的劳动强度,提高环境控制精度,有效破解农民“不愿种”、“种不好”、“不会种”的问题。团队构建了我国设施园艺多种作物知识库,建立了数据驱动的设施环境管理及种植决策服务模式,实现了设施农业科学、高效种植。当前,团队与杨凌棚掌柜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已在全国推广及服务1万余栋温室,覆盖国内13个省份,并扩展到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多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受益农户达2万余名。未来,团队会坚定不移走好中国智慧温室这条新丝绸之路,加速拓展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建设增添新动能,让青春在推动“一带一路”交流合作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陕西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举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实践性和群众性的创业赛事。首届大赛于1999年举办,自2000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大学生双创赛事之一。
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2700余所高校的300多万名学生参与,累计提交39万余个创新创业项目。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共有来自412所国内高校、14所国际高校的839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终评,最终拟评选产生金奖项目280个、银奖项目559个、铜奖项目1559个(其中,专项赛金奖100个、银奖200个、铜奖300个)。本次比赛西农共夺得金奖4项(主体赛2项、专项赛2项)银奖4项(主体赛2项、专项赛2项)铜奖6项(主体赛2项、专项赛4项)。
下面随小西一起看看
荣获的金奖队伍背后的故事吧
相信自己
我们都可以创造奇迹
你知道小麦也会得“癌症”吗?小麦条锈病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大生物灾害之一。“麦锈两岐”团队基于防治小麦条锈病,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在课题组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下,潜心攻关小麦条锈病。
如何用ppt将技术介绍展现的更有逻辑,更通俗易懂。这成了“麦锈两岐”团队一个难题。蔡梦梦表示:“我们团队成员绞尽脑汁还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在ppt的展现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记得最晚的一次是我们坐在交流中心和科研楼之间的走廊上,收集资料,讨论修改细节,一起熬到了凌晨4点多。”在学校团委以及指导老师王宁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呈现出了想要的效果。
比赛期间,学校也为“挑战杯”参赛团队提供了很多帮助,将参赛队伍召集在一起打磨项目,合理安排备赛进度。“这次获得‘挑战杯’国赛金奖,我真的特别激动和兴奋。这一路走来,有汗水、有泪水,每一个熬夜的日子、每一次克服困难后的喜悦,都在这一刻有了最好的回报。”蔡梦梦说。
十几天前,记者采访了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国家级奖项的团队,国家级铜奖获得团队队长孙章彤自信满满地说:“两周之后你们会继续采访我,采访‘挑战杯’国家级金奖获得人。”从铜奖到金奖,孙章彤做到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当时,“呼风唤雨”团队在国创省赛抽签到小组最后一个,他们的路演也没有能够打动评委。孙章彤说到:“那次对我打击很大,功败垂成的故事太多了,很伤心,也一直在反思评委为什么质疑我们?”
然而,出师不利,面临的压力并没有压垮他们,反而被他们转变为前行的动力,迈过从量变到质变的垭口。孙章彤的导师胡瑾教授也会激励他们:“静心努力做好自己,十年磨一剑,保持对科研的初心,坚持问题导向,对科研怀有敬畏之心,坚持创新才是科学发展灵魂的思想。”
经此一役,他们牺牲假期积极参加备赛,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在团队成员相互鼓励支持下,不断优化产品算法、完善模型决策、对标国际高水平成果,最终在今年“挑战杯”国赛圆梦金奖!
端牢世界粮食“饭碗”
中亚是历史悠久的优质硬粒小麦产区,但种植品种抗病性不足、栽培技术落后导致小麦产量远远落后我国生产水平,但又因其地广人稀小麦是该区域国家的主要创汇作物,而我国对优质小麦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使得我国与中亚地区小麦产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自2020年至今,“以麦为媒”团队成员依托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示范园,与国外小麦团队共建种质精准鉴定实验室、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麦种质数据库,并进行合作育种、栽培技术简化,选育出高产优质小麦,并指导简易栽培手册,探索出订单农业海外发展模式,一起端牢世界粮食“饭碗”。
从省赛银奖到国赛金奖,杨其志激动不已。“参加这次比赛,对我们团队来说是一次非凡的体验,就像踏上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未知旅程,如今旅程暂告一段落,心中满是感慨。”他说到,团队成员之间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共同为一个目标付出是弥足珍贵的。
从准备阶段开始,每一个日夜都在紧张与期待中度过。杨其志指出他们团队付出了太多,虽然艰辛,但深知只有千锤百炼才能铸就卓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许多难题,那些看似无法跨越的障碍,就像一座座高山横在面前。在指导老师刘玉秀老师的帮助下,他们一一克服,就像成功翻越了一座山峰,那种成就感和自信心的提升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它让杨其志明白,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没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
“它激励着我在今后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保持对目标的追求和热爱,继续挑战自我,书写精彩篇章。”作为新时代的西农奋斗者应勇于承担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将情系三农深深刻在心上,体现作为西农学子的格局和大爱。“以麦为媒”团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小麦农业产业链不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抱创新的时代,拥抱美好的未来!
青春梦想总会
在不舍寸功中开花结果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棚程万里”团队充分发挥中国特色设施农业优势,创制风棉水肥药五位一体化控制方案,有效降低农户的劳动强度,提高环境控制精度,有效破解农民“不愿种”、“种不好”、“不会种”的问题。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获得“挑战杯”国赛金奖之前,吴伟骏就积累了丰富的竞赛经历,“我是从大二开始做竞赛的,那个时候我加入了创业园团工委,我之前没接触过这些,在这个部门里,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也跟着学长学姐参加了很多比赛。”自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吴伟骏积累了许多竞赛经验,如今作为主负责人带领项目研究,他相信他们团队一定能够创造出有特色有意义的项目。
无挑战,不青春
西农学子
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为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
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
书写属于青年的辉煌篇章!
记者:文倩 李昕 甄玉荷 张艺欣 韩金睿 桑文兵
图源:西农团委 蔡梦梦 孙章彤 杨其志 吴伟骏
网络编辑:李 昕
责任编审:杨远远
终 审:徐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