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溪水库水域辽阔,犹如一颗巨大的翡翠镶嵌于群山之间,它是温州市民的“大水缸”,也是温州唯一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近年来,珊溪水源地治理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但因水源地治理保护的体制 机制及自然地理客观条件限制,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何保护好这个 “大水缸”,一度成“老大难”问题。
做生态保护的实践者,做温州“大水缸”的保护者,市政协委员潘林昶肩负起“护水人”的责任担当……
“心声”“民声”:
“治水方案”掷地有声
在2024年召开的市“两会”上,潘林昶提交《关于加强珊溪水源地综合治理的提案》,并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作大会发言。
潘林昶提出,要谋划制订长远的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的水源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建议细化跨区域、跨部门的执法执勤工作协同机制,确保在水源保护上形成合力,建立完善“河长+检察长”的府院协作模式,对破坏水源地的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督与整治。同时,他建议强化库区数字联动,实现市县乡镇纵向贯通,以及安全管理相关部门的横向联通,形成排查录入、办理跟踪、反馈督办的工作闭环;增设人脸识别、应急广播等智能 设施,以及无人机、无人船等科技装备,以完善实时感知监测系统,实现对水源地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他还建议探索建设“生态行刑共治中心”,倡议成立生态义警队伍,发动群众力量参与水源保护;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发展获利反哺库区和流域周边的村居群众,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河长”“检察长”:
组合治水“十八掌”
“天空上”“水面上”:
“治水利剑”在弦上
来源:温州晚报
觉得内容不错,
点个“”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