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温州市两会如期而至。围绕“强城行动”提出的目标,温州如何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
两会期间,《委员观察》栏目推出特别报道,且听市政协委员建发展之言、献务实之策。今天请看“区域协同发展”篇。
2024年9月,杭温高铁正式开通,意味着浙南区域进一步融入长三角,浙江全省陆域“1小时交通圈”填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随后,为推动沿线文旅交流,温州文旅(鹿城、泰顺)在仙居、义乌、东阳、桐庐等地开展了系列分享交流活动。
浙南区域一体化,自2024年第四季度按下了加速键。
10月,《金丽温开放大通道温州市建设规划》正式出台。
11月以来,温州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走访丽水、台州和金华。
11月12日,温州市龙湾区-丽水市青田县“浙南一体化空空联运”低空载人航线首航试飞成功,耗时19分28秒,将原来车程耗时缩短为四分之一。
12月18日,自瑞安发车的4辆国际公路运输(TIR)货车经金丽温开放大通道,最后从满洲里海关所属十八里海关离境驶往欧洲,比普通货运节省了超60%的时间。
12月25日,满载36标箱的集装箱船舶“吉诚贸通888”轮缓缓驶出乐清七里港码头,溯瓯江而上,开往青田温溪码头,标志着温州-丽水海河联运航线正式开通。
至此,借由浙南一体化,温州跨入“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外贸新时代。我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浙南近洋航运中心、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迈出重要一步。
早在去年6月,市政协“请你来协商”活动就《关于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的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专题面商,助力我市奋力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
展望未来,温州应如何强化规划引领、系统谋划,锚定打造世界一流强港“金南翼”、浙南闽北赣东对外开放“桥头堡”?温台丽三地将在交通互联、城乡共富、产业共兴方面如何推进深度合作,交出“同题共答”优秀答卷?本期《委员观察》邀请三位市政协委员对此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市政协委员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王晓岚
以交通互联互通
赋能区域合作发展
浙南区域一体化合作发展对重塑区域领跑新格局、谋划建设“温州都市圈”具有重要意义。温州交通要紧扣目标定位,以交通先行姿态,以交通圈引领都市圈,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建议加快推进温州机场三期尽早获批开工,提速泰顺、文成等通用机场建设;拓展机场航线网络,加密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增强航线覆盖层次和通达能力;加快发展机场交通集疏运体系,强化地面交通保障和空铁联运服务,打造“陆海空铁邮”集成联运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
二是以温州港为核心打造浙南近洋航运中心。谋划好温州港总规修订,处理好与宁波舟山港、台州港的竞合关系,加快建成状元岙二期等一批5万至10万吨级码头,加快谋划建设状元岙三期、乐清湾A区二期,打开“温州港”发展格局。要借助金丽温开放大通道战略,积极发挥温州港的龙头作用,推动乐清湾港区口岸开放,打通“海铁联运+中欧班列”双向通道,做优做强瓯江海河联运,实现浙南区域货源集聚、物流降本增效。
三是加快推进区域陆路交通互联互通。建议持续完善“两环十二射”高速路网,推进乐永青高速、合温高速、杭绍台南延等项目前期研究,加快甬台温高速改扩建、瑞苍高速、青文高速等项目建设,提速推动228国道提升改造等普通公路建设。同时,全力推进温福高铁尽早开工建设,加快温武吉铁路、甬台温高铁前期研究,谋划金温货线新建二线、状元岙铁路支线、市域铁路S2线温台联络线,构建互联互通、多元立体的轨道交通运输体系。
市政协委员
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天长
推动公共服务共享
共建生态文旅圈
温台丽交流合作基础坚实、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尤其是在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文旅发展领域可以进一步加强深度合作。对此,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是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在生活供水方面,建议推进建设洞头区引调水二期等工程,实施农村供水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增强浙南区域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在教育方面,建议探索建立跨市域“教共体”,推进温台职业教育一体化创新发展。在医疗方面,建议充分发挥温州医科大学引领辐射作用,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校和医疗机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推动浙南医疗区域一体化联动发展、均衡布局。
二是推进生态治理跨区协同。建议联合构建浙南江河湖海生态跨区域保护治理协作机制,加强跨区域联合执法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强化环乐清湾、瓯江、飞云江等流域生态共保污染共治。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攻坚行动,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联动协作。加强三垟湿地、南麂列岛、乌岩岭、铜铃山等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共筑生态屏障。在推进温台沿线海洋生态修复“蓝色海湾”项目过程中,协同推进滩涂、岸线、海岛、水资源和渔业资源保护开发。
三是推进文旅融合线路互通。建议依托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和海湾海岛旅游带,跨区域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建立“旅游联盟”,推动线路互通、客源互送、优惠共享、节庆联动,打造浙南1小时文旅圈。通过办好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助力搭建国际性文化、产业交流平台。
市政协委员
致公党温州市委常委、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主任 黄云碧
推动温台产业协同发展
提升城市能级
构筑发展战略新优势
温州和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加快两地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有助于全面提升温台都市圈城市能级,推进浙南地区深度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对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强化优势互补,深化产业协同发展。立足温台两地特色优势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双方在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应用等领域合作,形成创新发展新动能。集中力量推进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及现代农业发展等领域形成扁平化的资源整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区域经济体共同体,形成浙江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第二,共建创新载体,促进科创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温台两地城市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创新合作,激活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和台州湾科创走廊带动效应,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联合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和举办大型科技论坛等活动,充分利用温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与台州国际工程大会这两大国际交流平台,链接全球资源,打造浙南创新协同生态圈,辐射带动丽水浙西南科创中心发展。
第三,共享侨海资源,推进两地开放发展。温台两地是浙江省侨海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两地企业可联合共享侨海资源,以产业带的形式携手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走出去”,切实增强浙南企业出海新动能。创新“华侨+海外仓”模式,推动龙头企业与海外温台华商合作,联手扩大欧美市场海外仓布局,完善浙南地区跨境物流体系,继续放大企业抱团出海的效应。
来源:温州都市报
觉得内容不错,
点个“”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