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乐活
2024-06-20 12:59
广西
李白在大家的心目中,是豪迈潇洒的,他的许多诗作也是如此。今天,要介绍一首自认为是李白最美的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乍一读这首诗,都不大相信它是李白写的。这么柔美,清丽,与李白一贯的豪迈情调“不搭”呀。确认了这首诗是李白写的之后,对李白的敬佩又多了100多层。
多么自然而清幽的画面。这一句在网上特别流行,细细读来,颇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意味在里面。这两句诗也不用夸,几百年前的学者早就夸过这两句诗:“此四句写深山幽丽之景,设色其鲜采”。(《唐宋诗举要》)“周敬曰:起联仙境。三、四极幽野之致。通为秀骨玉映,丰神绝胜。”(《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自然深秀,似王维集中高作,视孟浩然《寻梅道士》诗,华实俱胜。”(《唐宋诗醇》)据考证,这首诗应是李白18、19岁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
一天,李白到去拜访戴天山的一位道友,恰好道友不在家。李白沿路写来路途风景与愁思,留下这一篇佳作。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缘溪而行,穿林进山。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李白来访友人,一路走来,状沿途景物之美,清幽自然,读来令人齿颊生香。而后,友人竟然不在,他倚着道旁的松树,发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