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粤剧的唱腔体系
粤剧唱腔音乐是由曲牌体与板腔体综合而成的一种声腔复合型剧种,其内部有三大体系:
板腔体:梆子、二黄(包含专戏专腔)
歌谣体:南音、龙舟、板眼、咸水歌
曲牌体:牌子、小曲杂曲、广东音乐
粤剧唱腔以板腔体的【梆黄】体系为主干,粤剧【梆黄】体系中的【梆子】源于陕西,经外江班传入广东,于清中叶发展成为粤剧的一大声腔体系。男、女不同腔。有“大喉(霸腔)”、“平喉”、“子喉”及“河调”等四种唱法。演唱旋律,普遍以“士()、工(3)”为骨干音,故粤剧界内习惯称【梆子】为“士工”,以正线(C大调)定调,有“乙反”和“反线”唱法。唱腔特点是简单明快,朴实无华,高昂激越。【二黄】则源于长江中下游的南方地区,经外江班(徽班)传入广东,于清同治年间发展成为粤剧的一大声腔体系。【二黄】男女同腔。以行当分,有平喉、子喉、大喉(霸腔)三种唱法。【二黄】旋律,普遍以“合()、 尺(2)”为骨干音,故粤剧界内习惯称【二黄】为“合尺”,以正线定调,有“乙反”和“反线”唱法。【二黄】的唱腔特点是细腻悠扬,缠绵悱恻,变化较大。
2. 粤剧唱腔梆黄的板式
粤剧唱腔梆黄的板式很多,同一板式又有几种不同的唱腔。以【十字清】为例,就有【大喉十字清】、【平喉十字清】、【子喉十字清】、【反线十字清】、【乙反十字清】等不同唱法。
二. 粤剧唱腔梆黄音乐的一般规律
1. 定弦与调式
① 正线:1=C,以唱名“ 2”定弦
② 反线:1=G,以唱名“1 5”定弦。即C调转G调
③ 乙反调:1=C,又称“苦喉”,以↓ 4↑为骨干音,表现悲凉哀怨的情调
2. 唱腔的分类
粤剧的唱腔,有“大喉”、“平喉”、“子喉”三大类。“大喉”又称“霸(坝)腔”或“左撇”,它的唱腔高亢激越,威武雄壮,本属“小武”、“武生”角色的专用唱腔。有时因内容或气氛需要,一般男角也可使用。“平喉”是“小生”的唱腔,一般男角都用此唱腔。“子喉”即“花旦”的唱腔,一般女角通用。另外,还有一种叫“河调”的唱腔,仅是男角在唱梆子的一些曲牌时使用。
粤剧虽然有“大喉”、“平喉”、“子喉”几种不同唱腔,但不是所有板式都有这几种不同的腔调。就目前使用情况、大致可分作三种类型:
① “大喉”、“平喉”和“子喉”各有不同唱法的板式。(主要是梆子里面的首板、滚花、中板、慢板等)
② “平喉”、“子喉”通用的板式。(主要是二黄里面的曲牌、和梆子里面的“芙蓉腔”)
③ 一般角色行档都可通用的板式。(主要是反线、乙反、歌谣体的曲牌)
3. 基本板式
粤剧梆黄的基本板式有四种:
① 慢板(4/4 ):一板三叮/一板三眼
② 中板(2/4):一板一叮/一板一眼
③ 流水板(1/4):有板无叮/有板无眼,像流水一样,不疾不徐,有序不乱,故名流水板。
④ 散板:可快可慢,随意自由,故名散板。板叮与工尺谱关系密切
4. 粤剧梆黄的板式符号主要源于工尺谱:
① ×——板
② 、——头叮
③ 、——中叮
④ 、——尾叮
⑤ ×——底板
⑥ ∟——底叮
如上图,底板、底叮符号具有两种含义:音符休止、音乐过门
[1]]张法刚:《粤曲写唱入门》,广州市群众艺术馆编(内部资料),1979年,第1-10页。
[2]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