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找韵脚,是区分梆黄上下句的第一步。
粤曲的唱词大多使用对偶句,即一句上句接着一句下句,周而复始,组成一段或一首唱词。学习粤剧唱腔梆黄系统,首先要区分上下句。找到唱词句尾的押韵字是区分上下句的第一步。
粤曲唱词的体裁属韵文体,唱词必须押韵,而且往往一场戏或一首粤曲习惯一韵到底。“押韵”中的“韵”,指韵母,同一韵母拼出来的字都是同韵字。例如:翔、长、祥、墙、肠都是同音字,属于“强疆”韵。粤剧唱词的用韵较宽,有时把几个不同的韵归并起来通韵使用。押韵,就是在粤剧唱词里,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放在句子的末尾,使其产生和谐的音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位于唱词的末尾,所以也称为“韵脚”或“脚韵”。
2. 区分押韵字的声调,是判断上下句的关键。
“声调”,就是指字的音高、发音时值的长短。粤语共有9个声调,如下表:
粤剧唱腔上下句是根据每句唱词最末尾的一个押韵字的声调来区别的。如上图所示,阴平(3)阳平()属于平声,其余7个声调都属于仄声。句末韵脚是仄声字的属于上句;句末韵脚是平声字的属于下句。
二. 梆黄的唱词句式
唱词句式——就是粤曲唱词的格式及其规律。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1. 句子的格式
粤曲唱词的主要格式有“七字句”、“十字句”、“八字句”、“长句”、“自由句”等。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是“七字句”和“十字句”。
七字句多用于中板、南音、板眼、龙舟、木鱼、粤讴、二流、叹板、白榄、口鼓等曲牌。十字句适用于所有十字句的慢板和中板。
2. 唱词句式的分顿
(1)七字句
“七字句”按“4、3”格分作两顿,第一顿4个字,第二顿3个字,且句顿尾字要符合平仄和押韵(“尾”字即顿或句的最后一个字)。
上句第一顿尾字平声,第二顿尾字仄声并押韵。
下句第一顿尾字仄声,第二顿尾字平声并押韵。
如下表:
(2)十字句
“十字句”按“3、3、2、2”格分四顿,第一顿3个字、第二顿3个字、第三顿2个字,第四顿2个字,每顿尾字的平仄规律如下表:
句别 例句 顿次 | 一顿 | 尾字 声调 | 二顿 | 尾字 声调 | 三顿 | 尾字 声调 | 四顿 | 尾字 声调 |
上句 | 越秀山 | 不限 | 木棉红 | 平 | 百花 | 平 | 如锦 | 仄、韵 |
下句 | 东湖里 | 不限 | 新苗绿 | 仄 | 翠柏 | 仄 | 成林 | 平、韵 |
(3)活动句
如按照十字句式的要求,仍未能将唱词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便可在二、三顿之间加插一个活动短句,短句以四至七字为宜,尾字声调与第三顿一致。加插短句后,一、二顿的尾字声调可不限。
句别 例句 顿次 | 一顿声调 | 二顿声调 | 活动句 | 三顿声调 | 四顿声调 |
上句 | 不限 | 不限 | 平 | 平 | 仄、韵 |
下句 | 不限 | 不限 | 仄 | 仄 | 平、韵 |
[1]]张法刚:《粤曲写唱入门》,广州市群众艺术馆编(内部资料),1979年,第1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