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由曹天雷、李笑天等人编的《粤乐名曲集》共出了八集,收入曲目二百九十六首,其中有个别是异名同曲,如《汉宫秋月》与《三潭印月》实同一曲,有以《三醉》串《柳青娘》变为《柳娘三醉》的,第六集《月影移花》则据《毛毛雨》改编,第四集《雨洒鲜花》是《毛毛雨》串《鲜花调》而成。1953年陈德钜编出《粤乐名曲集》第九集,收《普天同庆》《春郊试马》等四十四首。建国初,陈德钜出版《扬琴演奏法》《广东乐曲的构成》两书。还有陈卓莹的《广东曲艺源流考》、李凌的《广东音乐》、邹轲的《广东小曲集》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华东江南一带的上海、南京、杭州,华北的北京、天津,东北的沈阳、长春、哈尔滨,西北的西安、延安、兰州,华南的广西、海南诸地,纷纷建立广东音乐社团。这个传统持续至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我国电影尚处于默片时期,有人试用广东音乐来伴奏,使电影人物的表情、剧中气氛得以渲染与衬托;四十年代中期,袁雪芬、范瑞娟上演越剧《雁南归》,曾用广东音乐伴奏。早年上海舞厅,广东音乐和外国乐曲同时参加伴奏。美洲、澳洲、东南亚或欧洲等有广东侨民的地方,也有粤曲音乐的活动,可见其流行之广远。因此,广东音乐很可能是目前影响最广泛的、流传最广远的中国民俗乐种。
[1]余其伟:《粤乐艺境》,广州:花城出版社, 1998年,第7-8页。
[2]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