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博藏珍 | 广东音乐文化历程(六)

文摘   2024-11-22 10:00   广东  




历史上,一般知识分子多少都接受了儒学思想的熏陶,中庸保守的观念变为潜意识左右着艺术创作。当中也有区别旧时北方的都市生活,与封建朝庭相毗连,集中、繁华、敏感,于热闹熙攘中包含着各种上层牵制与各种莫明的约束,在艺术形态上,自由放达中总摆不脱规整的格局。而南方商市如广州诸地,则处于一种自然和自发的状态中,一般的社会生活较诸北方来的更其灵活、散漫、开放一些,在艺术形态上,民间气息与区域色彩更为浓厚、鲜明,创新求变的精神更为突出些。
 




鸦片战争以后,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南方知识界渐受革命思想启迪。类似日本的文明戏、国外的有声电影及西洋音乐、绘画等科技文化相继传入。民国时代粤剧研究家麦啸霞曾说:“广东为革命策源地,山明水秀,气候温和,故其人物饶于聪明活泼勇敢坚毅而富于维新思想……以地势濒海,交通便利,吸西方文明之风气,扇南国俊雅之精神;故其戏剧(实际也包含了音乐绘画曲艺诸门类——作者按)亦具轻快流丽之特质与新颖善变之风格……”。麦氏从历史、社会、地理诸因素分析,指出广东文艺轻快流丽新颖善变之特点,是有说服力的。





丘鹤俦为代表的早期广东音乐家,他们表现出南方中下层文化人既矛盾又统一的音乐观:既持儒家的中和美学观——礼乐教化思想,又积极倡导变革,参与通俗的民间的音乐创作实践。丘鹤俦觉得:“人心之服、风俗之移,其必由于音乐”。这个观念是《礼记·乐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翻版。丘的乐友傅秉常也认为音乐能“移风易俗,其感人深,其入人微……粤乐独具一格……大不抗越,细多幽散”。何柳堂说:“士大夫交际往来,莫不以琴瑟见志”。丘的乐友、香港新中国报编辑莫冰子更有一番议论:“扬出清绝不同的节奏,烦乱的音响,嘈嚷的群声,这是不循曲路的响浪,全然离了音乐之意义,不能牵起人类心灵的异感……拿破仑说数百卷道德书,效力尚不及一曲之音乐,这里更足令我们深明音乐于人生之作用”。





参考资料:

[1]丘鹤俦:《琴学精华》,香港:文英书局,亚洲石印局,民国17年版(1928),第1、6-7页。

[2]余其伟:粤乐艺境》,广州:花城出版社, 19988-9页。

[3]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4]文中视频来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o4y1S74E?t=16.6
广东音乐硬弓五架头《娱乐升平》丘鹤俦曲,余其伟广东音乐小组演奏

余其伟/二弦、文傅盈/竹提琴、潘伟文/扬琴、林丹虹/小三弦、伍国忠/竹笛







音博文化传播项目团队
出品: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
承办:音博文化传播项目团队
负责人:郑敏
执行负责人:王晓青/李灵漫
总监制:郑敏/王晓青
内容总监:郑敏/李灵漫
视觉总监:王晓青/麦晓琳
视觉设计:李嘉/戚文怡
项目秘书:陈颖君/黄嘉嘉
文献翻译:杨绮桐
执行:音博文化传播志愿者团队(整理丨研究生2024梁浠维,编修丨吴迪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