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今天所称的广东音乐,其学术概念并不很严谨,它已经没有包括省内的潮乐、汉乐及琼乐等等,只有指属于粤语地区如珠江三角洲、五邑侨乡及粤西等地的乐种。关于广东音乐的起源,亦即它的历史开端,目前掌握的资料不多。各家各说,观点有同有异。
近代民俗音乐脱胎于说唱,说唱来源于词曲,词曲衍化于诗辞,这是文史学家清理出来的线索。作为一个新兴的民俗乐种,广东音乐就其根源或文化背景来说,应该与词曲说唱等有血缘关系。诸如广东音乐起源于粤剧音乐之说,起源于本地民歌小调之说等等,都是一家之言。要确定哪一说为准,恐怕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小曲于宋元间已在民间兴起,至其盛行则始于明代中叶。明万历时,有关资料提到《锁南枝》《醉太平》《寄生草》《粉红莲》等曲;明代还有关于“俚曲”的记载。已故粤乐文化研究学者黎田先生曾考查过,在明清之际,先后来粤演出的有安徽、江苏、江西、湖南等省的昆腔、弋阳、梆子、高腔、徽剧、汉剧、乱弹、祁阳戏等众多剧种的班社,广东人统称其为“外江班”。
黎田先生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有力地论证了广东音乐的成因。普遍的看法是,由于商业的繁荣,外地歌妓随水陆两路南来,引进了昆曲、中原古乐、江南小调、湖南丝弦乃至陕西秦腔等,与粤地各种文化因素溶汇、衍化、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最后导致广东地方戏剧、曲艺和音乐的形成。查究当代广东音乐的《昭君怨》,原来脱胎于小曲《粉红莲》;《双声恨》尾段急板,与潮乐《杀雄鸡》极为相似;湖南戏曲《罗罗腔》、小调《玉美人》、《十月怀胎》等,早期已传入广东,逐渐粤化。
[1]余其伟:《粤乐艺境》,广州:花城出版社, 1998年,第4-5页。
[2]黎田:《论广东音乐的形成》,《民族民间音乐研究》,1982年第4期,第16-25页。
[3]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