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肖:不联网、不开机的24个小时

文摘   2024-06-18 15:55   辽宁  



关手机,放进抽屉里。
一整天,没看过手机。也没用过电脑和iPad,没上过网。
24小时过去,一切平常。



依旧无所事事的一天。




江边散步,是那种纯粹的散步。
不拍照片,不带耳机,不听播客,不与人交流。
只是走路。听脚踩在路面的沙沙响。听三四种粗细、韵律不同的鸟鸣。感受云在天上流动。看风吹芦苇,涌起绿色波浪。





做家务。
叠被。刷碗。吸尘。
换猫砂,加猫粮。
慢悠悠地,享受。

前年,刚不上班的时候,才开始学着做一点家务。
那时强调高效率,以治理公司的节奏来做家务。经常同时干两个活,这面洗衣机安排上,那面去刷碗。同时还戴着耳机听课。

现在,一点也不在意效率。
每次只做一件事。
没有挂念,一心一意地做点家务,是件愉悦的事。




家里简洁而清爽。
坐在沙发上喝茶,发呆。
窗外急雨,向外望去:

玻璃上,斜斜的水珠,大小不一,被风从上往下吹落。
楼下的树梢,被风吹弯。白色雨雾,在连成一片的墨绿色树叶间飘浮。
湿漉漉的马路,映着青色的天光。小车疾驶而过,溅起大朵的白色水花,和红色的车灯光花。
江水被看不见的风,吹得像一头乱发。
远山,雾化。
天上,一大团灰色起伏的乌云,层次分明。
不一会儿,乌云之中,露出了指甲大小的天蓝色。

是一场晴天漏。





雨停。
去看父母。聊天,说家里窗台漏雨。
因为没带手机,用笔记下来,明天再找物业报修。





一整天,断断续续地翻书。
读《楞伽经导读》。反复读“三自性”部分,试图理解。
看证严法师的《三十七道品讲义》,读完“四念处”部分。
读钟繇小楷《荐季直表》,感受其书写的节奏。




晚上,看了两集台剧《不够善良的我们》,这部剧集,全部看完了。

这几年陆续看过几部台剧,《华灯初上》《俗女养成记》《我们与恶的距离》等,还有黄信尧的《大佛普拉斯》《同学麦娜斯》《阳光普照》《瀑布》等电影。

这些影视剧,对社会问题,剖析得都很深刻。

《不够善良的我们》也算上品佳作,前6集尤其好,细节丰富真实,心理刻画细腻。
既从人的视角,讲诸漏皆苦;也从天的视角,讲因果慈悲。

可惜最后两集,有点过于考虑观众感受,结尾有点戏剧性了。 

如果什么都没有发生,依然像前几集一样,双女主,一个在猜忌中寻苦,一个在忙乱中过活,可能更现实。





夜。饱睡7个多小时。


第二天,把手机打开。
看到曾有个朋友咨询事儿。
回复过去,他说已经解决了。




这次不联网、不开机24个小时的试验,感觉很清爽,很舒服。
以后,还会不定期继续关机,闭关的时长看心情。




不上班。不社交。
少上网。少购物。
低欲望。断舍离。
不做无谓争论。不费口舌。
不凑热闹。不关心时事。
不抱怨人、事。
不参加没营养的活动浪费时间。



朋友说,要出来啊,你那样生活,会远离社会,会无聊,会孤独。
理解朋友好意,一笑了之。


我想的是:其实,人类的无聊与孤独并不相通。

切身感受,我这两年有了更多的悠闲,更多的无聊之后,时时能体会“无”的妙处。

那些迸发创造力和美妙感受之时,多是在无所事事的“无”中,自由生发的。





最后想说的是,我不排斥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甚至还感谢这些工具。

因为出门旅行,从制订行程、住宿、查询车次、拍照,到偶尔翻译,写公众号,几乎都是靠着一只手机走天下的。


但偶尔尝试一下不联网,不开机的生活,也是极其有趣的。


体会到独自一个人无所事事的妙处,就不想再回去了,也回不去了。





爱谁谁。



BY老肖









老肖写字
自在。自如。自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