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年多,把黑泽明的全部执导作品,甚至纪录片、传记、图书等等看过不止一遍。
这几十年,业余时间,做得最多最无用的事就是看电影,从录像带到VCD、DVD,再到高清硬盘电影。
年轻没创业时有闲,曾有两年多时间,每天看五六部录像带,把门口录像带出租店的电影都过了一遍。后来,我买过和扔过的VCD、DVD塑料片子,差不多有上万张。
早年看电影,泡新浪电影论坛、西祠胡同、红茶坊、辽宁碟友会等BBS,有许多影友可以交流。自媒体时代后,反而找不到影友交流,好像满身大金链子却只能锦衣夜行,憋屈得慌。
莫名喜欢老电影,慢慢的节奏,也很能看进去。人性,几十年上百年都不变。
随便说说我看过的全部“日本影坛四骑士”作品。
黑泽明,是灯塔是巨人是导师,题材高开高走,技法长枪大戟,几乎每部电影都完美,需仰望。我反而最喜欢他的小调作品《生之欲》、《野良犬》等。
木下惠介,是昵友是伙伴。四人里,我最爱他的电影,每部都有那么多小趣味,还经常会打破自己的习惯,不经意间创新。四人中,他好像最没有自己的风格,又什么风格都有。《二十四只眼睛》、《卡门还乡》、《野菊之墓》,反差很大。甚至连他拍的长篇电视剧《二人世界》,我都特别喜欢。
特别说说《二十四只眼睛》,1954年老电影,质朴无华,感动到流泪。木下惠介是小林正树的老师,这部电影是我看他的第一部作品。电影当年在濑户内海的小豆岛拍摄,我去过片场后来改建的景点,在海边,美极了。电影里还有高峰秀子饰演的老师,带学生去高松旅行,那些场景我也熟悉,觉得亲切。这算是很早的反思战争的电影了。
木下惠介的电影,人像群立,不管是厨师、老板、英语老师,还是邻居、卖唱的等等,每个都活生生。他的铁杆班底也很固定,所有电影几乎摄影师都是他妹夫,音乐都是他弟弟。
小林正树,是值得敬重的那种人,心有执念,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奋着,像一个执着的勇士。他的长篇反战电影《人间的条件》,6集,9个小时,用力特猛。我对太戏剧太英雄主义的东西,一直抱有警惕。他的《夺命剑》,算是相对喜欢吧。
市川昆,更像我认识的身边非常多的“劳动模范”。我理解,拍电影更像是他的一份职业和工作,服从上级安排,也能展现才华。相对于他拍的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的名著,我更喜欢他的纪录片《东京奥林匹克》,真诚,勇敢。还有他拍的好多电视广告,他主演的商业广告,更立体。
后来,我还很系统的看过小津的全部电影。也计划看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的全部电影,但一直没看完。
没找到日本导演的关系图谱,当年还自己画了一幅。
好多年前,有一次去北京中国电影博物馆,正巧遇到一位日本记者随机采访,问我,你喜欢哪个日本导演?我说黑泽明,他的全部作品我都看过。他问,你最喜欢哪一部?我说《生之欲》。
等看过更多老电影,也经历了更多人生之后,现在可能更喜欢木下惠介多一点。
我的观影,都是地毯式轰炸的。喜欢一个导演,就会把他的全部电影都过一遍。
后来,我还几乎看过全部作品的有:周防正行、荻上直子、吉田惠辅、滨口龙介、今村昌平、大岛渚、是枝裕和等导演。
前几天,听一个播客,讲,有一种工作,是那些专门把一本书,读完以后,整理成30分钟以内听书节目的作者,他们,几乎绝大多数都是infj人格。这类人格,好像天生就很能坐得住,特别适合做研究。
我就是非常典型的infj。
确实适合做研究。喜欢研究无用的东西。
看电影,纯无用、纯业余、纯门外、纯爱好。我也不知道,这么多年,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那么多好奇心,看过那么多的电影。
关键是,看过的大多都忘了。
但那又怎么样呢?我们的人生不也是这样吗?过去的事,大多都忘了。
但那些有趣的体验,却藏进了我们的基因里,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认知。
时间花得值。
躺着无事。手机写字。
by老肖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