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一张照片火了,而背后的故事挺让人痛心的。据说这张照片拍摄于医院附近,只见一位男士,前后各带着一个老人,前面的用手推,后面的身上牵根绳拉着,据知悉这位来自济南的(化名)高先生,他的父亲得了脑梗,母亲患了脑出血,两个人同时患了病,又同时坐着轮椅,没办法行动,家里又只有独生子高先生一个,他没有办法了,就想出一个法子,前面推着老爸,后面再拉着老妈。手忙脚乱,这一场景实属心酸。据相关数据统计,自1980年来,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实施开始,到2015年,把二孩政策给放开了,全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已经猛涨到1.76亿了,都快要到到两亿了。
这一代独生子女面临的困境更多,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结婚养育的打算,还要考虑到父母的养老问题,
有些甚至不婚不育,摆烂不买房不买车,自己都照顾不周,更别提照顾老人,
在经济方面,有时甚至还需要父母的帮扶,自己的小孩甚至都需要父母来帮忙代理,自己因为太忙,平时还没有时间陪伴老人。
最底层且最根源的原因是因为当今的独生子女背负着太多沉重的情感负担,这些独来独往的独生子女,身边连一个倾诉的影子都没有,生活的苦闷,职场的压力,个体的焦虑,无处倾诉,而自己的银行账户里连一个像样的存款积蓄都没有。这也意味着,当代的独生子女自我身份认同感的缺失,他们急需寻找一种精神寄托,来弥补自己的孤独的心理补偿。导致有想法的独生子女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连接,这时又必然出现对父母的疏离,伴随着近几年原生家庭话题的加深,越多的独生子女感到孤独和疏离,感到父母无法理解自己。这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或者结构性的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曾经有个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概率不足30%,每周和父母见一次的独生子女占比居然只有50%,也意味着有另另外50%的独生子女和父母关系较为生疏,很多甚至几个月一年没有任何联系,父母也不敢有任何埋怨跟抱怨,因为独生子女一旦出现重大疾病和伤亡的,对父母来说,将是难以承受的损失。独生子女有可能会比非独生子女更孝顺,接受更大的压力。《美国社会学杂志》JCS Focus曾进行过一项社会学研究,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任务来调查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对他人的利他行为,是否有一定差异。
研究结果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利他行为,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和我们想象中的独生子女更自私,更娇生惯养的偏见是完全不一样。自从独生子女政策开放以来,人们一直对独生子女有很多偏见,觉得独生子女更自恋,更娇生惯养、恃宠而骄,因为他们从小就得到了父母的宠爱跟无底线的纵容,这类独生子女社会化程度比较低,面对困难的抗挫性也比较差,在他们印象当中,所有人都应该顺着他们,都应该让着他们 他们也应该比别人获得更多的关注。我们更偏向于认为多子女里面的孩子会更团结,更有利他心理,也会更有责任感,也就是说,多子女家庭诞生出来的孩子,反而更自私自利,更容易产生黑暗人格,而独生子女则更有责任心,共情能力。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闻,就是多子女家庭的子女为了争夺遗产,面目可憎,相互推脱责任,谁也不愿意承担主要赡养老人的义务,在老人最需要关注,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没有一个子女愿意伸出援手,这也侧面印证了多子女家庭中的子女更容易产生高度的自恋,也就是说,独生子女并不会因为父母的溺爱变得自私,不懂得感恩,相反,他们更愿意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更能够体会父母为人的心酸。养育独子独女不仅意味着父母在经济上付出了巨大的沉没成本,更多是精神上的强烈寄托。包括当今许多年轻人承受能力不如以往,动则想不开,摆烂轻生,这些都是独生父母深度恐惧的来源。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于独生子女的父母而言,孩子不仅仅是子女,还承担着挚友,情感支持者,物质供应者,子女等多重社会角色,如此重要的角色会加重成年人的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当唯一的子女失去生命后,父母要面临着旧身份的毁灭,最重要的是自己年龄大了,也没有精力跟身体素质去再抚育一代子女,自己的养老何去何从,而这种创伤和危机感可能多年都无法平息,失独父母将面临着不可弥补的情感损失和经济损失。养儿防老也不再具有可靠性,因为独生子女一旦离去,众多70、80后父母将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被社会所抛弃,这些身份认同感都会导致他们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无人理解。养老对于这一代独生子女而言,是不是有压力,真的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