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强调:那些不讲究吃穿、不爱打扮的女人,有着同一类父亲

文摘   2024-11-10 23:26   四川  

所谓“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尤其是在女性最年轻的一段岁月中,通过化妆品、衣装、饰品等外在提升帮助自己“变美”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消费主义电商业务发达的今天,年轻女性更是会将相当一部分精力和财富放在打扮自己上。
埃森哲数据显示,中国拥有近4亿年龄在20-60岁的女性消费者,掌控着每年10万亿元的消费支出,比德、法、英三国加起来还多。

仅在护肤一项上,包括各类护肤品在内的几十种产品加起来,平均一年就会花掉38000多元。

那么一个正当年的女性,她的“美”究竟是不是只存在于穿着和打扮上?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因为人是多层次、有深度的,仅凭外貌定义一个人是不可取的。决定一个人气质的因素有很多,对于女性而言,其形象和性格的形成也和她们的父亲有关。

女性气质与其父亲形象:父权与家庭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女性的形象和角色多种多样,
但有一种女性形象特别引人注目——她们不追求华丽的衣着,不沉迷于精致的妆容,她们以一种朴素、自然的状态示人
这种女性形象背后,往往有着特定的成长环境和心理背景。心理学家发现,这些女性往往有着一类共同的父亲形象。

在传统家庭中,父亲往往是家庭权威的象征,他们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对女儿的影响深远。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提出了“父权情结(Father Complex)”理论,
认为在大多数家庭中,父亲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同时又是大多数正面形象的集合,自然会拥有一种指导和榜样作用。

女孩会下意识模仿父亲的言行,并且十分在意父亲的评价

在大部分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女孩从不自觉的形成“内在能力比外在美更重要”的价值观,

姑娘们会关注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以及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对于外貌的关注则会渐渐变弱。
所以这样的女生并不是不爱美,而是早早地看到了一个人在衣装之外的闪光点,并且努力去追求。
不被外界定义的美
北卡罗来纳大学积极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和科罗拉多大学的汤米-安·罗伯茨(Tommy-Ann Roberts)教授曾经在1998年进行过一项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目的是探究外界对女性容貌的定义与女性的专注程度之间的联系
实验结果显示,穿着泳装的女性由于太过关注自己的外表,所以在数学测试中的成绩显著低于穿毛衣的女性。

这表明,外界形成的定义会造就某种风潮,让大部分女性都受到影响,从而不自觉的以某些标准来打扮自己,否则就无法发挥出自己在专门事业上的全部能力。
比如很多要求职工穿着的公司,尤其是要求女性职员穿着的公司,总会因为这些事情而衍生出各种工作之外的“插曲”
但不做硬性要求的工作单位,相关事情就会少很多。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化妆打扮其实是很累的,很多职场女性其实巴不得素颜出门、穿着随意的工作,只要不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定义和评价。
实际上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在这方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样既能将更多精力放在生活和工作上,也能节省更多时间和精力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认为“女性的美是不能被定义的”,尤其是不能被“物化”。
这些女性的父亲往往是那些重视教育和责任感,而非外表打扮的人。
他们可能会对女儿的外貌打扮持有严格的态度,认为女孩应该依靠才华和能力来赢得尊重
这样的教育观念和环境,使得这些女性从小就明白,无论她们穿得多漂亮,都不如一张高分试卷来得管用。
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女性长大后,往往能够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显著的成就。

社会对于女性的包容能力并不充分,从社会角色的角度来看,成年女性难免要身兼女儿、妻子、母亲等多个角色,平衡这些角色之间的出入已经很难了,
如果再因为社会外界的各种标准而费心收拾自己,那么会很累的。
那些不愿打扮的女性通过自己的方式定义自我,她们的选择是对社会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和反思。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女性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内在的力量和智慧
她们的生活态度和选择,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传统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义。
-The End -
作者-木易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第一心理

猫里奥心理
hi,欢迎来到【猫里奥的育儿频道】,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万千宝爸宝妈一起自我成长,做孩子称职又聪明的好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