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00万光棍时代已经结束?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性别比失衡进一步加剧

文摘   2024-11-15 17:42   四川  

2024年10月8日,国家统计局再次更新了人口统计数据,男性人口72032万人,女性人口68935万人,中国男性人口比女性依旧多出3097万。
我们都知道,这3000万的男光棍,大部分都分布在农村和小县城。

这类人的职业和就业和生存问题,以后该何去何从,到底能不能娶到老婆?包括怎么养老,能否组建一个最基本的家庭?有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些问题基本上成了三四线城大龄剩男的普遍焦虑,甚至有不少男性表示,“是个女的愿意嫁给我就行”。
当下,他们面临的最紧急的问题是,无法结婚,无法传宗接代。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都还只是表面问题,这背后的集体潜意识是:
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对生活没有任何期待,人生也没有丝毫的希望,甚至连基本的生理条件和生存条件都无法得到满足,

那他们将来会对这个社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这个是法律层面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个问题延伸到中国历史传统的几千年的文化当中,重男轻女一直都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
直到如今,3000万男光棍造成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矛盾现象,才将重男轻女这个问题拉到现实层面来思考。
在我们近代古代的多子女家庭之中,根据Shebloski等人已经做过的心理调查,在美国有65%的家庭存在父母对某一性别的孩子极为偏爱,

而在中国近几千年来,儒家等级思想以及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影响,父母重男轻女的现象更为普遍。
直到当今社会当中,仍有很多在重男轻女家庭成长的女孩遭受这些不公和痛苦待遇。
重男轻女的集体潜意识,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把后代当做“经济工具”。
一个家族盼儿子的心思,不见得是多么喜欢男孩,而是想有个儿子,临了棺材前好歹有个摔盆的。
在偏远地区的农村,父母要是家里没儿子,整个家庭会被欺负,自己晚年干不动农活了,没有人会给自己养老,只有身强体壮的儿子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

所以父母重男轻女只是为了有个儿子能给家族带来安全感,只是为了在争相恐后生个儿子的环境中撑起腰杆做人,更有面。
富人呢?也是一样。
前段时间,奚梦瑶诞下一儿子,丈夫仅用了43个字,来赞美妻子生了个儿子的伟大,而一整篇小作文则在赞美自己生下“长孙”多么厉害。
可以看到,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是为了利益。穷人把生儿子当做投资工具,富人把儿子当作经济的继承衣钵
无论男女,男人在家族中没有了为人的资格,女人更是为了男人放弃自己为人的资格,家族中最厉害的男性角色,也顶多被叫做赚钱工具而已。
男光棍过多的溯源——妈宝男的代际传承。
妈宝男现象和男光棍过多就是心理学上一个很典型的前因后果。

首先是源于近代古代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女性的家庭地位较低,在丈夫面前处于低下位,把所有的精力和期待用在诞生在男嗣上,
因此,这样家庭诞生的男嗣注定要被妈妈紧紧控制,无法摆脱
母亲会把在丈夫那里不能得到的情感投射在儿子身上,于是妈宝男便诞生了,但是潜意识里却对母亲对自己的控制充满了愤怒,意识上却不能够释放出来。
于是表面上忠诚于母亲,只能把所有的愤怒跟痛苦全部投射到了妻子身上,母子俩一起把焦虑跟恐惧传到了儿媳身上,
儿媳成为妈宝男这种悲哀代际传承的下一位受害者——新一届恶婆婆的诞生。
我们经常看到这个社会上很多殴打妻子甚至毒杀妻子的女性,
他们一辈子享受着老婆的照顾,对老婆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还要搞霸权主义,老婆根本就是他们的奴隶。

面对目前几千万难关这棘手的问题,社会也出了一些政策,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男光棍脱单的问题。
第一,控制彩礼
前几年各个地方,尤其是江苏,上海彩礼动辄就是几十万,简直就是天价,让很多从异地来大城市打拼的男性感到力不从心。
好在,《民法典》明确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各个地方也开始采取一定的策略。
第二,严禁给孕妇做胎儿性别鉴定
这项政策就是避免了打女胎的行为,规定了医生不得向孕妇提前告知婴儿性别,否则就会对医生和医院进行惩处。

第三,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管控
相信最近大家都听说过这样的新闻,未来将向底层群众提供600万套保障房,价格远低于商品房,
也圆了当代小年轻00后90后,小夫妻买不起房结不了婚的痛苦。未来,将有更多人买得起房,结得了婚。
第四是婚姻门槛的降低
伴随着不婚不育的年轻人增多,为了减少结婚的沉没成本,我国规定省去一大堆繁琐的婚姻流程,

比如不需要再出示户口簿,只需要身份证就可以结婚了。这一政策是为了防止女方家长因为男方彩礼房子的问题,控制女儿的户口簿,
这样就方便了更多傻白甜不图男人的彩礼钱以及房子等加速结婚概率,为我国底层男光棍脱单提供了更多便利,
增加一些下嫁的概率,可以方便底层的社会和谐的秩序和稳定
当然也需要男光棍们自己多去努力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同时,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努力去认识更多女性,增加自己的吸引力,为社会的和谐幸福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The End -
作者-月瑶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第一心理

猫里奥心理
hi,欢迎来到【猫里奥的育儿频道】,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万千宝爸宝妈一起自我成长,做孩子称职又聪明的好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