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首发】《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4年8月(下)
学术
其他
2024-11-08 16:45
北京
为便于广大专家、作者、读者能够及时了解《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最新录用的论文信息,促进优秀论文成果的传播, 小编将定期整理在中国知网进行网络首发的论文列表,供大家阅读参考。
考虑沼气发电与新型热力循环的农村“化学-热-电”耦合系统低碳调度模型研究 作者: 唐爱红,王庆铭,周淼,王文浩,刘俊 单位: 1.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2.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沼气发电参与的热-电系统在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开展沼气发电系统参与热电调度的研究极其迫切。本文首先基于沼气发电特性,建立了农村“化学-热-电”耦合系统,并论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其次,在所建立的系统中采用新型热力循环系统,通过建立考虑虚拟储能的热网动态模型,实现热能的跨时段转移;然后,基于沼气从产生到发电的全过程,提出了一种“沼气-热-电”联储联供单元,实现系统中的化学能、热能和电能的有效整合,最大化全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最后,本模型以51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化学-热-电”耦合系统不仅能够弥补风光出力不确定的弊端,还通过整合多种能源形式,显著降低了系统的碳排放,展示了其在现代农村能源结构中的环保和经济双重优势。
基于双目立体感知和安全区域分割的大型施工机械近电安全距离智能预警方法研究 作者: 马富齐,王嘉勋,贾嵘,王波,马恒瑞 单位: 1.西安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摘要: 大型施工机械是电力检修、改造等作业的重要工具,其近电作业过程的安全距离有严格要求,因此研究施工机械安全距离智能测量方法对保障本质安全生产意义重大。但其作业过程具有作业范围广、带电环境复杂等特点,现有方法表现出明显局限性。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目立体感知和安全区域分割的施工机械安全距离智能测量方法。首先通过PSMNet立体感知模型获取作业场景的双目视差值,并基于坐标转换的三维重建方法得到作业场景的三维世界空间坐标信息,然后通过区域元素辨识和Canny边缘检测模型精确识别施工机械位置与安全区域边界,最后通过监测施工机械与安全区域边界间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最小欧式距离变化,实现对大型施工机械作业安全距离的量化及动态预警。实验数据表明,所提方法对于实际施工机械复杂场景的三维空间重建平均误差仅3.3%,对于该场景多元化作业元素的识别精确度达到94.5%,相比现有方法表现出更好的检测性能及实用价值。
不完全信息下计及残差污染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研究 作者: 杨玉泽,刘文霞,刘耕铭,张帅,李承泽,曾泽华,成锐 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摘要: 作为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手段,电力数据采集与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计及残差污染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false data injection attack,FDIA)新模式。该模式利用电力系统状态估计中的残差污染现象,诱导不良数据辨识环节剔除正常量测而保留篡改量测,从而精准误导状态估计的结果。针对加权/标准化残差搜索法辨识原理的不同,提出了两种攻击模型。考虑到攻击者掌握不完整网络信息的现实情况,挖掘了不完全信息下的攻击建模机理,设计了基于机理驱动与图论搜索的攻击方案寻优算法。算例表明,攻击者仅需掌握局部拓扑结构和线路参数,就能在几十毫秒内构造攻击向量,并以很小的攻击代价误导直流/交流状态估计结果,破坏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抽水蓄能调度运行与控制综述及展望 作者: 刘德旭,杨迎,黄宏旭,钟海旺 单位: 1.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2.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摘要: 在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变进程中,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日益攀升的调节能力需要,抽水蓄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开发建设,“含大规模抽水蓄能”将逐渐成为既“含高比例新能源”之后,新型电力系统又一显著结构特征。本文以大规模抽水蓄能为视角,梳理总结当前国内外抽水蓄能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特征、面临场景及对抽水蓄能的需求,从调度运行与稳定控制两方面,综述大规模抽水蓄能优化调度、参与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研究进展。最后结合整体对待、整体优化、集中力量理念,展望了大规模抽水蓄能协同参与优化调度、多功能协调支撑稳定控制前景,以期理顺抽蓄发展思路,助力抽水蓄能合理利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支撑。
作者: 董昱,孙大雁,许丹,陶洪铸,李立新 单位: 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风电、光伏等出力不可控机组的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源荷双侧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传统源随荷动平衡模式将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本文结合近年来实际运行情况,深入分析了由多种要素引发的电力供应不足、新能源消纳困难等电力电量平衡问题;然后,从源荷两侧不确定性增加、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电力平衡极端场景频发、大范围余缺互济需求增强等方面,剖析了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面临的具体挑战;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从全网统筹-分布自治的时空协同平衡模式、考虑一次能源供给的发电能力量化评估技术、负荷侧资源精准预测及调节能力量化评估技术、互联大电网统筹平衡优化决策技术、多周期平衡能力分析、预警及预决策技术、多场景平衡决策及控制技术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的调控关键技术;进而,介绍了基于研究成果研制的全景协同的电力电量平衡决策支撑系统;最后,从市场激励、灵活调控、电碳协同以及多能源系统协同运行等方面,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的发展进行展望。
基于双层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移动储能低碳时空优化调度 作者: 张华瑞,韩冬,鲁卓欣,严正 单位: 1.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紧迫,创新的能源调度方式是节能减碳的重要解决方案。移动储能因其时空灵活性能有效推动低碳用能,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为实现电-碳耦合市场下移动储能的时空优化调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并考虑电-碳市场耦合的调度方法。首先,构建了计及阶梯碳交易成本、空间转移成本、容量衰减成本和充放电套利收益的优化调度模型。其次,将调度问题描述为马尔可夫博弈,并构建双层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框架求解该模型。最后,利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地区30个充电站2020-2022年的节点边际电价数据和地址位置信息进行模型训练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适用性、稳定性与可拓展性,实现了移动储能时空调度过程的节能减碳。
面向海上风电直流升压汇集的非对称双向有源桥DC-DC变换器 作者: 肖寒冰,马建军,朱淼,文书礼,孔祥平 单位: 1.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2.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3.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为满足海上风电直流升压汇集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具备非对称双向功率传输能力的DC-DC变换器方案。在海上风电功率正向外送时 ,能够实现并联输入串联输出升压功能。在风电场需要功率反向支撑时,通过改变变换器调制策略,能够实现较小功率容量下反向功率传输。本文首先分析正/反向模态下,变换器ZVS软开关与功率传输特性。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输出电压调节与串联电压均衡多运行目标,构建相应调制与控制策略。与传统双向变换器相比,所提拓扑在满足非对称双向功率变换需求的同时,通过降低元件数量,能够降低变换器成本。基于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所提出非对称双向变换器功率调节、模式切换与软开关特性进行测试,验证了所提非对称双向变换器概念与方案的有效性。
磁场能量收集中整流桥输出特性与开路电压法最大功率点确定方法 作者: 赵宜栋,彭晗,肖洪飞,刘沣仪,孙寒燚 单位: 强电磁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 磁场能量收集是能源互联网中无线传感器供电的有效方法。磁场能量收集器(MFEH)需要配合串联匹配电容、整流桥和DC-DC变换器以实现能量的最大功率提取与传输。然而,由MFEH与匹配电容和整流桥构成的高阶非线性电路无法采用现有的低阶简化模型对其输出特性展开分析。因匹配电容与等效电感谐振,整流桥的开路电压可能超过MFEH的交流开路电压峰值,不能简单地将MFEH的交流开路电压峰值视为整流桥的开路电压。为此,本文采用相量法和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建立了高阶非线性整流桥的稳态最佳输出电压的精准模型;采用四阶-五阶龙格库塔自适应方法提取了整流桥的暂态开路输出特性,实现了非侵入式磁场能量收集的自供电的低功耗开路电压法最大功率跟踪方案。本文的研究为确定磁场能量收集系统最大功率点和开路电压法的参数设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基于多控制模式的混合式电力变压器潮流计算模型 作者: 唐爱红,尚宇菲,童泽军,马路路,王子涵,郑旭 单位: 1.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2.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新型电力系统潮流多变、潮流倒送、电压越限等问题日益突出,混合式电力变压器不仅可以进行功率可靠传输,还可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多种灵活调节需求。本文构建了有效反映混合式电力变压器各元器件工作特性的等效电路,推导了反映调控变流器输出电压与被控母线电压、被控线路有功潮流和无功潮流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基于功率注入法分别推导并构建了混合式电力变压器实现电压调节功能的潮流计算模型和实现潮流调控功能的潮流计算模型;提出了电压调节和潮流调控多控制模式的混合式电力变压器潮流计算方法;基于PSASP软件构建了混合式电力变压器多控制模式的用户自定义模型,验证了所构建的混合式电力变压器潮流计算模型和所提潮流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计及电力现货机会成本的构网型储能电站调频辅助服务竞价出清双层博弈模型 作者: 张硕,陈媛丽,李英姿,曾鸣 单位: 1.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 构网型储能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灵活性资源,作为独立市场主体提供调频辅助服务,对解决系统调频能力短缺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双层博弈模型,研究构网型储能在调频辅助市场中的竞价交易行为和市场出清过程。首先,明确构网型储能参与调频辅助市场的整体架构。然后,将构网型储能电站作为独立的竞价主体,建立了计及电力现货机会成本的构网型储能电站调频辅助服务双层博弈模型,调度中心作为上层领导者追求购电成本最小化,构网型储能电站作为下层跟随者则以实现自身收益最大为目标,双方形成主从博弈关系。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探讨了构网型储能电站申报及市场出清参数对结果的具体影响,为构网型储能的市场运行提供模型支持。
考虑迭代时延和储能共享的互联多微网系统分布鲁棒低碳经济调度 作者: 许秋铭,王继东,郑杰辉,吴青华 单位: 1.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2.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摘要: 电能和储能共享是提高多微网系统经济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含电能共享和“合租”式共享储能的互联多微网系统,本文首先构建了由多微网聚合商和各微网运行商组成的分布式协同运行框架。为提高“合租”式共享储能的效率,提出了考虑各微网时变储能容量需求的储能容量动态分配策略。其次,在互联多微网系统中考虑了非线性全局碳排放约束。同时考虑到不确定性变量概率分布难以准确获取,利用分布鲁棒机会约束处理微网内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变量的单峰分布特征也被考虑到机会约束内以降低结果的保守性。最后,考虑实际中由于计算和通信延时造成的分布式优化中边界变量丢失问题,将基于动量外推预测的补偿机制引入松弛交替方向乘子法的迭代中,以降低边界变量丢失对分布式优化算法求解效率的影响,加快其在存在计算和通信延时的非理想环境下的收敛速度。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HHL算法的量子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作者: 徐震,张大波,杨贺钧,马英浩,窦猛汉,方圆 单位: 1.新能源利用与节能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2.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日益复杂的实时仿真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案。论文将经典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与量子计算机的迭代计算相结合,提出了基于HHL算法的量子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模型。通过将牛顿-拉夫逊潮流方程进行变换,给出了修正方程的量子化编码、潮流方程的量子线路构建、修正向量的量子测量的算法原理。基于量子计算的近似求解特性,定义了量子潮流计算的收敛判据,以提升迭代计算收敛的可靠性。不同规模的IEEE测试系统在本源量子虚拟计算平台上验证了所提量子潮流算法的有效性。
考虑绿电与绿证交易的实时用电碳核算方法 作者: 李姚旺,张世旭,杨晨,刘昱良,杜尔顺,樊琳,张宁 单位: 1.天府永兴实验室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2.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3.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不断凸显,绿电与绿证的碳排放抵扣能力逐渐受到了电力企业的广泛关注。然而,尽管绿电、绿证和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目前缺乏合理的碳核算规则对三者进行有效串联,导致极易出现环境效益的重复计算问题,尤其是在实时用电碳排放核算时。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考虑绿电与绿证交易影响的实时用电碳核算方法。首先,详细分析了绿证、绿电与碳排放抵扣间的关联关系,对绿电与绿证交易的类型进行了分类,设计了考虑绿电与绿证交易的碳核算原则。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绿电与绿证交易,分别提出了考虑交易行为影响的实时碳核算方法。最后,基于PJM-5节点系统和我国某地市电力系统开展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高空风力发电系统能量捕获及变换技术:现状与展望 作者: 姜阳,陆超,袁志昌,郭佩乾,刘迪 单位: 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摘要: 高空风能系统(high altitude wind energy system,HAWES)具备有功出力稳定、容量系数高、可移动性强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是新能源领域备受关注的方向之一。尽管其应用潜力巨大,当前HAWES技术研究与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示范应用相对较少,并网容量有限。为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采用HAWES技术的示范应用开展了系统梳理与分析,重点关注HAWES中的系留电缆、电机—风力机组、电力电子变换器(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PEC)和储能装置等能量捕获及变换设备,对各核心装备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与综述。结合现有风电并网技术与大容量电力电子设备方案,提出了采用中压交流发电—中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万米级大容量HAWES技术方案,分析系留电缆、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与PEC设备设计需求与难点,并提出了能量捕获及变换系统中电气设备的设计需求和技术路线。最后,对万米级大容量HAWES并网方案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考虑改造扩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自适应分阶段规划方法 作者: 杨楠,梁鹏程,卢延明,丁力,代洲,边瑞恩,王灿 单位: 1.梯级水电站运行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2.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3.国网河南省平顶山供电公司;4.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5.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摘要: 在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爆发式增长背景下,如何制订出能够很好适应电动汽车规模发展的充电站(charging station,CS)规划方案,以实现CS的合理规划布局,对促进EV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规划阶段划分和充电站改造扩建作为决策手段纳入到充电站规划模型之中,提出了一种考虑改造扩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自适应分阶段规划方法。首先,考虑充电站、电网、用户的利益,以阶段总数、各阶段年限、选址、定容、改造为决策变量,以投资和排队时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充电站规划模型;然后,通过考虑电动汽车的规模演化过程,基于分阶段判断条件和改造扩建决策,建立了充电站自适应分阶段决策模型;最后采用免疫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基于仿真算例的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水光互补柔性直流外送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研究 作者: 张舒文,郭春义,赵薇,赵成勇 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摘要: 水电和新能源打捆柔性直流外送系统中,弱电网下水电出力占比会影响直流功率传输能力,引入构网型新能源可改善弱电网适应性,然而构网型变流器对系统功率传输能力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本文首先建立了含跟网-构网异构变流器的光伏电站与水电互补柔性直流外送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和小信号模型,综合考虑了系统运行限制、母线电压等稳态电气参数和小信号稳定性两个层面,提出了直流外送系统功率传输能力的计算方法。然后定量评估了全跟网型光伏场景下水光不同出力配比时柔直的功率传输范围,获取了需配置构网型变流器的边界条件,进一步通过根轨迹和参与因子剖析水电低出力占比下系统功率传输能力受限机理。进而在边界条件内,量化水电低占比情况下为维持直流传输额定功率所需构网型光伏出力占比可行域,最后明确了构网型光伏不同出力下直流最大传输功率及限制直流传输能力的关键因素;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验证了所提出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保证交流可行性以及运行安全性的机会约束配电网经济调度方法 作者: 杨林泽,雷星雨,张玉琼,余娟,杨知方 单位: 1.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近年来,大量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为经济调度带来了一系列难题。新能源不确定性使得配电网存在运行约束越限风险,需如实反映配电网中不确定性传导特性以及运行特性,并在经济调度中加以约束。为此,本文提出一种保证交流可行性以及运行安全性的机会约束配电网经济调度方法。首先,推导了新能源不确定性在配电网中的传导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交流可行的机会约束配电网经济调度迭代求解算法;然后,提出了一种针对机会约束解析误差的快速修正方法,基于三点估计法以及Cornish-Fisher级数展开构建不确定性边界快速修正方法,可有效降低配电网的运行约束越限概率,同时引入能够调整不确定性边界修正力度的系数,可根据需求预先调整求解结果的鲁棒性,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使得配电网在给定运行约束越限概率下经济运行,确保系统的交流可行性以及运行安全性。
基于约束增强安全强化学习的光-储-充高渗透配电网有功/无功优化决策方法 作者: 洪芦诚,吴明贺,朱进,臧汉州,王梓萩,杜爱 单位: 1.江苏省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淮安市交通运输局
摘要: 面对高比例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和光伏(photovoltaics,PV)接入带来的配电网潮流状态转移不确定性和功率优化问题复杂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增强安全强化学习方法的光-储-充高渗透配电网有功/无功优化框架。该框架首先构建了一种基于迁移强化学习的EV充电站(EV charging station,EVCS)模型,以合理描述计及需求响应的多类型EVs的充放电过程。然后将有功/无功优化问题描述为一个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并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连续型双重深度Q网络(mixed-integer programming-continuous double deep Q network,MIP-CDDQN)算法进行求解,该算法将连续型动作值网络Max-Q问题的求解转化为一个MIP模型,并考虑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约束,确保了优化策略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最后通过IEEE 33-bus系统上的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MIP-CDDQN算法有效性及其在执行约束和计算效率方面的优势。
考虑极端事件的电力系统惯量与一次调频备用联合规划配置方法 作者: 丁奇力,张兴淦,张娜,李梓锋,李卫东 单位: 1.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3.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摘要: 传统频率响应备用规划将惯量隐含在一次调频资源中,新形势下无法满足系统惯量需求,亦未实现惯量与一次调频备用的最优协调规划;同时由于未考虑决策者风险偏好,可能导致小概率极端事件被同质化而埋下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一种考虑极端事件的电力系统惯量与一次调频备用联合规划配置方法。建立了含源-储-荷多类调节资源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基于序贯蒙特卡洛随机生产模拟获取了系统失负荷集合;构建了惩罚模型以衡量频率变化率(rate of change of frequency,RoCoF)越限损失,提出了频率安全概率指标以刻画频率越限的概率分布与损失期望;建立了计及风险偏好的备用成本收益模型对多元灵活性资源进行协同规划配置,并对规划方案进行可行性检验。基于改进的IEEE-RTS79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依据决策者风险偏好灵活制定不同风险范围下的最优联合规划配置方案,为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极端事件应对能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决策依据。
基于连锁电压形态辨识的大规模新能源外送系统单相故障性质识别方法 作者: 李振兴,朱益,安喆,翁汉琍,李振华,王秋杰,谭洪 单位: 1.新能源微电网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大学);2.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摘要: 针对传统故障性质识别方案难以适应大规模外送系统电源侧新能源集群接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锁电压形态辨识的故障性质识别方法。首先明确非全相运行的电压特性以及新能源电源谐波馈出机理;关注新能源谐波作用下的电压波形总体特征,发现在瞬时性故障熄弧前后,线路单端电压存在显著的固有形态差异,而永久性故障的电压形态差异极小;通过论证选取特征形态基准,连续扫描并计算电压差积分有效值,稳定表征电压形态差异,最终构建基于自适应阈值的故障性质识别方法。基于PSCAD的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不限制线路并联电抗器的配置情况,可靠性高,具备良好的抗噪能力,且不受故障位置、过渡电阻和新能源渗透率的影响,能够在电源侧新能源集群接入时实现故障性质的准确识别。
台风灾害下架空线路故障风险分析(一):架空线路故障概率精细化建模及验证 作者: 李宏仲,倪张,周玉龙 单位: 1.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国网漯河供电公司
摘要: 基于广义应力-强度干涉模型(gSSIM-generalized stress strength interference Model),本文提出了一种描述台风灾害下架空线路故障概率的精细化建模方法。首先,建立台风风场和暴雨载荷模型,刻画台风移动过程中杆塔所处位置风力和降雨的变化情况。其次,研究架空线路受台风暴雨影响的故障机理,量化台风暴雨作用下线路、铁塔所受静力载荷以及导线等效风偏角度,明确台风冲击过程,进而构建综合考虑倒塔、断线以及风偏闪络的精细化故障概率模型。同时针对台风灾害下架空线路不同故障概率模型开展敏感性分析。最后,以某耐张段中实际故障杆塔为例,利用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的相关数据搭建仿真场景,对所提出的故障概率模型进行验证。
台风灾害下架空线路故障风险分析(二):考虑退化过程的故障概率模型修正 作者: 李宏仲,倪张,周玉龙 单位: 1.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国网漯河供电公司
摘要: 台风灾害下架空线路极易发生故障,因此针对架空线路开展实时故障风险分析至关重要。作为系列论文的第二篇,本文继续以台风灾害下架空线路为研究对象,基于“竞争失效"理论,将退化过程引入架空线路风险分析中,修正了台风灾害下架空线路综合故障概率模型 。首先,将架空线路退化过程描述为自然退化过程与瞬时退化过程的组合,针对架空线路不同结构,修正了其自然退化模型。同时,基于疲劳损失理论重新描述了架空线路瞬时退化过程。最后,基于竞争失效理论,建立了台风灾害影响下架空线路故障概率修正模型,进一步配合对应时刻瞬时冲击的风险划分描述,从瞬时冲击作用效果的角度出发,针对架空线路实时风险开展综合评估。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考虑退化过程的故障概率修正模型更适用于台风灾害下架空线路的故障风险分析。
多端柔性直流电网故障恢复过/欠电压机理及抑制方法 作者: 李再男,贾科,毕天姝,孙均磊,刘昊霖 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摘要: 多端柔性直流电网在切除故障线路后,各换流站恢复运行模式变化下潮流转移易导致直流过/欠压,危及系统安全运行。针对该问题,基于电网恢复期间直流过/欠电压机理提出对应的抑制控制方法。在电网开环模式恢复下,建立计及潮流方向的线路电压分析模型,探明潮流转移的附加压降是导致过/欠电压本质因素,提出调整电压参考值和降功率相结合的过/欠电压抑制控制方法,有效解决直流过/欠电压问题。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过压峰值降低39.92%、欠压谷值抬升30.46%。
责编:李泽荣
声明
本文为原创作品,所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辑部所有,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我编辑部的作品,务必请提前联系我编辑部。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