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创刊60周年,推出“创刊60周年纪念专辑”,分上下两期刊出。点击“《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创刊60周年纪念专辑(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创刊60周年纪念专辑(下)”可查看目录。
本期为您重磅推荐:来自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陈维江院士团队研究成果,欢迎关注!
双碳目标下我国配电网形态快速演进的思考
陈维江1,靳晓凌2,吴鸣3,吕军1,张翼1,宁昕1,刘海涛3,李健2,吕广宪3,谢光龙2,卢卫疆4
(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北京市 西城区 100031
DOI:10.13334/j.0258-8013.pcsee.240349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推动能源转型,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正快速发展,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能源生产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推动配电网形态不断演进。我国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跨度仅为发达国家的1/2,配电网面临补短板、保增长、促转型的多重使命,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源荷新要素规模跃变进一步加速,形态演进的程度更加剧烈,亟需探索和构建支撑高比例分布式资源的配电网新形态新模式。
配电网变革演进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主战场,政产研用各相关利益主体宜建立系统思维运用系统方法,协同源网荷储各要素有序友好地推进配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营。本文对双碳目标下我国配电网形态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深入思考,基于现有与中远期可预见的技术发展趋势,从城市、园区、农村3类场景入手,分析研判了配电网网络架构、技术管控、商业运营3种形态演进路径和目标。
1)城市配电网形态演进。
城市人口、产业的聚集度高,建筑密度高、负荷密度大,但土地资源紧缺,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空间缺乏。从负荷特性来看,城市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逐步提升,负荷尖峰化特征更加突出,日峰谷差率上升。城市场景下,分布式新能源较少,负荷侧资源灵活调控是关键。
城市配电网将向着“大电网主导、负荷柔性化调控、新型储能灵活配置的配用电系统”演进,以大电网为主导,以柔性互动为关键,市场激励机制下用户用能形式多元化,虚拟电厂、共享储能等新模式,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广泛应用,需求侧资源调节能力大幅提升,有效降低系统建设冗余度,大幅提升配电网的运营潜力。
2)园区配电网形态演进。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加快发展,园区积极利用厂房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并配置储能装置以满足部分电力需求、降低用电成本。从能源消费侧来看,园区的工业、建筑用户多样,能源消耗量大、负荷密度高,用能方式多元化,集合了电、热、冷、气等多种终端能源消费形式,各类能源负荷特性有较强的互补性,具备能源综合利用的条件。
园区配电网将向着“大电网支撑、多能互补型的综合能源系统”演进,以大电网为支撑,以多能互补平台配置为关键,根据园区资源情况,发展以电为核心且集成多种能源形式的综合能源系统,实现园区内多种能源互补互济,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高度定制化、数智化,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全新综合能源形态。
3)农村配电网形态演进。
农村地区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屋顶、滩涂等资源可观,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在农村地区已经形成规模效应。由于用电高峰与光伏出力在时间上不匹配,且用电需求低,分布式新能源的本地消纳水平有限,作为“源”的特征日益突显。
农村配电网将向着“分布式新能源和储能主导,与大电网互联的新型局域电力系统”演进,以资源合理利用、经济高效配置、电力安全供应为目标,电源以本地分布式新能源为主,配备相应储能装置,就地就近分层接入电网,将源网荷储聚合管控,具备一定的区域自平衡和自调节能力,与大电网互联互济,形成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配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主战场,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新技术变革紧密相关,双碳目标下我国配电网形态将快速演进。本文是对我国城市、园区、农村3类场景配电网形态演进的宏观思考,以方向探索和问题研判为主,分析了三类场景下配电网的网络架构、技术管控和商业运营3种形态演进的驱动力、关键环节、形态特征和宏观目标,探索了配电网的“系统化”演变特点。
引文信息
陈维江,靳晓凌,吴鸣,等.双碳目标下我国配电网形态快速演进的思考[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4,44(17):6811-6817.
CHEN Weijiang,JIN Xiaoling,WU Ming,et al.Thinking on the rapid evolu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m under the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24,44(17):6811-6817(in Chinese).
作者介绍
60周年系列活动精彩回顾
◆
◆
◆
◆
◆
◆
◆
◆
◆
责编:朱腾翌
审核:乔宝榆
声明
本文为原创作品,所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辑部所有,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我编辑部的作品,务必请提前联系我编辑部。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