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吃饺子、贴春联、守岁……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是满满的年味,也是童年的记忆,团圆的幸福,对新一年的期许。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聊聊这些年俗里的故事吧~
大年初二
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习俗
回娘家,又称“走娘家”
是一项很有特色的民间习俗
有句俗话说:
“一个姑爷半个儿”
在这一天
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
所以这一天被称为
“迎婿日”或者“姑爷节”
回娘家的女儿
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
分给娘家的小孩
不但如此
一家人也会选择今天拍张全家福
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
去讨个好意头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韶关沙田一带杀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
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芹喻勤劳刻苦。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二面, 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
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今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