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铸魂 启育童心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香城小学校国旗下的思政课-
“一座山,一点红,一个胜利号角,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1927年的秋天,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队伍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精神,就诞生于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思政大讲堂
本期思政大讲堂,李燕主任带领大家深入认识中国革命火种的红色圣地——井冈山。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的斗争精神和深厚的人民情怀。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闪耀着精神的蓬勃力量。共产党人的不懈斗争彰显了对红色政权的坚定拥护,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让星星之火燎原神州大地、映红历史穹顶。过去,我们所创造的一切伟大胜利,离不开革命先辈的不懈努力;今天,我们所取得的一切辉煌成就,离不开无数民族先锋、时代楷模带领人民群众接力奋斗。过去,硝烟弥漫里共产党人不丢失理想信念,凝聚着不惧牺牲的慷慨之气;今天,前进脚步中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着斗争到底的顽强作风。我们要以理想信念为灯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积极投身伟大实践,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让井冈山精神闪耀时代新光芒。
六(1)中队思政微课堂
它,是中国革命第一山;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本期思政微课堂,让我们跟随六(1)中队的小队员们一起走进井冈山,找寻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重温那段苦难岁月,聆听历史的心跳和他们的共鸣。
有这样一首歌谣:“天上的北斗亮晶晶,比不上八角楼里的灯光明。毛委员就是掌灯的人,照亮中国革命万里程。”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每当夜幕降临,八角楼上便亮着一盏燃出豆大点亮光的油灯。就是在这盏一根灯芯的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闪耀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之光。
“竹扁担,三尺长,朱德爷爷挑军粮。一条小道通两方,一根扁担两个筐……”队员们用童谣和舞蹈生动地演绎着“朱德的扁担”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为了准备第三次反“围剿”, 当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身先士卒,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朱德的扁担就是那时候朱德挑粮使用过的。“朱德的扁担”,见证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扁担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为什么党旗美如画?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党徽不变色?英雄的生命凝铸了她!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千秋万代英雄的山!”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深深地激荡着我们的心灵,仿佛把我们带到那段山河破碎、沙场浴血的苦难历史里。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我们要铭记坎坷沧桑的苦难历史,厚植信仰根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精神,因传承而不朽——我们要传承伟大不朽的井冈山精神,汲取先辈力量,一往无前、迎难而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奋勇前进!
END
文字|李华 编辑|王首道
初审初校|吴萍 复审复校|康燕
终审终校|范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