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饮多尿综合征:探寻身体的异常信号

文摘   2024-10-20 08:38   上海  
听了一节病例分享,一位产妇产后出现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躁动到淡漠、尿量大于5000毫升/天、血钠大于180、尿比重小于1.0050,被认为是尿崩症。复习一下相关内容,供参考!

一、多饮多尿综合征的定义

 

多饮多尿综合征是一种以口渴多饮和排尿量异常增多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正常情况下,人体会维持水盐平衡,但当出现这种综合征时,人体的饮水和排尿机制似乎出现了“紊乱”。

 

二、主要表现

 

1. 多饮

- 患者会感到极度口渴,不断地寻求饮水。这种口渴感很难通过少量饮水得到缓解,往往会频繁地大量饮水。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患者一天的饮水量可能远远超出正常成年人的2 - 3升。

2. 多尿

- 伴随多饮而来的是排尿量的显著增加。患者排尿次数频繁,而且每次的尿量都较大。一般来说,24小时尿量可能超过2500毫升,甚至更多。尿液的颜色通常比较淡,这是因为尿液被大量稀释的结果。

 

三、常见病因

 

1. 内分泌失调

- 糖尿病:这是导致多饮多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人体血糖过高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导致大量葡萄糖随尿液排出。而葡萄糖在尿液中会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同时,由于体内水分随尿液大量丢失,患者会感到口渴,进而大量饮水。

- 尿崩症: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 - 垂体病变,导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引起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当这种激素缺乏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产生大量低渗尿液,引起多尿。患者因为多尿而口渴多饮。肾性尿崩症则是由于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即使体内抗利尿激素水平正常,肾小管也不能很好地重吸收水分,同样会出现多饮多尿现象。

2. 肾脏疾病

- 某些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在维持水盐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些部位受到损伤时,可能会出现尿液浓缩功能障碍,导致多尿。患者为了补充丢失的水分,就会多饮。

3. 精神因素

- 精神性多饮多尿也是存在的。在一些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或患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人群中,可能会出现强迫性饮水行为。大量饮水后,自然会导致尿量增多。

 

四、诊断方法

 

1. 病史询问和症状评估

-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饮水和排尿情况,包括每天的饮水量、排尿量、症状出现的时间、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等。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尤其是是否有糖尿病、肾脏疾病或精神疾病等相关病史也非常重要。

2. 实验室检查

- 血糖检测:用于排查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结合多饮多尿症状,很可能是糖尿病导致的。

- 尿比重和尿渗透压检测:正常情况下,尿液具有一定的比重和渗透压。在多饮多尿综合征患者中,尿比重和尿渗透压通常会降低。如果是尿崩症患者,其尿比重一般低于1.005,尿渗透压常低于200mOsm/L。

- 血电解质检测:了解患者体内钠、钾等电解质的水平。例如,在尿崩症患者中,由于大量失水,可能会出现高钠血症。

- 抗利尿激素测定:对于怀疑尿崩症的患者,测定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水平有助于诊断。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血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降低,而肾性尿崩症患者血中抗利尿激素水平正常或升高。

3. 其他检查

- 根据病情需要,可能还会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主要用于排查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查看下丘脑 - 垂体区域是否存在病变,如肿瘤、炎症等。

 

五、治疗原则

 

1. 针对病因治疗

- 如果是糖尿病引起的,首要任务是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合理应用降糖药物(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当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多饮多尿症状通常会有所缓解。

- 对于尿崩症患者,中枢性尿崩症可采用替代治疗,即补充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类似物,如去氨加压素。肾性尿崩症的治疗相对复杂,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肾脏疾病,同时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噻嗪类利尿剂等,以减少尿量。

- 若是精神性多饮多尿,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纠正强迫性饮水行为。

2. 对症支持治疗

- 无论病因如何,患者在多饮多尿期间,都需要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止因大量失水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在患者口渴时,适量饮水以缓解口渴感,但不要无节制地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多尿症状。

 

多饮多尿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多个系统的病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有异常的多饮多尿现象,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明确病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小麻哥的日常
本号致力于麻醉及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和相关诊疗信息的介绍,麻醉相关学术科研及医学知识技能培训,提供给医学专业人士业余时间发表日常工作生活感悟等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