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潮:漫话寒衣节

乐活   2024-10-30 20:41   陕西  

点击“乐享澄城”,品味美好生活

乐享澄城ID:lexiangchengcheng

新闻热线:15319112678

小编微信:18329347433

投稿邮箱:lexiangchengcheng@163.com

烟火缕缕皆思念

随着秋风的轻拂和落叶的纷飞,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温情的节日——寒衣节。这个节日不仅承载着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也寄托着我们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寒衣节,也称为“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初一举行。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周朝。《诗经·豳风·七月》中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指农历九月天气转凉,人们开始准备御寒衣物。然而,由于十月初冬已至,九月授衣略显过早,这一习俗在宋朝时期被移至十月朔日,即农历十月初一。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为逝去的亲人准备寒衣,以示缅怀与关怀。民间习俗中,家家户户会准备供品,如五色纸、冥币、香箔等。五色纸象征冬日的棉衣,部分地区还会夹有棉花。晌午时分,主妇们收拾好锅台,叫齐一家人,一同前往坟地烧寒衣。在坟头,人们会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同时念叨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祈愿。火光冲天,纸灰随风飘散,仿佛亲人的魂魄在享用这来自阳间的温暖。

古代文人墨客对寒衣节也有诸多感慨。“八十秦翁老不归,南宾太守乞寒衣。再三怜汝非他意,天宝遗民见渐稀。”“西风正摇落,更前溪呜咽。燕去鸿归音信绝。问黄花,又共谁折。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和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词,描绘了寒衣节时的凄凉景象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我们今天对这个节日的感受不谋而合。

寒衣节的由来,不仅与古代的授衣习俗有关,更蕴含着一段感人至深的传说。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因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孟姜女长大后,嫁给了范杞良。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她决定为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历经艰险,她终于来到长城脚下,却得知丈夫已累死,并被埋筑城墙里。悲愤交加,她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露出了丈夫的尸骨。孟姜女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从此,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便被称为“寒衣节”,人们纷纷为逝去的亲人烧寒衣,以示悼念。

寒衣节的民间习俗丰富多彩,不仅体现在烧寒衣这一传统活动上,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有些地方,人们会在这一天吃红豆饭,以纪念那些因抗争不公而牺牲的英雄。江苏大丰一带就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此外,寒衣节也是山区人们改善生活的日子,他们会吃荞面、莜面等粗粮,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缅怀逝去的亲人,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爱的永恒。寒衣节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与缅怀,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它让我们明白,这些爱与思念,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穿越时空的界限,永远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正如古人所言:“落叶知秋意,片片载思绪。”每一片落叶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季节的变迁、一段生命的旅程。寒衣节,是我们对逝去亲人无尽思念的载体,也是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

寒衣节,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不仅让我们缅怀过去,更让我们珍惜当下、展望未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为逝去的亲人烧上一把寒衣,寄托我们无尽的思念与祈愿。同时,也让我们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勇敢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赵学潮,笔名:赵聪、成澄、任戈,渭南市作协会员,澄城县作协会员,多家少儿报刊特约编辑,先后在《少年文艺》《中外童话》《渭南日报》《商洛日报》《陕西农村报》《陕西科技报》《陕西工人报》《西安日报》《各界导报》《中老年时报》《自学考试报》《华西都市报》《金陵晚报》《河南商报》《三秦都市报》《羊城晚报》《金秋》《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发表作品。



乐享澄城
了解澄城风情,展示澄城名店,分享快乐户外,倡导健康生活。联系电话:1389133166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