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庭关系就是:我不改变你,却能与你和谐相处(深度好文)看懂受益终身!

文摘   教育   2024-12-18 20:31   河北  
    

‍‍‍‍





引言



大家好,我是品格君!

今天不讲故事,
只分享干货!


常言道,世上最难相处的人,就是你身边的人!
家庭就是最好的修炼场!
你知道吗?
家里所有的矛盾与问题,都是由同一个炸弹引起的!
那就是试图改变对方!
文章导读:

为什么这么说?为了符合自身的期待,我们会希望对方按我们的方式行事!
比如想要孩子认真学习,听父母话!
老公要用自己的方式爱自己,不然就有情绪!
可以总结为一个公式:

(他)应该+我的期待=满意

如果没有达到我的期待,则要想办法改变对方,让他往我的期待这里看齐!
就拿夫妻关系来说,男女双方从小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同,成长环境也存在差异,就好像来自两个不同的 “世界”。
美国心理学家黛博拉・泰难在《听懂另一半》中提到,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沟通方式。比如,女性情感丰富,喜欢谈论生活中的琐事、倾诉烦恼以及评价他人,“八卦” 对于她们来说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
而男性呢,谈话大多是为了传达信息,很少会去闲聊生活细节,更倾向于关注政治新闻、体育赛事等。
久而久之,一方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另一方又觉得对方无理取闹,隔阂就这样一点点加深,矛盾也随之而来。
不仅夫妻之间如此,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家庭角色相处中,试图改变对方也会带来不少问题。
父母总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规划的道路前行,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过度的干涉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孩子可能变得叛逆或者压抑。
婆媳之间,媳妇不满婆婆的一些老习惯、老观念,婆婆又觉得媳妇太讲究、难相处,要是双方都想着改变对方,那家里怕是少不了争吵和冷战。


家庭本应是一个让人放松、感到温暖的地方,而 “不改变你,却能与你和谐相处” 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家庭关系长久且舒适的大门。当我们放下改变对方的执念,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接纳彼此的不同,才能真正营造出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在不同家庭角色相处中,该如何践行这种相处方式吧。


 

    


01

与父母处

接纳是孝顺的底色



尊重父母思维局限

我们的父母成长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思维方式受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诸多因素影响,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烙印。

大家好,我是品格君,前几日,有位学员来电求助:‍‍‍‍


在他们的观念里,
有一些传统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
即便有时候这些思维方式不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我们也不应强行去改变他们。

比如说,老一辈人大多秉持着 “勤俭节约” 的观念,在他们看来,东西只要还能用,就不能随意丢弃。

像家里的旧衣物,哪怕已经穿了很多年,破了旧了,他们也不舍得扔,总想着还能补补接着穿,或者留着当抹布等派上用场。
而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可能觉得没必要这样,旧了就买新的,坏了就扔了,觉得这样更方便、更符合现代生活节奏。
但对于父母而言,他们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那种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的生活让他们深知每一样东西都来之不易,所以才会格外珍惜。


如果我们强行要求父母改变这种观念,扔掉那些他们眼中还能用的旧物,可能就会引发不愉快。
父母会觉得我们不懂珍惜,不理解他们曾经的艰辛,而我们又觉得他们太守旧,太固执,这样一来,家庭氛围就会变得紧张压抑。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正是这些曾经的思维方式帮助父母度过了往昔的岁月。
它们承载着父母那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和生存智慧,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和接纳,尊重他们思维上的这种局限。

顺而非争更暖心

在日常生活中,顺着父母的心意去做一些事,往往能让家庭氛围变得更加融洽,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孝顺。
就像在一些家庭琐事上,即便我们心里不太认同父母的要求或想法,但顺着他们去做,会有意想不到的暖心效果。
比如过年的时候,父母总是希望家里要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布置,张贴各种喜庆的对联、年画,摆放寓意吉祥的摆件等。可能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会觉得这样有些繁琐,而且现在有很多新颖的过年装饰方式,更简约时尚。

‍‍‍‍


但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去跟父母争论,
说没必要按照老样子来,
那父母心里肯定会不好受,
觉得过年的氛围都被破坏了,
还可能会觉得我们嫌弃他们的做法老土。

相反,要是我们顺着父母的意思,陪着他们一起去挑选对联、年画,开开心心地把家里布置成他们喜欢的传统过年的样子,父母就会特别开心,觉得一家人热热闹闹、和和美美地准备过年,这才是有年味儿的体现。毕竟,孝顺的 “顺” 字意义就在于此,让父母顺心顺意,家庭的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


有时候,满足父母的小小心愿,顺着他们的想法做事,比什么都重要,能让整个家庭都充满浓浓的爱意和温暖。



02

与伴侣相处

看见彼此的闪光点




摒弃改造执念

在夫妻相处的漫长岁月里,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方总是希望另一方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出改变,可往往就是这种 “改造欲”,成为了夫妻间矛盾滋生的温床,使得原本深厚的感情逐渐降温。
要知道,这世上本就不存在完全符合我们理想预期的伴侣呀。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自然也就有优点和缺点相伴。


如果固执地想要去改造对方,就如同两只刺猬互相靠近,非要对方拔掉身上的刺来迎合自己,结果往往只能是两败俱伤。
就拿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来说吧,

‍‍‍‍


有的妻子觉得丈夫太过于沉迷工作,
总是忽略了陪伴家人,
于是便天天念叨,
希望丈夫能减少工作时长,
多留出些时间在家。

可丈夫呢,他可能觉得努力工作是为了给家庭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觉得妻子不理解自己的辛苦和抱负,久而久之,两人就会因为这件事频繁争吵,感情也在一次次的争吵中出现裂痕。
再比如,有的丈夫觉得妻子花钱有些大手大脚,买了很多在他看来不必要的东西,便试图去改变妻子的消费习惯,要求她记账、节省开支。

妻子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在享受生活,并没有过度消费,丈夫这样的要求让她感到很委屈,好像自己的生活乐趣都被剥夺了,这也使得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压抑起来。
所以啊,在夫妻相处中,摒弃那种想要改造对方的执念,才是让感情保持和谐的第一步呢。

主动发现美好

其实,伴侣身上的闪光点一直都在,只是有时候可能被那些缺点掩盖住了,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
哪怕对方看似总是在批评指责,背后可能也藏着关心等积极的因素呢。
就像有位女士曾倾诉,婚后她觉得丈夫像变了个人似的,婚前的罗曼蒂克、温柔体贴仿佛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时不时的批评,还会因为一些芝麻小事指责她,白天也总打电话追问她的行踪,嫉妒心变得很重。
但换个角度想想,也许正是因为丈夫太在乎她了,才会这样时刻关注着她的动态呀,那些批评的话语里,说不定也包含着希望她变得更好、生活得更顺利的期待呢。


当我们学会主动去观察伴侣的优点,并且给予肯定和赞美时,往往还能以自己的态度转变带动伴侣做出改变,让感情不断升温。
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结婚多年,感情逐渐趋于平淡,平日里也总是因为各种家庭琐事争吵不断,甚至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
后来在一次调解中,调解员要求双方互相总结对方的三个优点。丈夫沉默许久后,主动说道:“妻子尊老爱幼、性格温和、任劳任怨。”
妻子听完眼眶湿润了,也徐徐说道:“丈夫工作勤奋、敢于担当、老实顾家。”
就是这简单的互相夸赞,让两人回想起了彼此曾经的好,也意识到原来对方身上一直有着这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
最终,两人相拥而泣,决定重归于好,不再提离婚的事儿了。
可见,在与伴侣相处时,主动发现对方的美好,用心去经营感情,我们收获的将会是更加深厚、和谐的夫妻关系呀。



03

与孩子相处

倾听比要求更重要


莫把期望变压迫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常常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满心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设定好的道路去发展,去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容易适得其反,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给亲子关系蒙上阴影,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学业上出类拔萃,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要求每次考试都必须名列前茅。
可孩子也许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像有的孩子对绘画、音乐有着独特的天赋和热爱,但在父母 “成绩至上” 的期望下,只能压抑自己的喜好,被迫把大量时间花在枯燥的课业学习上。
时间一长,孩子内心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甚至开始厌学,对学习产生极度的反感。
还有些家长,替孩子规划好了未来的职业道路,根本不考虑孩子自己的想法。
像有的父母觉得医生、律师这些职业稳定又体面,就强行要求孩子朝着这些方向努力,全然不顾孩子可能更向往从事创意设计、户外运动等领域的工作。

当孩子想要反抗,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家长还会以 “为你好” 的名义,继续施压,试图改变孩子的想法。
最终,孩子可能会激烈反抗,和父母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也可能压抑自己,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失去了原本的活力和朝气。
我们要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兴趣和梦想,家长的期望一旦变成了压迫,那和谐的亲子相处也就无从谈起了。

耐心倾听心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内心也会有许多想法渴望倾诉出来。
这时候,家长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当孩子愿意主动向我们倾诉时,无论是关于学习上的困扰,比如觉得某门功课太难,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者和同学相处不愉快,发生了矛盾;还是对未来有着独特的想法,像想要成为一名电竞选手、旅行博主等在家长看来可能不太 “靠谱” 的职业理想,我们都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急于去纠正、否定他们。
比如,孩子向我们诉说在学校被同学误解了,心里很难过。我们可以先抱抱孩子,用温和的语气说:“宝贝,那你肯定很委屈吧,快和妈妈(爸爸)讲讲是怎么回事呀。” 然后耐心地听孩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期间适时地点头、给予回应,像 “嗯,原来是这样啊,那确实挺让人生气的呢”。


等孩子说完后,再一起去分析,引导孩子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上来就说 “肯定是你哪里没做好,人家才会误解你呀” 这样的话。
又或者,孩子说自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觉得很迷茫,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家长可以耐心询问孩子感兴趣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再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孩子去探索适合他的发展道路,鼓励他制定一些短期和长期的小目标,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是站在他这边,支持他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的。通过这样的倾听和引导,孩子会更愿意和我们交流,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家庭氛围始终保持和谐温馨。






不改变背后的相处智慧



保持分寸与边界

在家庭这个温暖的小天地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尊重这份独特,不过分干涉他人的生活,把握好相处的分寸感,是 “不改变对方,却能和谐相处” 的重要智慧所在。


其实,双方若能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保持一定的个人空间,就像婆婆理解媳妇平日里工作辛苦,周末让她多睡会儿,不过多干涉媳妇房间的布置;媳妇尊重婆婆的生活节奏,不强行改变婆婆的家务方式,还主动给婆婆留出她习惯使用的厨房空间等,这样各有分寸、互不越界,婆媳之间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摩擦,相处起来也会更加和谐融洽。



不仅婆媳之间如此,在夫妻、亲子等其他家庭关系中,分寸感同样重要。夫妻双方有着各自的兴趣爱好,丈夫喜欢闲暇时研究历史、看球赛,妻子热衷于追剧、做瑜伽,那就彼此支持对方的爱好,而不是强行拉着对方陪自己做不感兴趣的事;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交友圈子、隐私空间,父母也要懂得适当放手,不过分窥探、干涉,让孩子能自由地成长。总之,把握好相处的分寸与边界,家庭关系才能更加稳固、和谐呀。


相互包容共前行

家庭成员们来自不同的成长背景,有着不同的性格、观念,在日常相处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异,由此产生一些摩擦也是在所难免的。

而这个时候,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就像是家庭关系中的润滑剂,能让那些磕磕绊绊变得顺滑,让家庭氛围重新恢复和谐。

比如,在一个家庭里,丈夫是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讲究效率;而妻子则是慢性子,做事细致认真,注重细节。有一次家里准备宴请亲朋好友,丈夫早早地就开始催促妻子准备饭菜、收拾屋子,觉得时间紧迫,要赶紧弄好;

妻子却觉得要把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干净,饭菜也得精心烹饪,不能马虎。两人就因为这节奏的不同,心里都有些不愉快,说话的语气也变得不太好,眼看一场争吵就要爆发。



但好在,他们都很快意识到了彼此的不同,并且选择了包容对方。丈夫理解妻子对细节的讲究是为了让客人有更好的体验,妻子也体谅丈夫是怕时间来不及,耽误了宴请。

于是,丈夫主动帮忙打下手,按照妻子的要求去做一些细致的活;妻子也加快了速度,合理安排时间,最终家里被收拾得井井有条,饭菜也十分可口,宴请顺利进行,夫妻感情也因为这次相互包容而变得更加深厚了。

还有亲子之间,孩子处于青春期时,往往会有一些叛逆的想法和行为,可能突然喜欢上了摇滚乐,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或者在房间里贴上各种个性的海报,父母看着可能觉得难以接受,觉得孩子变得 “离经叛道” 了。

可如果父母能包容孩子这个阶段追求个性、渴望表达自我的心理,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喜欢这些的原因,引导他们在合适的范围内展现个性,而不是一味地批评、要求孩子改变,那孩子也会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家庭关系依然能够保持亲密无间。

所以啊,在家庭生活中,当遇到分歧和摩擦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用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大家就能携手共同前行,让家庭一直充满温馨与和睦呢。


全文导图:


END


如果您 觉得文章还有些道理!

就帮忙点个在看吧!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成长的路上 有我陪你同行
关注我们↓↓↓ Get更多专业亲子教育知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往期精彩文章


孩子99%的成功,来自爸爸1%的改变,快转给孩子爸爸看看吧

品格教育朱晓平一日一品格直播金句

一个孩子最难越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

品格教育:孩子成材的底色



*部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品格教育训练营
专注于品格教育及家庭教育,朱晓平、张丽红等爱自然生命力体系老师做您和孩子生命中的陪伴者,提升孩子和家长的自我修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