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霸女儿休学后,我才明白:这三个字比抑郁症可怕100倍,成绩越好越容易中招......

文摘   2024-11-20 21:23   河北  


孩子有情绪时,家长要这样做!




上个礼拜天,参加同学集会,聊到孩子的教育,有个同学说她读初三的女儿突然休学了。

这个同学也是经常联系的,所以孩子的情况也大概知道。

这孩子打小成绩出众,乖巧又懂事,一直是众人眼中 “别人家的孩子”。谁能料想,她竟一头扎进情绪低谷,意志消沉,对学习也兴致索然。

朋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立马带她去医院。起初被诊断为抑郁,药也吃了,治疗也做了,却毫无起色。

朋友又带着孩子把精神科、内分泌科、心理科跑了个遍。

最终,一位医生给出 “空心病” 的诊断,朋友满脸惊愕,怎么也想不通好好的孩子怎会得这病。


01

空心病正在毁掉青少年


“空心病” 究竟是啥?

简单说,患病孩子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与价值,迷茫于自身所求,甚至不知为何而活。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提到,北大一年级新生里,30.4% 厌恶学习,40.4% 认为人生无意义,只是按他人逻辑生存。

“空心病” 症状与抑郁症有相似处,像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但没那么严重。

患者常伴有强烈孤独感、疲惫感、无意义感与无存在感,有自杀意念却非因现实困境,多在青春早期出现且长期持续,传统治疗方法效果甚微。


曾有高考状元自杀未遂,他坦言:“我像在破碎小岛上,不知所为,常被恐惧笼罩。19 年从未为自己活过。”

虽成绩优异,却不快乐,“不是成绩好就开心,不知为何活,总不满自己,想事事完美,可人生似无尽头。”

这便是 “空心病”,自我价值感缺失,觉人生无意义。其产生与竞争压力、教育环境、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等有关

从成长环境看,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高期待与单一化外部环境,“成绩好” 被过度强调,评价体系单一,孩子成考试机器,内心渐 “空心”。

二是缺乏现实感的自我成长环境,孩子在网络环境长大,现实事务多被代劳。


01

对孩子期待过高,是压垮骆驼的稻草


莎士比亚说:“期待,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中国青年报社调查显示,68.8% 受访家长对孩子有较高期待,57.7% 会羡慕别人家孩子。

有 14 岁孩子因父母过高期待而抑郁,考前十时父母要他考前五,考前五又被说粗心该前三。

高期待像紧箍咒,让孩子不堪重负。孩子出问题后,很多家长还不承认有期待。

可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从父母处接收最多的是情绪,其次是行为,最后才是语言。

电影《阳光普照》里的阿豪就是例子。

他品学兼优,是老师的骄傲、父母的 “希望”。

弟弟进少管所后,父亲常说 “全家靠你了”,只关注他学习,他的人生被期待与学习填满,没了空间、方向、兴趣与动力,最终找不到自身价值与人生意义,成了 “空心人”。


01

孩子的生活缺乏现实感


儿童心理学家陈默讲:“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极弱。

从小到大,现实事务被替代,只知学习。” 

所以孩子接触手机网络后,易在虚拟世界找价值,被 “空心病” 吞噬。

有高三孩子被父母带去心理咨询,神情萎靡、双眼空洞,说新学期只期待去死,觉活着无意义,只有玩游戏能忘忧。

他自小被宠溺,不做事只学习且成绩好。高中压力大后,找不到学习与人生意义,父母却指责他。

心理专家在众多 “空心病” 案例中发现 “高期待”“只学习” 是关键因素。

在此呼吁家长重视,“空心病” 无药可医。

孩子其实渴望被看见、认可有价值、被重视,可家长多只看重成绩。

家长应降低期待,让孩子找到价值感,别让学习占满生活,安排做家务、运动或户外活动等,增强孩子现实感与生活意义。

愿每个孩子都能远离 “空心病”,健康成长。


*部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更多育儿好文章

点击下方链接

关注品格世界成长营

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园

用正确教育观念
点亮孩子的一生
- 一个温暖的父母成长公众号 -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

品格教育训练营
专注于品格教育及家庭教育,朱晓平、张丽红等爱自然生命力体系老师做您和孩子生命中的陪伴者,提升孩子和家长的自我修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