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到DeepSeek:律师如何借AI突破职业边界

文化   2025-02-01 09:22   天津  
新朋友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投稿:1950354508@qq.com;法律咨询:010-56455910;商务合作微信号:13910271035(即可直通高净值群体)

来源:法务之家(ID:law114-com-cn)

投稿作者:郭飞律师,北京盈科(沈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联系电话13314013548

往日精选文章:假日聚餐喝酒出事:法律责任的认定(做好4点不担责)

摘要:

会见室里,AI无法理解嫌疑人颤抖双手背后的绝望与希望;

庭审对抗中,算法算不出哪句是谎言。

AI是完美的辅助者:零错误、超高效、无限耐心,但永远做不了决策者,因为法律无情,人有情!

昨天早上,我的恩师分享给我了一篇有关于AI和律师的文章。说实话,看完以后,我也焦虑了。毕竟就在这几天,DeepSeek火爆全球,加上最近AI技术迅猛发展的势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即使向来以严谨、专业著称的法律行业也不可能幸免。一时间,“AI是否取代律师”这个话题,成为了法律圈内的热议话题。今天,我就从一名普通法律人的视角出发,反向和大家聊一聊“律师如何借AI突破职业边界”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01

质疑AI 理解AI 成就AI

在蒸汽机时代,当蒸汽机车首次轰鸣作响,宣告一个全新动力时代的到来之时,质疑声、辱骂声此起彼伏。彼时,马车作为人们出行与货物运输的主要工具,早已深入人心,甚至已经成为了千百年来的普遍共识。人们抬头望着那冒着滚滚浓烟的庞大钢铁巨兽,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很多人都质疑,它只能沿固定轨道运行,无法像马车般自由通行于各种道路,既不灵活也不实用。它零部件易损坏,维修难度大,会不会运行中突然故障?它那笨重的高压蒸汽锅炉一旦爆炸,会不会危及乘客生命安全?当AI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强势闯进人类视野之时,人们又不禁质疑,这个由虚拟代码和算法组装成的“新鲜玩意儿”,真的能模仿人类思考并解决问题吗?试问,彼时的“蒸汽机”与现在的“AI”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一定会逐渐理解AI的独特价值。AI拥有强大的运算和学习能力,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中迅速挖掘和筛选关键信息,能够以远超人类的效率轻松完成复杂疑难的工作任务。就像蒸汽机的强大动力使火车能高效运输货物一样,AI在数据分析、资料检索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为各行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人们肯定会逐渐意识到,AI并非要完全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其结果必然是1+1=“+∞”。

02

DeepSeek类AI在法律行业的使用现状

如今,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已经悄然渗透到了法律行业的方方面面。以往律师为了检索某个匹配案例,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及各种海量的法律数据库中大海捞针。然而现在,借助AI技术的强大检索能力,仅仅几秒钟就能够轻松实现法律条文及相关案例的检索与比对工作。记住: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不是AI不行,只是我们还不会用而已。

在合同审查环节,智能AI合同审查工具也开始初露锋芒。它运用先进的AI算法,能够迅速识别出合同中的风险条款、语句错误等问题。以一个3万字左右,复杂的民商事合同为例,我们暂且不论可能存在什么法律问题,光是让你校对合同里的错别字,你不吃不喝连续校对两天也不一定敢保证100%正确吧?但是AI可以在几分钟内就帮你轻松完成所有的合同审核工作,还会给你详细批注和修订关法律风险点和优化后的法律意见。我就问你:牛不牛,服不服?你服不服我不知道,反正我是挺服!

相信很多律师前一段时间都被最高法、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全面推广应用的11类要素式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弄得挺头疼吧?只能说,这是大势所趋,毕竟AI律师都有了,AI法官还会远吗?其实,在法律文书生成方面,AI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智能AI可以依据输入的案件信息,生成起诉状、答辩状等基本法律文书框架。这对于那些需要处理大量重复性、机械性案件的律师而言,AI无疑能够帮助他们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复杂疑难案件中去。

03

浅谈AI无法取代律师的几点原因

AI再生猛,再牛X,终究也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已

尽管AI在数据处理和信息检索方面表现卓越,可一旦涉及到人类的情感和道德伦理层面,其局限性便暴露无遗。毕竟,法律绝非简单1+1=2这样的公式化规则,每一个案件都蕴含着多种复杂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咱们再举个例子,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该案例援引自百度百科

从法律层面而言,拉杆的话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又或是构成紧急避险呢?当AI面对这这类复杂问题的时候,估计GPU烧坏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吧?毕竟AI存在着天然的短板,由于它缺乏人类所独有的道德感知和情感认知,难以精准衡量生命价值的细微差异,也无法理解伦理道德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在需要综合考量人性、道德与法律的复杂背景下,AI也只会“哎~”。

律师提供的情绪价值,AI望尘莫及

当事人遭遇棘手法律问题的时候,往往会陷入极度的焦躁与不安之中,他们不仅急需专业律师的法律意见,更渴望得到他人情感上的支持与理解。就以离婚案件为例,当事人很可能因婚姻破裂而情绪激动、痛苦不堪,甚至在向律师叙述案情的时候都在歇斯底里的咆哮、哭泣。此时,律师耐心的陪伴和倾听,就是最好的疗伤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共鸣和共情,估计是AI迭代更新数百万次都无法比拟的吧。

再比如,我作为律师曾经去会见过一个嫌疑人,这个嫌疑人是我儿时的玩伴。会见的时候是冬天,当我见到他的那一刻,他脚上穿着拖鞋,身上只穿了一个衬裤,没有裤子,上衣穿着一个没有拉锁敞着的羽绒服,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当他抬头望到我的那一刻,眼角处瞬间就泛起了泪花,一双暗淡的眼眸瞬间就明亮了许多。仿佛在那一刻,他的人生被重新点燃了希望。那种激动、期待与兴奋的样子,至今我仍然记得。此刻,我才明白了法律保障律师会见嫌疑人的真正意义所在:“原来是为了让我们带去希望,一个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希望”。而AI呢?估计它们永远都无法理解嫌疑人颤抖双手背后的绝望与希望。

04

未来的律师只有两种:“会”使用AI的律师和“不会”使用AI的律师

两者之间,别看只有一字之差,但这绝对是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一条仅凭人力而难以逾越的鸿沟。会使用AI的律师,犹如装备了“超级外挂”,在法律检索与合同审核环节,借助AI强大的算法,能在浩如烟海的法律法规和案例库中,以“秒级单位”的速度精准定位所需信息,能够自动识别并优化潜在风险与漏洞。而律师,只需要在此基础上深度分析并进行人工复核即可。

在复杂的讼案件中,AI凭借其强大的证据梳理与分析能力。能够对堆积如山的文件进行智能分类、标注关键信息,帮助律师迅速把握案件脉络,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诉讼策略。而且,AI能够辅助生成各类法律文书框架,将律师从机械劳动解放让律师出来,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诉讼策略制定与庭审辩论中去。

反观不会使用AI的律师,在这场法律变革中,或将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面对海量的法律信息,他们可能仍在凭肉眼逐页翻阅纸质材料,在低效的检索中浪费大量无效时间,极有可能错过案件的最佳解决时机。人类毕竟是肉体凡胎,仅靠人工的敏锐度和经验,难免有疏忽之处,甚至可能连自己都没有发现合同的漏洞所在,其后果可想而知?

未来的AI会成基础生产力工具,处理的70%标准化工作;律师则聚焦30%的高价值服务。AI技术解决“怎么做更快”,而律师负责“为什么这样做”。就像蒸汽机取代马车夫但催生司机新职业,AI也将重塑律师角色而非消灭律师这一职业。这是变革,也是机遇,更是时代的风头浪尖,你还在犹豫什么呢?别怪我没提醒你....

写到这里,今天的文章就结束了。此时,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一个庞大而古朴的蒸汽机火车头,它稳稳地立在铁轨之上,破旧的烟囱里,散发出滚滚浓烟。突然,一声悠长而嘹亮的汽笛声“呜~呜~呜~”地响起,划破了夜空,仿佛穿越了漫长的历史长河,将我们从AI时代的思索中,拉回到那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蒸汽时代......

2025值得关注的法律类微信公众号

↓↓↓等待您的品鉴↓↓↓

法务之家

ID:law114-com-c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中文法律门户网站。

一个独立思考的自媒体,

一个独特视角审视中国法治的平台。

喜欢这些↓↓文章,点击阅读:

▶▶最高法院:年利率转换为日利率按360天还是365天换算?

▶▶2025:离婚案件举证指引

▶▶案例:判离后,拒交孩子抚养权,构成拒执罪!

▶▶最高法院:死亡赔偿金不是遗产,不能被继承,也不用偿还生前债务

▶▶<劳动仲裁申请书>常见32项诉讼请求模版

法务之家
一个独立思考的自媒体,一个独特视角审视中国法治的平台,依托法务之家官网www.law114.com.cn,我们传递向上人生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