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三篇论文为辞赋研究,共同特点是追求新知新解。
《东汉后期辞赋创作的新风貌》描述东汉后期辞赋创作不再延续讽谏颂美传统,而普遍转向抒情述志、逞才游艺的史实,并揭橥其文学思想意义,提供了汉代赋史的一种新认知。
《论宋代法律与辞赋的互动》从法律与辞赋互动这个独特视角,别开生面地揭示了宋代辞赋创作的另一种面貌,开拓了文学史研究的新维度。
《汉晋〈士不遇赋〉书写范式与意旨考论》对文学史上耳熟能详的“士不遇”主题提出新解,把“士不遇”区分为“宁戚系”和“夷齐系”两类,认为上古“士不遇”辞赋创作呈现着从“宁戚系”到“夷齐系”的转变,而汉晋“士不遇”类辞赋属于后者,与属于前者的楚辞无关。
东汉后期辞赋创作的新风貌 张峰屹
论宋代法律与辞赋的互动 [新加坡]丁涵
汉晋《士不遇赋》书写范式与意旨考论 黎梦圆
本期四篇文章的研究视域、路径与风格各异。
陈仲义的《现代诗学:文本元素“自定义”》以对神秘、超验、神性等本体内核与经验、体验等基质以及诸多“吸引子”等修辞技艺元素的重释,彰显出诗学理念的独特,开掘深入,新意频出.
鄢冬的《大众诗语中的人民映像——以〈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为中心》通过一本诗集的“破圈”透视当下诗坛生态,紧密扣合新世纪创作的脉动,立论新鲜,理论色彩浓郁.
刘波的《自然书写与新世纪诗歌的生态美学转向》敏锐捕捉新世纪诗歌自然书写已成被“内在的人”所发明的风景、由文学审美到社会批判的功能转向讯息,判断精准,分寸得当.
张德明的《当代诗自然书写的生命维度》同样聚焦新世纪诗歌的自然生态,着重探究其生命维度的精神走向,论点集中,逻辑严密。
四篇文章也印证了当下诗学研究的生态良好,理论探讨和创作批评互动,宏观扫描和微观辨析并重,而一切从文本出发的批评立场使研究结论更为结实与可靠。
现代诗学:文本元素“自定义” 陈仲义
大众诗语中的人民映像:以《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为中心 鄢 冬
自然书写与新世纪诗歌的生态美学转向 刘 波
当代诗自然书写的生命维度 张德明
欧阳予倩是中国近现代戏剧史上的著名戏剧家。本栏目的三篇论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欧阳予倩文献深度发掘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批准号:21&ZD350)的阶段成果。
伏涤修的论文梳理了欧阳予倩的戏曲历史剧创作,并从历史剧和戏剧、历史的关系,和现实关系,和历史材料的关系,以及历史剧如何“古为今用”方面,深入剖析了欧阳予倩的史剧创作观.
蒋春红通过考察欧阳予倩的戏剧《潘金莲》的创作、演出情况以及历史语境,从主题、内容、人物形象、表演、形式等方面阐述其创新之处.
景李斌梳理了欧阳予倩在广东《戏剧》周刊、《戏剧》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并对其中《欧阳予倩全集》失收的几篇文章予以介绍,阐释了欧阳予倩与梅兰芳对戏剧运动的不同理念。
这三篇文章具体研究的问题不同,但在关于欧阳予倩资料搜集与整理、戏剧理念的深入阐释等方面有共通处。
欧阳予倩与广东《戏剧》周刊、《戏剧》杂志
——兼谈其缘何批评梅兰芳 景李斌
欧阳予倩的戏曲历史剧创作及其史剧创作观 伏涤修
“潘金莲”何以成为“新潘金莲”
——以欧阳予倩《潘金莲》为中心 蒋春红
“古典新识:文学与文化青年论坛”始自2023年,每年一会,以活跃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氛围,推动学术创新。本年度论坛以“文体·文献·学术史”为中心议题,赞襄者踊跃,提交文章妙论多多。
本期栏目刊发其中的三篇,系从不同方面展现了年轻学者的风格。
张昊苏的论文探讨《枣窗闲笔》涉及“脂本”的歧见。这是红学的热门话题,也是有较大难度的问题。以往研究仅就相似性出发,判定裕瑞所见抄本与甲戌本同源,但结合对细节的相近讨论,尤其是对反面论据的深入分析,实能得出不同结论。
尹策的论文则从“太守故事”这一角度切入,探析了六朝志怪的性质特征。
王欣悦的论文关注南宋都城科举士子文学干谒、奔竞的上行性交游,通过不同文体的文学书写,观察当时士子的心态。对于科举社会都城人际网络的分析颇有启发意义。
裕瑞未见《红楼梦》甲戌本考论 张昊苏
六朝志怪中的“太守叙事” 尹 策
南宋都城科举士子与朝士的文学交游及其书写策略 王欣悦
汉魏六朝尺牍套语论(下) 赵树功
《南宋四名臣词》版本小札 倪博洋
《文学与文化》2024年1、2、3、4期总目录
主要栏目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