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城乡融合发展的堵点卡点

时事   2024-07-24 16:31   北京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根本上要靠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领域的制度创新,呈现立柱搭梁、整体推进的特点,取得重要突破性进展,深刻改变了城乡发展面貌。

通过改善城乡要素配置提高发展效率。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要素配置层面的集中表现,是城乡要素交换关系不平等以及生产要素由农村大量流出,造成乡村发展活力和动力不足。近年来,围绕城乡要素配置的改革,大体路径是通过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乡村集聚、向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流动,带动乡村产业要素配置结构、经营组织方式等变革,进而达到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目的。

通过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增进居民福祉。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最直观体现,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有效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必须改善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格局。近年来,城乡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的改革,重点是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通过不断加大公共资源向“三农”配置的力度,持续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深度覆盖,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通过推动城乡治理一体化提升治理效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二元分治格局随着人口、要素的开放流动而逐步打破,但并没有根本消除,与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围绕城乡治理的改革,突出以构建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管制制度和现代化社会治理体制为引领,推动城乡空间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等一体化。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乡治理各方面的深度应用,改变了传统治理路径,提高了城乡治理一体化水平。

当然,也要看到,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塑造新型城乡关系,依然面临一些堵点卡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要素流动的整体性、协同性不强。提高要素组合配置效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实践中,城乡人口流动与土地流转不匹配的现象还比较突出,阻碍要素下乡的障碍还没有完全清除,人才、资本、管理、技术等向乡村流动的协同性不强,导致要素配置整体效率不高。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取得一定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层面的改革,重点应放在提高要素流动的整体性协同性、优化要素配置效率上来。

二是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通过持续推动公共资源优先向农业农村配置,我国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是,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人口—设施(服务)不匹配的现象,部分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闲置,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目前我国城乡形态仍在不断变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要把效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强化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提高整体利用效率。

三是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因此相比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而言,其复杂性、长期性特点更为突出。近年来,新技术为城乡要素跨界和产业协同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城乡产业互动性、互补性增强,但城乡产业的关联效应和融合水平还不高。要进一步健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着力推动产业在城乡之间合理分布和融合发展。

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待完善。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呈下降态势,但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并没有缩小,保持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挑战在增多。与此同时,农村内部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也比较突出,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值较大。要进一步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效缩小城乡之间、农村内部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城乡融合发展的堵点卡点,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在城乡要素流动方面,要加快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推进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建设,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分类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大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增强城乡要素流动的整体性、协同性,引导生产要素向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集聚。

在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方面,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支持探索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化模式和路径。

在深化农村制度改革方面,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效能。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一主线,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起成长性、安全性、均衡性“三位一体”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在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方面,坚持城乡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按照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原则,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合理配置城乡教育、医疗、养老、公共文化等资源,不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公共服务便利度,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4年7月24日第2版

本期编辑:董大伟

学习时报
《学习时报》1999年9月创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主办,面向全国,服务全党,以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党唯一专门讲学习的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