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每一刻都值得敬畏

文摘   2024-09-12 15:36   海南  

开学以来,许多学校的班主任普遍表达出了忧虑之情:


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偷懒、混日子的现象,课堂上难以保持专注,作业完成得马虎了事,厌学情绪更是在学生群体中逐渐扩散开来。


尽管孩子们天生喜爱自由,但老师与家长们应该明白,这种自由不应被无限制地纵容。


因此,家长们应该与老师紧密合作,共同向孩子们强调学校与老师的权威与重要性,旨在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今日的懒惰与不努力,将会导致未来道路上的重重困难。


1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殿堂


在“双减”政策的春风下,我们共同见证了教育生态的重塑,孩子们的学习重心正稳步回归至学校这片沃土。


学校,作为知识传递与人格塑造的摇篮,其影响力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中愈发凸显,成为奠定未来基石的关键所在。


往昔,或许有孩子能在课堂的边缘游走,依赖课外补习来弥补学习的不足。然而,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学校已然成为每个孩子学习竞赛的唯一核心舞台。


在此舞台上,每一次的专注与懈怠,都将直接映射到成绩的起伏之中,再无额外的缓冲地带。


因此,若孩子轻视课堂,不怀抱敬畏之心,实则是在无形中关闭了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放弃了自我提升的黄金机会。


观察那些学业有成的佼佼者,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不是课堂的忠实信徒。


他们深知,学校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通往更高人生阶梯的必经之路。自踏入校门那一刻起,他们便以学习为舟,以勤奋为帆,不断积累,为自己的未来铺就坚实的基石。


在此,我们需向孩子们传达一个深刻而迫切的信息:那些看似轻松愉悦、即时满足的事物,往往隐藏着长远的代价与痛楚。


在学校虚度光阴,或许能换取一时的安逸,却可能换来未来生活的艰辛与挑战。因此,让我们告诫孩子,珍惜在校的每一分每一秒,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堂课,因为今天的学习,正是为明天的自己铺设道路。记住,今日的汗水,终将浇灌出明日的辉煌。


2

老师,担当教书育人的使命


十年树木成林易,百年树人育才难。


选择教师之路,即是踏上了一段既漫长又充满挑战的塑造灵魂之旅。


常言道,教育之事,细微之处见真章,每一刻都是塑造未来的契机,每一环节都是树立典范的瞬间。


教师的每一堂课,每一次耐心解答,乃至言谈举止,都如同烙印般深刻于学生心田,引导他们向善向学。


立于三尺讲台之上,教师以知识为笔,以热情为墨,绘就学生成长的蓝图;


走下讲台,他们更是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中的灯塔与楷模。


每位教师,虽身为凡人,却肩负着神圣的教育使命。


诚然,教师非全能,但他们定当全力以赴,不懈追求教育的卓越。


世间无完美之师,即便是最优秀的教师,也难以赢得每一位家长与学生的全部满意。


因此,我们恳请家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与信任老师,让这份珍贵的师生情谊成为推动学习进步的强大动力。


请家长告诉孩子,作为学生,尊重与信任老师是学习的基石,应虚心接受教诲,不怨天尤人,不顶撞师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

严格,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古谚有云:严师出高徒。


此言虽简,却深刻诠释了严师之道的价值所在,遗憾的是,这份良苦用心往往难以被学生即时领悟。


在学生眼中,老师的严厉有时会被误解为偏见或针对。


殊不知,没有一位教师愿意成为学生心中的“拒人于千里之外”者,更无一位教师不渴望在每一次相遇时,都能从学生那里收获一声真挚的“老师好”,那是心灵相通的证明。


然而,教育之路,非以温柔乡筑就,它需要一位敢于担当“黑脸”角色的引路人。


正如电影《老师·好》中,于谦老师饰演的苗宛秋,以近乎严苛的标准要求学生,虽得“苗霸天”之名,令人敬畏交加。


但影片的尾声揭示,正是这位“严师”,以非凡的毅力与智慧,引领学生们走出迷茫,改写命运。


一位资深教师的肺腑之言振聋发聩:“老师的严格,非苛求完美,实乃顺应时代洪流,对学生未来负责。若放任自流,方显真正之放弃。


此言道出了严师背后深沉的爱与责任——他们之所以严苛,是希望学生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凭借今日之努力,自由翱翔于梦想的天空,而非被现实的荆棘所困。


因此,请转告孩子们:那位对你要求最严的老师,正是心中最爱你的人。珍惜这份爱,理解并感激那些在你成长路上默默付出的严师吧!


4

批评,是对孩子有所期待


墨子与耕柱子的佳话,想必已深入人心。


故事中,耕柱子于课堂之上偶有分心,未能全神贯注,故屡遭墨子先生之谆谆教诲。


面对老师的批评,耕柱子心生疑惑,质疑自身是否一无是处,遂向墨子求解:“我难道就没有一丝可取之处吗?”


墨子先生睿智地以驾车太行山为喻,询问鞭策之对象应为马或牛,耕柱子自然答道:“马儿矫健,自当鞭策以促其速。”


墨子闻言,含笑释疑:“正因你如骏马般潜力无穷,我才不惜鞭策,望你更上层楼。”


此情景,恰如爱尔兰文学巨匠王尔德所言:“世间有一事,较受难更为不堪,那便是从未经历过锤炼与挑战。


那些看似“折磨”你的人,实则是助你蜕变的引路人。


老师的每一次批评,非但不是厌弃,而是未曾放弃的明证。


每一句话语间,都蕴含着对学生深切的期望与关爱,期盼着学生能自省不足,勇于改进,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因此,请转告孩子们:唯有真正心系学生、负责任的老师,才会不厌其烦地规劝与指正。老师的批评,是信任与期望的化身,他们坚信你能超越自我,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故而在你身后默默鞭策,助你攀登知识的高峰。



5

吃苦,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读书之路,诚然艰辛,学习之旅,亦不乏疲惫。


它要求我们倾注心血,耗费时光,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遨游,这无疑是一场需要坚韧与毅力的征途。


学习,自古以来便非易事,无论地域,无分国界,皆是如此。


然而,当我们将这份苦楚置于生活的广阔背景之下,便会发现,读书之苦,实则相对轻盈。


那些感叹学习艰辛之人,往往尚未直面生活的风霜雪雨。


以徐孟南为例,这位曾在2008年高考中故意交白卷的少年,一度被视为叛逆的象征,却也在岁月的磨砺下,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苦涩,悔不当初。他的话语,是对后来者的警醒:


倘若当时有人指引,我断不会如此轻率。对于平凡的我们而言,读书,无疑是改写命运的最佳途径。


此言非虚,人生如逆旅,吃苦是必经之路。有言曰:


惧苦者,苦其一生;迎苦者,苦半世而安。


生活的苦难,若不在年轻时勇于面对,便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以更加沉重的方式,让人无处遁形。


相比之下,读书的苦,虽长达二十余载,却如同黎明前的黑暗,一旦突破,便是光明万丈。


白岩松先生的箴言振聋发聩:“吃苦教育,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宝藏。勿让孩子在应当奋斗的年岁,选择安逸的温床。”


青春年少,正是挥洒汗水、磨砺意志的黄金时期。若此时贪图安逸,错过的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成长的机遇与未来的可能。


因此,请向孩子们传达这样的信息:学习上吃的苦,是成长路上最宝贵的投资,它将以一生的智慧与成就,作为最丰厚的回报。


6

努力,是孩子人生最大的底气


在小说《一个人的朝圣》中,有一句深刻隽永的名言: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失败者常以命运多舛自怜,内心深处却回响着对过往怠惰的懊悔;


相反,成功者以运气谦和以对,心中明镜般映照出不懈奋斗的足迹。


一次对文科状元的访谈中,记者惊见满屉笔芯,好奇询问其耐用之秘,状元淡然回应:“我未曾细数过单根笔芯承载的字数,但我深知,当每日耗尽一支笔芯之时,正是我踏上逆袭征途的坚实步伐。”


这世界从不亏待任何一份真诚的付出,亦无凭空而至的幸运之赐。


正如作家桐华所洞察:“人生,乃是一场持续耕耘与收获的旅程,途中悄然分化出两类人——一类以汗水铸就辉煌,一类则因懈怠滑落谷底。”


世间从无不劳而获之美事,成功的桂冠下,必是汗水与泪水的交织。


因此,亲爱的孩子们,请铭记于心:只要你们勇于迈出步伐,以不懈的努力铺就前行之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那么,世间万物皆有可能。


让我们心怀对课堂的敬畏,对知识的尊崇,因为正是这些,构筑了通往梦想的桥梁,铺就了成就未来的坦途。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你们都能成为那个因努力而熠熠生辉的自己。


初审:林晓婷

复核:邓江柏

终审:张柏祥



北外附属海南外国语学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海南外国语学校以“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为育人目标,将传承北外“中西融通、外语见长、彰显教育国际化”的教育传统,为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奠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