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上级领导的邀请,一些干部虽有挣扎,却又不敢不去,加之“领导都不怕,我怕什么”的侥幸心理,便在违规吃喝问题上“缴械投降”了。
作者:何红伟
9月13日,河北省纪委监委通报,唐山市原副市长李建忠被指在党校培训期间违规饮酒,已于今年8月被“双开”。
近年来,在党校培训期间违规饮酒被处分的案例不在少数。就在7月1日,黑河市举办乡镇党政正职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当晚嫩江市霍龙门镇党委书记单景海邀请8名同期参训的领导干部在培训驻地聚餐饮酒,造成不良影响,受到党纪处分。
有网友“灵魂拷问”:面对前车之鉴,为何仍有人甘冒风险,执意违规饮酒聚餐,难道真是酒瘾难抑?其实,我们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违规聚餐绝非小事,而是纪律意识淡漠和不良风气的外在体现。
首先是圈子文化的作祟。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极少数党员干部转向了“小聚”“暗聚”,公开场合坚决不喝,私下圈子一顿猛喝;跟常人不喝,与圈中人却无限制地喝。于是,一些人便把党校培训当成了一次难得的圈子聚会。在他们的算计下,聚餐饮酒可以进入圈子、建立人脉,潜在收益大于违规风险,顶风违纪也就在所不惜了。比如,2023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青海省6名厅官在党校培训期间违规饮酒致一人死亡,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最终查实,这6名厅官事实上早已结成“小圈子”,在换届选举中互相拉票、互相推荐。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也正是这个“小圈子”的聚会,酿成了最终的悲剧。
其次是唯上观念的影响。从近年来通报案例看,培训期间的违规酒局,不乏上级张罗、下级陪同。面对上级领导的邀请,一些干部虽有挣扎,却又不敢不去,加之“领导都不怕,我怕什么”的侥幸心理,便在违规吃喝问题上“缴械投降”了。2023年3月,电视专题片《问“剑”破局》对大理州剑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仕华等11名“一把手”,在培训期间违规聚餐饮酒、接受吃请进行了精准画像。这11人中,有忙于“组局”的,有纠结去不去的,有碍于面子的……他们把制度束之高阁,把纪律抛之脑后,把规矩放在嘴上,最终“攒”起了这场动静不小的酒局,也因顶风违纪受到了严厉的惩处。党中央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带头纠正“四风”、带头廉洁自律。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忠诚服从的前提条件应该是纪律与规矩,在违纪违规行为上盲目唯上,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最后是知行不一的反映。试想,上文中青海省的那6名厅级官员,对党纪国法和培训纪律一定心知肚明,对违纪违规的代价也一定清楚明白。甚至,其中的一些相关规定还是他们平时教育、要求下级下属的口头语,可他们依旧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期间,做出了违背学习精神的行为。这说明,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在党和群众面前戴着假面具做人做事。这种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须牢记,学习纪律规范要入脑入心、知行合一,遵守纪律规范要自觉遵循、养成习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越界、越轨。
说到底,要治好口腹之事这个“顽疾”,恐怕不是一件小事,一些党员干部真得下下功夫了!
来源:反腐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