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等刊出《浙江坚持惩治诬告与澄清正名并举 还清白者清白 为担当者担当》,综合瓯海区纪委监委打诬澄清工作内容,现予以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浙江省开化县纪委监委建立常态化查诬、澄清机制,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并严厉打击诬告陷害,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干部撑腰、向诬告陷害行为亮剑。图为近日,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音坑乡宣讲信访举报政策。余青青 摄
本期看点
诬告陷害不仅让干部蒙受不白之冤,也对政治生态、社会风气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浙江省纪委监委严厉打击诬告陷害行为,稳妥有序开展澄清正名,持续释放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强烈信号,积极营造廉而有为的创业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近日,浙江省建德市村(社)干部澄清发布会在该市梅城镇召开。会上,建德市纪委监委为6名村(社区)干部和2个村级组织澄清正名,并现场公布2起诬告陷害典型案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强诬告行为治理。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零容忍态度狠刹诬告陷害歪风邪气,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认真做好澄清正名工作,打出预警提醒机制化、查诬澄清常态化、精准问责规范化、回访教育系统化组合拳,全省敢闯敢干、善作善成氛围愈发浓厚。2024年以来,共查处诬告陷害案件305起415人,累计为2802名党员干部、259个党组织澄清正名。
1
健全体制机制,推动惩治诬告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因你恶意诬告,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现对你进行批评教育……”日前,舟山市普陀区纪委监委与该区沈家门街道纪工委、属地公安机关联动,对1起诬告陷害典型案例进行处置。
此前,沈家门街道纪工委收到实名举报,反映小干社区干部夏某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该街道纪工委迅速成立核查组,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外围调查取证等方式,快速查明真相,经区委反腐败协调小组有关成员单位综合研判,认定该举报内容失实并涉嫌诬告陷害。区纪委监委第一时间公开调查结果,对涉事干部予以澄清正名,努力消除不良影响,并对举报人诬告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为从源头上有效减少诬告陷害行为的发生,我们构建与区公安、法院等单位的信息共享、综合研判和联动处置机制,厘清打击诬告陷害的适用范围、程序要求。”普陀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抓实治诬澄清工作,制度建设是关键一环。浙江省纪委监委研究制发《浙江省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明确职责分工,健全信息互通、线索移送、联动处置工作机制,畅通纪检监察机关与公检法等机关衔接协作的工作闭环。同时,对纳入诬告陷害查处范畴的行为进行动态调整,将行为人通过网络等渠道公开散布的行为,以及错告误告经纪检监察机关查证不属实并反馈提醒后,仍就相同问题持续恶意举报,造成不良影响的,也纳入诬告陷害查处范畴。此外,规定严重干扰巡视巡察、审查调查等工作,借反映问题寻衅滋事等6类从重处理情形,以及主动停止诬告陷害行为、积极配合调查等3类从轻处理情形。
2024年5月,浙江省纪委机关部署开展“信访举报环境净化”活动,着力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依规依纪依法正确行使监督权利。通过完善治诬澄清前置“双研判”机制,以省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名义制发《浙江省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操作规程》等,持续营造勤廉并重、实干争先的浓厚氛围。
“操作规程实用管用,同时绘制了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工作流程图,方便各地、各相关部门精准把握、规范执行。”浙江省纪委监委信访室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由省纪委监委信访室牵头起草的操作规程,结合近年来的工作成效、查办的典型案例和存在问题,对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工作的全周期、全流程、全链条进行明确,进一步提高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水平。
该省纪委监委持续加强对各地、各单位贯彻执行操作规程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同时,加大典型案例通报力度,并对受到诬告、错告党员干部开展暖心回访和跟踪管理,不断巩固澄清效果,有效激励担当作为、提升干事创业热情。
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定期梳理研判、规范处置流程等方式,建立健全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制度机制。江山市纪委监委建立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分析研判机制,由市纪委监委分管副书记牵头,统筹信访、案管、审理等部门力量,定期筛查“重复+失实”检举控告,常态化筛查诬告陷害线索。永康市纪委监委将查处诬告陷害工作纳入检举控告处理闭环,通过规范处置流程图,健全双向移送、结果反馈、联合惩戒等机制,对涉嫌诬告陷害的信访件,既查违纪事实,又查诬告陷害事实。
2
坚持多方协作,促进惩治诬告强协同、聚合力、提质效
“我们通过多方协作配合,及时调查还原举报人诬告陷害他人的事实,并予以警告处分。”说起之前查办的一起诬告陷害案件,温州市瓯海区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同志介绍,该区纪委监委运用“快查快结”机制,多方联动,既查信访事实又核涉诬事实,对违纪违法举报人依规予以严肃处置,形成有力震慑。
经查,举报人吴某为泄私愤,虚构南白象街道办事处某干部受贿1万元的情节,陷害干部。问题查实后,瓯海区纪委监委组织参与调查的纪检监察室、信访室、审理室、案管室进行会商,在确保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规的基础上,会同公安机关当晚即对吴某的诬告行为进行处理,并于翌日召开澄清反馈会,以“面对面”方式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予以澄清。
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从严从快处置诬告陷害行为,推动“应处尽处”。针对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长宏村党总支书记洪某遭受的失实举报,区、镇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协同配合,在查清举报人李某所反映的不实问题及背后原因后,由区公安分局九龙湖派出所对李某进行批评教育。查处过程中,区纪委监委多次会同区信访局、公安分局,以及九龙湖镇党委、纪委、派出所等单位,对诬告人及诬告行为的确认、诬告行为成因、受诬告对象等,进行多次研究分析、协调会商,查处行为顺利开展,诬告人受到约谈处理。
诬告陷害行为助长歪风邪气,只有查得准、查得实,才能更好地构建起良性有序的信访举报秩序。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操作规程等制度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协作,着力破解认定难、查处难、处理难的困局。
宁波市纪委监委起底筛选近5年来办结的失实检举控告件,对重复举报但多次查否的检举控告件予以重点关注,建立涉嫌诬告陷害行为数据库,加强分级分类动态管理,视情适时启动查处工作。衢州市衢江区纪委监委加强跨部门的信息互通和联动处置,推动成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区纪委监委、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对诬告陷害行为加大查处和通报力度。
“在沙龙活动中,不同层级的纪检监察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实践,分享交流经验做法,互学互鉴互促,让我们收获颇丰。”参与杭州市余杭区纪委监委于2024年8月组织的治诬业务沙龙后,该区瓶窑镇纪委监察办工作人员王尧熠说道。除组织沙龙活动外,该区纪委监委还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制发宣传视频等活动,依托委领导带案下访、包案包联等多种活动载体,做好群众举报权利义务和诬告陷害负面后果的宣讲,引导群众诚信举报,倡导实名举报。
为进一步深化源头治理,台州市纪委监委建立诬告陷害预警机制,在受理过程中同步告知举报人应遵循的义务,从源头上刹住歪风邪气。平阳县纪委监委建立失实检举控告双查机制,在信访件办理中既调查被举报人,又反向了解举报人,从举报人身份、动机、证据、事实等角度分析,对可能涉嫌诬告陷害的异常举报分类建档、精准筛查。
3
巩固澄清效果,激励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建新功
“我将把组织关怀转化为具体行动,更加勇于担当、积极工作,为群众多谋事、干实事。”2024年底,绍兴市举办澄清正名发布会,现场拿到澄清证书后,上虞区杭州湾综合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某表示。
此前,在丰惠镇工作时,王某被举报为某企业违规开设生产线提供帮助,后经核查反映失实。随后,上虞区纪委监委及时对其澄清正名、消除影响。
2024年以来,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巩固深化年”活动,常态化推进查诬治诬和澄清正名工作,旗帜鲜明为敢担当、善作为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持续巩固澄清效果,定期开展暖心回访,加强对被澄清干部的心理疏导和谈心谈话,让其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强化与组织、人事等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通报被澄清干部有关情况,有效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按照省纪委监委有关规定,检举控告件如果被认定为失实,那么在报结前,必须先进行澄清研判,确保应澄清尽澄清。”杭州市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同志介绍,自省纪委监委“澄清正名前置研判”制度出台以来,全市澄清正名数量大幅提升,制度成效凸显。2024年1至11月,杭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共为327名干部和36个组织澄清正名,且被澄清正名的干部里,有20人得到提拔重用,干部队伍士气得到提振。
对诬告陷害行为敢于亮剑,也为清白干事者撑腰鼓劲。丽水市纪委监委把工作实绩优、群众口碑好,涉及改革发展、乡村振兴、征地拆迁等基层一线岗位干部的失实检举控告作为优先澄清件,每季度组织一轮集中澄清,祛邪扶正、激浊扬清,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绍兴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委组织部,连续两年召开全市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发布会,为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公开澄清。“我们深入贯彻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操作规程等制度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将澄清正名与查处诬告陷害工作有机衔接,对失实检举控告件做到澄清和查诬‘双研判’,依规依纪依法开展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陷害工作。”绍兴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
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做实澄清正名工作“后半篇文章”,对澄清对象及时跟踪回访,在思想引导、工作支持、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确保正名到位,回访到心。
德清县纪委监委建立澄清对象信息库,对澄清对象后续情况进行跟踪了解,通过开展回访,进一步掌握其思想状况,鼓励其放下包袱大胆作为。东阳市纪委监委对受到不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走访其所在单位,督促加强正面引导,消除干部心理负担和后顾之忧。海盐县纪委监委推行澄清对象谈心谈话制度,按照“一人一档”建立回访台账,结合澄清对象的具体情况,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暖心家访等形式,引导其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监督,消除思想顾虑,积极干事创业,敢担当、善作为、建新功。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