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一把蚕豆后61岁男子“肠中风”,千佛山医院发表研究新成果

健康   2024-09-18 11:01   山东  


2024年立春,吃了一把蚕豆的蔡先生突然感到腹部剧痛,紧急就诊于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肠中风”,即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肠病(IBD)是由于肠道缺血和缺氧引起肠道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肠道缺血综合征,可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和缺血性结肠炎。其中,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最高,达到22.9 / 10万人。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腹痛、腹泻和便血都是常见的,因此临床上诊断困难,误诊率高达60%。所以,及时做出正确判断,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迅速缓解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目前,缺血性肠病的治疗方式包括内科对症、手术和血管介入三种。内科对症治疗效果差,血管狭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复发率高;手术治疗风险高,术后死亡率高;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风险低、治疗迅速等优点,但术后血管内再狭窄发生率高,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较差,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缺血性肠病的方法。

机体缺血时,代偿作用主要依靠侧支循环的建立。有研究表明,缺血性肠病可以通过使用外源性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在缺血部位产生新的血管和侧支循环来治疗。研究发现,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生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中含有多种干细胞,其中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少,移植风险高,临床应用相对有限。而脐带血干细胞具有易于获取、对供体无害、无免疫排斥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诊断并住院的缺血性肠病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3)和实验组(n= 33)。两组患者均禁食输液,同时给予止血、抗感染、血管舒张、肠黏膜修复、肠道菌群调节等药物治疗。实验组通过肠系膜上、下动脉输注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术后给予生长激素促进干细胞分化。两组患者于治疗后第5天复查,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对比治疗前,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出现腹痛、腹泻、便血、腹部压痛的患者数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D-二聚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治疗后1/3/6个月临床症状与未治疗相比,实验组出现腹痛、便血、腹部压痛的患者数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腹痛、便血、腹部压痛改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治疗前后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比较结肠镜检查对比图显示,治疗前,内镜下观察到肠道内多发溃疡,溃疡沿纵轴分布,被白色绒毛样物质覆盖,周围黏膜明显充血水肿。脐带血治疗2个月后复查结肠镜显示肠黏膜光滑,周围血管纹理清晰。

实验组治疗前后肠系膜下动脉造影比较:(a)治疗前血管造影显示结肠各处血管薄而稀疏。(b)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治疗3个月后,血管造影显示肠系膜血管扩张,血流改善。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利用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促进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缺血,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Cai X, Li Y, Gao F, Muhammad B, Yang H.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tudy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bowel disease. Sci Rep. 2024 Mar 13;14(1):6121. doi: 10.1038/s41598-024-56720-z. PMID: 38480861; PMCID: PMC10937724.








DISCOVERY
热 点 推 荐


山东省脐血库
山东省脐血库1993年开始筹建,2001年获卫生部批准设立(卫医发[2001]222号),2008年通过执业验收(鲁卫血站字[2009]第001号),是国家规划、卫生部批准设立、省卫生厅督导监管,是山东省内正规合法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