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有个化痰穴,艾灸后,拔除痰根,和痰说再见

健康   2024-11-02 21:55   北京  
这个季节,很多人都有一个症状,经常咳痰,咯痰。中医上说“百病皆由痰生”,有痰不把痰吐出来最痛苦,如果是老人,或久病卧床或严重病患,很有可能因为一口痰,导致后果不敢想象。
所以今天分享一个化痰神穴:丰隆穴,以及中医对痰饮的辩证认知。快来一起学习吧。
如何找到丰隆穴呢?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再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
丰隆穴胃经穴位  
中医认为它能“健脾胃,化痰浊”,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我的这个朋友,在我帮他按揉丰隆穴之后,吐出很多痰,这是其中的一种情况?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按揉完丰隆穴之后,没有痰吐出,但是痰散了,喉咙也舒畅了,就是不知道痰哪里去了。出现这两种情况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但只要出现以上两种情况中的一种,就是病情好转的表现.
总之记住了丰隆穴就是我们人体自带的“化痰灵”,体内无痰最好,有痰就找丰隆穴,每天1-3分钟就能轻松摆脱“痰”困扰。
一般人痰的症状
1、有形之痰
即常见的能吐出来的痰,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有形痰,这些只是肺胃之痰。
2、无形之痰
人体内还有存在于脏、经络、器官、血脉之中的无形之痰。这类人常会感到疲累,关节处有强烈的重坠感,舌苔白腻,脉象较滑和濡。如果不能及时消除体内的无形之痰,就会直接引发中风、脑炎、哮喘、恶性肝炎等疾病。
3、体内多痰,也会失眠
由于体内有痰湿淤结,失眠严重(可用甘草敷丰隆穴的外治方法解决)。
4、引发其他疾病
体内的痰不仅会使人体的血压上升,而且诱发多种疾病。由痰导致的失眠,通常患者脸上或身上的皮肤会明显泛黄。

中医有三种原因造成“痰”

一、脾虚则生痰
即是脾虚生的痰,这种痰就是经常人们一咳嗽就吐的痰,有型之痰。它其实不是来源于肺,而是生于脾。
脾是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有的人常吃咳嗽药,但是痰总是化不掉,原因就在于肺不是生痰之源。因此要想根除痰,就必须健脾祛湿。
二、气郁则生痰
即是气郁生的痰,气郁生的痰在身体上最容易表现出的就是脂肪瘤、囊肿,中医叫痰核 。脂肪瘤看似是个有形的东西,其实它是气郁的结果。还有,像扁平疣这类东西,也跟 气郁有关。
三、血滞则生痰
即是血痰,“痰蒙心窍”就是指的血痰,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高血脂。血流缓慢,停滞住了,然后堆积下来,就形成了高血脂。
四、转化
这三种痰是不一样的,但中医都称做痰。而且这三种痰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气郁则血淤,气郁之痰很可能转化为血滞之痰。
如何分辨“有形之痰”
寒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欢喝热的,舌苔薄白。这种情况多由感受寒邪引起。可以多用些陈皮、桔梗等化痰的药物泡水,同时治疗风寒感冒。
湿痰: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这是由于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者饮食过于油腻,缺乏运动等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这时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药等食物。同时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热痰:痰黄黏稠,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来,病人怕热喜欢喝凉的,舌红苔黄。此时就要清热化痰了。饮食要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鲜竹沥水或者梨汁。
燥痰: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觉口鼻咽燥,舌苔薄黄。这时要多喝水,可适当用沙参、麦冬等养阴的药物代茶饮,同时保持呼吸道湿润,室内可用加湿器。
化痰方略
一、艾灸丰隆穴,除痰利器
功效: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
取穴: 先从腿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
按摩:
这个穴位一定要用大力气按哟,可以借助工具,如刮痧板;艾灸罐;或拨经棒都可以,实在没有工具,就用自己的拇指指面着力于丰隆穴之上,另一手可以辅助加力,垂直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并屈伸活动踝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左右交替。每次按压5分钟。每日1次。
刮痧艾灸:一般为仰卧位或坐位。将艾灸罐点燃后放于丰隆穴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左右施灸,可以雀啄灸,也可以回旋灸,但是如果痰盛严重,可以先刮再灸。每次不少于15分钟。
偏方贴药:
先用手按揉或用工具敲击右侧丰隆穴5分钟,有痰就多按多刮。还可以把从药店买回的甘草锤扁、锤烂,外敷在此穴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取下休息12个小时再贴。
二、心包经,化血脂之痰
心包经就是化痰的,化血脂之痰,也是专门预防高血脂的一条经络。如果血脂高,心血管就会堵塞,就会患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会得心梗。
三、常按支正穴,祛除瘊子
功效:
手太阳小肠经之支正穴,祛赘生物(如瘊子、扁平疣、脂肪瘤)。这些赘生物在中医里边讲就叫痰结(痰湿所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
原理:
由于支正穴呢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
取穴:
腕横纹上五寸,这里(是)支正穴。这个位置在侧面—小肠经都在侧面—支正主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
按摩:
用拇指指腹按揉支正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
四、关注脾经,拔除痰根
常按摩或者艾灸小腿及脚部的脾经,重点艾灸阴陵泉、地机穴、三阴交、公孙穴;多喝山药(或者红豆)薏米粥(或糊),也可帮助祛湿化痰 。
五、莫生气,少生痰
气郁则生痰,要想防止“痰”的形成,就一定不能让自己生气。爱生气的朋友一定记得多掐揉脚上的太冲穴,消消气哦。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理疗师大全
小病还是自己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