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振动冲击与噪声】专刊文章推荐:基于LSTM-CNN的结构固有频率激励下正弦载荷识别方法研究

文摘   科技   2024-11-12 09:40   陕西  





坚持学术

贴近工程

依靠专家

服务读者




基于LSTM-CNN的结构固有频率激励下正弦载荷识别方法研究


文章亮点:当外载荷频率达到或接近结构固有频率时,传统载荷识别方法(比如截断奇异值分解法)的识别精度会降低。为此,通过卷积网络的特征提取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长时记忆功能建立LSTM-CNN载荷识别模型,提出一种基于LSTM-CNN模型的载荷识别方法,对GARTEUR飞机模型开展载荷时域波形识别研究。通过采集结构的响应数据和激励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载荷识别,并与截断奇异值分解(TSVD)方法、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方法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方法的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LSTM-CNN模型的载荷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应用于结构固有频率激励下正弦载荷识别问题,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抗噪能力。

研究背景: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动载荷引起的振动响应会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当动载荷的频率接近或达到结构固有频率时,会发生共振现象,对结构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为了减少振动可能会给结构带来的不良影响,必须在设计阶段了解其所受的动载荷状态。因此,准确识别结构所受振动载荷已成为结构动力学领域的一个热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载荷识别方法包括直接求逆法、截断奇异值分解(TSVD)方法和Tikhonov方法等。传统载荷识别方法的求解思路是根据已知结构模型的传递函数和响应来反演出载荷。然而,这些方法往往会面临计算过程复杂和矩阵条件数过大导致求逆时出现的矩阵病态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神经网络算法作为一种可以通过大量数据实现自适应学习的算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神经网络通过建立结构输入和输出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大量数据的网络训练以及根据外部信息对网络参数的调整,实现对数据的预测和处理。

Cao X等以悬臂梁模型作为载荷识别对象,构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载荷识别模型,并将该方法推广到机翼的载荷识别问题上;陈奇等构建了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的载荷识别方法,并利用飞行参数来识别机翼上的载荷,同时对识别方法的识别精度和泛化能力进行了探讨;窦春红等将神经网络算法用于海洋平台的振动载荷识别,并与时域正演方法进行对比,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基于神经网络的载荷识别方法相对于传统载荷识别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黄秉钧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立柱—甲板模型的砰击载荷识别方法,根据结构测点应变响应数据对砰击载荷进行识别,同时考虑数据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的识别精度更高并具有良好的抗噪性;杨特等针对线性时不变结构的平稳随机载荷识别问题,从结构的动力学响应求解原理出发,利用小波变换的特征提取能力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对时序问题的建模与映射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特征提取的动载荷识别方法,降低了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的复杂程度,保证了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Shao B L等在LSTM的基础上加入了卷积神经网络,构成多通道的LSTM-CNN方法用于化学过程的故障诊断,即将LSTM提取的时间特征输入到CNN中来进行空间特征的提取,同时在卷积层引入使用不同尺寸的卷积核进行卷积的inception模块来构建多通道卷积,最后将不同的特征进行聚合,从而完成故障诊断,并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优于LSTM、CNN模型;Wan A P等利用结合注意力机制的CNN-LSTM模型对短期电力负荷进行预测,解决了由于输入时间序列数据过长而导致的信息丢失问题,提高了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神经网络方法通过自适应学习建立动载荷与响应之间的关系来替代数学机理建模。针对结构固有频率激励下传统载荷识别方法精度低的问题,本文结合LSTM-CNN神经网络开展对结构固有频率激励下正弦载荷识别方法研究,并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

研究结论:1) 当外载荷频率达到或接近结构固有频率时,基于求解结构传递函数,以传递函数矩阵求逆为基础的TSVD载荷识别方法识别精度很低,已经不再适用于此工况的载荷识别,而三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载荷识别方法可以对结构固有频率激励下正弦载荷进行有效识别,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和精度。

2) 相比于DCNN方法和LSTM方法,基于LSTM-CNN的载荷识别方法具有特征提取、特征扩充和对时序数据长时记忆的融合结构优势,可以在噪声情况下保证稳定的识别效果,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和识别精度。

引用格式:何文博, 孙含宇, 解江, 等. 基于LSTM-CNN的结构固有频率激励下正弦载荷识别方法研究[J]. 航空工程进展, 2024, 15(5): 48-57. HE Wenbo, SUN Hanyu, XIE Jiang, et al. Research on sinusoidal load identification method under structural natural frequency exbased on LSTM-CNN[J]. Advances in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4, 15(5): 48-57. (in Chinese)

扫码阅读全文




收录情况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收录期刊

瑞典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OAJ)收录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来源期刊



联系我们

官网地址:http://hkgcjz.ijournals.cn

电子邮箱:hangkong2010@nwpu.edu.cn

联系电话:(029)88492422

办公地点: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航空楼

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143号信箱,邮编710072



往期回顾


喜报|《航空工程进展》成功晋级Q2区

喜报|《航空工程进展》继续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喜报|《航空工程进展》入选“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装备振动冲击与噪声】专刊文章推荐:拓扑结构对二维手性负泊松比结构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装备振动冲击与噪声】专刊文章推荐: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及其在航空飞行器中的应用综述

【装备振动冲击与噪声】专刊文章推荐:飞行器结构热声疲劳问题研究进展

【最新录用】编委高正红教授团队:飞行器气动隐身设计技术研究进展

【文章推荐】南航张明教授团队:小车式起落架地面载荷与漂浮性分析

【文章推荐】民用飞机主起落架断离销结构设计及断离失效分析

【最新录用】编委张卫红院士团队:增材制造点阵动力学性能的变截面梁修正方法

【最新录用】编委李亚智教授团队:蜂窝夹层结构弯曲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网络优先出版】副主编王海峰院士团队:军用飞机敏捷研发数字化技术展望

【网络优先出版】软式空中加油主动增稳锥套控制研究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马芳云高工:某型电子程控器可靠性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邓涛教授团队: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608所黄兴研究员团队:桨扇发动机推进效率分析方法研究

王晓放教授团队:吸气预冷发动机预冷换热芯体仿生结构设计发展趋势与展望

田立丰教授团队:超声速变马赫数风洞喷管设计研究进展

徐锦法教授团队:矢量场路径规划算法及其仿真验证

【专家特约稿】全机疲劳试验几个问题的探讨

【专家特约稿】无人机/载机近距飞行的简化稳定性判据

【编委专刊】文章推荐: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铣削机器人模态参数预测

【编委专刊】文章推荐:氢能源动力试飞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展望

【编委专刊】文章推荐:基于增量动态逆的着舰控制方法研究

【综述文章推荐】从航空装备保障实践看预测性维修的问题和挑战

【最新录用】编委刘振侠教授团队|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高效润滑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最新录用】编委韩省思教授团队|圆管隔离段激波串特性的自适应湍流模拟研究

【最新录用】编委张定华教授团队|基于冷喷涂的航空再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最新录用】编委祝小平教授团队|反辐射无人机发展与展望

【综述推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刘翔教授团队:机翼结冰特性及复杂流场分析研究进展

【最新录用】常务副主编杨智春教授团队|能量有限元法研究进展及在飞行器高频振动响应预示中的应用

【最新录用】编委吴杰教授团队|高超声速折叠翼飞行器气动特性分析

【最新录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朱新宇教授团队: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识别方法现状与挑战

【综述推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刘峰教授团队:变体飞行器智能材料驱动器和柔性蒙皮研究进展

【最新录用】编委刘虎团队|基于虚拟仿真的航空应急救援协同训练技术研究

【最新录用】编委邓子辰团队|计及轴向力作用的柔性梁热-形耦合振动研究




编辑:白蕾
审核:吉国明

点击右下,期待你的在看

航空工程进展
《航空工程进展》期刊读者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