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振动冲击与噪声】专刊文章推荐:飞行器结构热声疲劳问题研究进展

文摘   科技   2024-11-01 11:18   陕西  





坚持学术

贴近工程

依靠专家

服务读者




飞行器结构热声疲劳问题研究进展


文章亮点: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结构,如发动机叶片、内涵道及其排气道等暴露在高温强噪声复合环境中,容易出现热声疲劳损伤问题,因此,结构热声疲劳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热声疲劳研究对增强这类结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飞行器结构热声疲劳领域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在热声疲劳理论研究、仿真分析和试验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从时间维度回顾了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结构热声疲劳领域的研究情况;按研究单位分类介绍了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该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飞行器结构热声疲劳研究所面临的技术难点问题,指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研究背景: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飞行器热声耦合环境下的结构疲劳问题愈加突出。热声载荷作用下疲劳寿命预测是当前高超声速飞行器、先进隐身飞机等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而言,由于其飞行环境十分苛刻,蒙皮、发动机机匣、火焰筒壁板和涡轮叶片等结构会受到高温及强噪声环境影响,热防护层表面温度甚至高达1 600 ℃以上,总声压级可达180 dB,在这种严酷环境作用下,结构疲劳寿命将大幅降低。

先进隐身飞机通常采用扁平升力体布局,将进气道和发动机排气道内置,排气道结构在发动机尾流高温、强噪声载荷作用下,其完整性和耐久性受到严重考验,容易出现振动响应大、应力水平高等问题,进而导致管壁结构开裂或连接件失效。例如,在B-2飞机的使用维护中,美国空军在多架飞机发动机排气口后面的钛合金面板上,发现了长短不一的裂缝,有的不到1 in(1 in=0.025 4 m),有的则长达9 in。1996年5月,B-2机队因其中一架飞机发现尾喷管固定件裂纹而停飞8天,期间检查了所有飞机的喷管固定件,更换了故障件。

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针对飞行器热声疲劳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或薄壁结构,发动机叶片、燃烧室或排气道结构等,涵盖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分析方法和试验技术。本文通过整理归纳飞行器热声疲劳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结构热声疲劳问题研究所面临的技术难点和后续发展方向。

研究展望:从上述文献综述来看,为了促进高精尖航空航天装备(高超声速飞行器、空天飞机、隐身飞机、先进发动机等)的发展,热声环境下结构疲劳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研究者们不断提出新的理论方法,开发新的分析工具,研制新的试验设备,完善设计与评估体系。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热声疲劳分析技术会向着精度和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试验验证技术也会向着适用范围更广的方向进步。同时也应看到,国内相比国外在技术水平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包括:缺少理论方法的突破,结构热声耦合理论和疲劳损伤模型等主要依据国外已有理论;暂无自主研发的成熟度较高的分析工具,仿真分析往往借助国外商用工程软件;缺乏大型可满足工程需求的热声疲劳试验设备,例如英、美、俄等国的热声试验设施试验段尺寸可达1.2 m,而国内试验平台相对较小;实际应用中的结构多场耦合设计评估体系也不完善,需要在型号研制、标准规范、专业发展方面多加探索。因此,我国亟需大力发展热声疲劳理论研究、仿真分析和试验技术。

尽管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及研究机构针对结构的热声响应计算与疲劳寿命预测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并发表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但仍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主要包括:1)在理论方面,关注热对结构刚度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热致阻尼、热梯度效应以及热声疲劳失效模式和机理的探索不够;2)在仿真方面,针对热力固耦合、热流固耦合、热声固耦合、热振固耦合的数值模拟已实现,但符合工程需求的多场耦合仿真以及综合损伤评定技术成熟度仍显不足;3)在试验方面,通常开展元件、壁板组件或部件局部结构的热声疲劳试验,尚缺少大型全尺寸结构的试验研究。

为了解决目前飞行器热声疲劳分析与验证所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建议后续针对以下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1)精准预测热声动态载荷,以实现热环境下复杂流场的高精度预测,为编制热声载荷谱提供输入;2)编制热声疲劳载荷谱,探索基于损伤等效的多工况热声载荷谱的归一谱和疲劳试验加速谱,为结构热声疲劳分析和验证提供输入;3)持续深化多场耦合分析技术,提升非定常与非线性分析理论,建立更加精细与高效的一体化模型;4)预计承载薄壁结构热声耦合损伤,辨识复杂薄壁结构的热声疲劳失效模式和机理,构建准确高效的寿命预估模型;5)建立常用航空航天材料以及新材料的高温动态疲劳性能数据库,为预计结构热声疲劳寿命提供基础数据;6)研制大尺寸高热强声(尺寸2 m级、声压级180 dB、温度 2 000 ℃)耦合环境模拟装置,以支持大型飞行器结构在极端热声环境下的疲劳损伤演化试验;7)关注整个服役期内飞行器金属结构或复合材料结构所面临热环境的差异(中温、高温、超高温),建立适用于不同温度范围的热—声—振等多场疲劳评估技术。

引用格式:张玉杰, 孙仁俊, 李斌. 飞行器结构热声疲劳问题研究进展[J]. 航空工程进展, 2024, 15(5): 1-15. ZHANG Yujie, SUN Renjun, LI Bin.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rmal-acoustic fatigue problems of aircraft structures[J]. Advances in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4, 15(5): 1-15. (in Chinese)

扫码阅读全文




收录情况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收录期刊

瑞典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OAJ)收录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来源期刊



联系我们

官网地址:http://hkgcjz.ijournals.cn

电子邮箱:hangkong2010@nwpu.edu.cn

联系电话:(029)88492422

办公地点: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航空楼

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143号信箱,邮编710072



往期回顾


喜报|《航空工程进展》成功晋级Q2区

喜报|《航空工程进展》继续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喜报|《航空工程进展》入选“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最新录用】编委高正红教授团队:飞行器气动隐身设计技术研究进展

【文章推荐】航天时代飞鸿周志广高级工程师:基于STM32F4与FreeRTOS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

【文章推荐】南航张明教授团队:小车式起落架地面载荷与漂浮性分析

【文章推荐】民用飞机主起落架断离销结构设计及断离失效分析

【最新录用】编委张卫红院士团队:增材制造点阵动力学性能的变截面梁修正方法

【最新录用】编委李亚智教授团队:蜂窝夹层结构弯曲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网络优先出版】副主编王海峰院士团队:军用飞机敏捷研发数字化技术展望

【网络优先出版】软式空中加油主动增稳锥套控制研究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马芳云高工:某型电子程控器可靠性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邓涛教授团队: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608所黄兴研究员团队:桨扇发动机推进效率分析方法研究

王晓放教授团队:吸气预冷发动机预冷换热芯体仿生结构设计发展趋势与展望

田立丰教授团队:超声速变马赫数风洞喷管设计研究进展

徐锦法教授团队:矢量场路径规划算法及其仿真验证

【专家特约稿】全机疲劳试验几个问题的探讨

【专家特约稿】无人机/载机近距飞行的简化稳定性判据

【编委专刊】文章推荐: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铣削机器人模态参数预测

【编委专刊】文章推荐:氢能源动力试飞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展望

【编委专刊】文章推荐:基于增量动态逆的着舰控制方法研究

【综述文章推荐】从航空装备保障实践看预测性维修的问题和挑战

【最新录用】编委刘振侠教授团队|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高效润滑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最新录用】编委韩省思教授团队|圆管隔离段激波串特性的自适应湍流模拟研究

【最新录用】编委张定华教授团队|基于冷喷涂的航空再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最新录用】编委祝小平教授团队|反辐射无人机发展与展望

【综述推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刘翔教授团队:机翼结冰特性及复杂流场分析研究进展

【最新录用】常务副主编杨智春教授团队|能量有限元法研究进展及在飞行器高频振动响应预示中的应用

【最新录用】编委吴杰教授团队|高超声速折叠翼飞行器气动特性分析

【最新录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朱新宇教授团队: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识别方法现状与挑战

【综述推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刘峰教授团队:变体飞行器智能材料驱动器和柔性蒙皮研究进展

【最新录用】编委刘虎团队|基于虚拟仿真的航空应急救援协同训练技术研究

【最新录用】编委邓子辰团队|计及轴向力作用的柔性梁热-形耦合振动研究




编辑:白蕾
审核:吉国明

点击右下,期待你的在看

航空工程进展
《航空工程进展》期刊读者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