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挑一句古诗,惊艳所有人

科技   2024-08-09 08:03   山东  







《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变化。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换下了一副容颜,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满阶梧叶”,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立秋夜扇的风特别凉爽。这都反映出诗人对事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特别细致。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这是一首悲秋之作。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在这个立秋的夜晚,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友人刘禹锡。与他相别,已有一年了吧。他如今在遥远的地方,我的思念要跨越千里。



《新秋》

唐·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立秋来了,垄上的禾苗半熟,原野上的草已经微露衰迹,这些生活化的描写,让这首诗极为清雅有趣。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一句“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将夏去秋来写得生动有趣,令人久久回味。




《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宋·高观国


不肯楼边著画船。载将诗酒入风烟。

浪花溅白疑飞鹭,荷芰藏红似小莲。


醒醉梦,唤吟仙。先秋一叶莫惊蝉。

白云乡里温柔远,结得清凉世界缘。


立秋前一日,作者在西湖游赏,白鹭、红莲,俱是风景。诗人在游览中,对即将到来的秋天,十分喜悦,因为有清凉世界就要来了。



《宣府逢立秋》

清·计东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

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

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节气时令都有差异。在这首诗中,诗人写边城的秋天,寒气来得太早了,三伏天,都一直披着裘衣,五更天时,还盖着被子。


话说,面对这样的天气,诗人不知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节气到了立秋,萧条的秋天从此开始,莲花虽盛也有了凋谢的气象,柳叶虽在也有了稀疏的面貌;朗朗秋日少了云层环绕,风雨减少只留下清风徐徐;卷起珠帘,凉风暗度;偶尔运扇,暑气渐无;青草静默,燕子翻飞天空;河水澄净,鱼儿时时露头。如今我官务轻松,写诗一首以助兴。



《立秋》

宋·方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立秋时节,天气转凉,诗人出门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写诗的灵感。天气凉了,诗反而难作了,只得听着梧桐雨声安眠吧!



《新秋》

唐·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这首诗写新秋黄昏到夜晚的景色,本来天上火云峥嵘,尚未散尽,而凉风却卷着落叶来了。一片树叶带来了秋讯,于是无数园林处于萧瑟的气氛中,捣衣声在寂寥中传来,蝉在残月下悲鸣,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这些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新秋图。


1、《立秋》

唐朝·刘言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2、《立秋日》

宋朝·刘翰

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3、《立秋后一日与朱舍人同直》

唐朝·徐铉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4、《立秋二首·对酒聊同楚人醉》

宋朝·张耒

对酒聊同楚人醉,哦诗惟听越吟声。

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风听晓莺。

5、《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朝·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6、《立秋后一日池上杂兴·小娃犹记喜归时》

宋朝·张镃

小娃犹记喜归时,故唱前年自赋词。

但得池边鸥鹭听,更须门外野人知。

7、《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朝·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8、《初秋》

唐朝·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9、《伏中苦热闻立秋将至成绝句催之》

明朝·黄淮

闻说新秋次第来,先期特地遣诗催。

要凭严令驱残暑,散作清凉遍九垓。

10、《立秋日闻蝉》

宋朝·杨万里

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立秋的物候特征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立秋有什么讲究

在饮食方面,立秋这天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饮,或是饮烧酒,都广泛流传由来已久的食俗。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末伏7

秋季10

立秋75

三伏天30

立秋古诗1

末伏 · 目录


上一篇关于立秋的谚语有哪些?立秋谚语精选下一篇末伏为什么吃烙饼摊鸡蛋?




1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明:夏云英《立秋》


译:秋风夹杂着秋雨吹过了南楼,在立秋这一天,夜晚比以往更显清凉几分,香炉里的沉香火星已经消灭,侍女们闲来无事,各自悠闲地弹奏着箜篌


这首诗描写立秋时节的天气变化,“一夜新凉”表达了作者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对凉爽秋天的欢迎。


同时通过对明代宫女们整理箜篌的生活片断描写,反映宫廷生活的悠闲。


2


碧树萧萧凉气回,一年怀抱此时开。

槿花篱下占秋事,早有牵牛上竹来。

宋:释道璨《立秋》


译:清凉的秋风吹起碧树发出潇潇的声音,一年怀抱由此而开,木槿花缠绕着篱笆朵朵盛开,又有牵牛花爬上了修长的翠竹。


这首诗描写立秋后的景象和变化,凉气生,怀抱开,清凉的秋风吹走人心头的浮躁,让人心情变得透亮,感觉身心舒畅,怀抱大开。


而木槿花和牵牛花的盛放,也代表秋天的来临。



3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唐:刘言史《立秋》


译:立秋,这一天的清晨,已经感觉到凉风的来临,天高云淡,碧空如洗,收走了夏天的颜色,树叶在风中飒飒作响,似乎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抓住立秋这一天的独特气息,成功地描写了季节的流转带给人的深刻感受。


4


万绿枝头一叶黄,秋风恰则到林塘。

晚云更作潇潇雨,拾得人间一夜凉。

宋:舒邦佐《立秋后十日》


译:绿树丛中有一片叶已经变黄,秋风恰好吹过林边的池塘,晚上下了一场潇潇秋雨,让人们得以享受一个清凉的夜晚。


这首诗简洁又富有意境,诗人通过对一叶黄、秋风、夜雨等元素的描写,传达出秋天的清新和凉爽,也表达诗人对秋天来临的喜悦之情。



5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宋:刘翰《立秋》


译:天空的乳鸦一散而空,留下玉屏色的天空,入夜,躺在床上扇着手中的扇子,感受着秋天的新凉。睡醒之后想要寻觅一抹秋的气息,只见月光下、台阶上飘落一地的梧桐叶。


这首诗诗人用“新凉”和“一扇风”给人营造秋天的第一缕凉意和舒适感,又用“满阶梧叶”和“月明中”营造了一个清冷而美丽的秋夜画面。


6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宋:方岳《立秋》


译:诗人在秋日里独自寻找秋天的诗意,只看见池塘中的藕花散花着幽幽的香,水面风情无限,天气一凉反而觉得新诗难做,感觉所有美好的秋意,都付与了一夜秋雨滴落的梧桐叶上。


这是一首颇有意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藕花香、水风情、梧桐夜雨等元素的描写,传达出秋天的凉爽和清新。



7


一叶才飞暑渐收,西风吹起鬓飕飕。

清凉入骨皆恩意,寄语人间莫怨秋。

元:尹廷高《立秋日》


译:一叶落而知秋,暑气渐渐消退,西风吹起两鬓的头发,丝丝的清凉皆是上天的恩情,寄语人间切莫悲怨秋天的来临。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选取一叶、西风、清凉等元素表达对秋天的热爱。


通过“寄语人间莫怨秋”,表达了诗人迎接秋天积极乐观的态度。


8


星光如月映长空,惊起愁眠夜向中。
残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鸣叶是西风。

宋:方翥《立秋》


译:明亮的星光如同月色一样映照着夜空,诗人从忧愁的睡眠之中惊醒,残留的暑气依然让人感到闷热,无法一夜安睡,隔着窗户听到西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诗人因为暑热,也因为心中有愁事,所以于半夜惊醒,听到了窗外的西风,更是让诗人惆怅万分。











关注微信




        广开智慧之泉      

     微信 liuguangquan6670  






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建议欣赏,请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好友



广开智慧之泉
临沂首家朗诵自媒体,涵盖书画艺术,人生感悟等综合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