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了,为什么还那么热?

科技   2024-08-25 06:37   山东  




这两天很多人感到疑惑,已经处暑了,出伏了,这天怎么还这么热?有网友开车在二环路上,车内的温度计飙到了41℃。虽说实际温度也许不会这么高,但在本该转入凉爽的处暑时节,看到这样的温度也实在是令人惊叹。

不只是北京,四川盆地至湖北西南部一带火热得更加突出。其中40℃+集中在四川盆地,真的是热成“火盆”了,截至23日下午3点,高温排行榜前十均是重庆、四川的站点,其中重庆北碚最高,达到了43.2℃;巫山第二42.2℃。

为什么这么热?中国气象网介绍,这是因为受大陆高压和加强的副热带高压共同控制影响,从华北南部一直到西南、江南、华南一带出现了多天的大范围高温天气。

出伏,意味着超长的40个伏天终于结束了。北京离秋爽还远吗?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还得再等等……


2024年8月24日,终于迎来了出伏的日子,这意味着夏季已经过去,秋季正式来临。


民间关于出伏流传着很多谚语,在农耕时代,没有卫星云图提供的天气预报,很多谚语都是当时的人们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与天气、庄稼收成这些息息相关的,虽然不一定说得上科学,但有时却真的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1、“雨淋出伏日,四十五天涝”。

这句话流传已久,其含义是如果出伏当天有降雨,那么后续45天内降雨较多,或者说后续的45天阴雨天气较多。单从这句话来说,出伏天下雨,绝对算是一个不好的征兆。


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一段时间,此时气温高,湿度大,雨水充沛,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迅速,农田需水量大,但是,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出现连续降雨,那就要坏事了。

首先此时正是秋季作物如玉米、大豆、花生、水稻等作物的灌浆期,如果持续下雨,肯定是会影响作物收成的;其次连续降雨还会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2、“出伏是晴天,立冬穿薄衫”。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出伏是晴天,那么到了立冬时节,人们穿薄衫就可以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而已,冬天穿“薄衫”,肯定是熬不住的,这句话只是用穿“薄衫”来表达这个冬天不会太冷,就是大家平时说的“暖冬”。

在有些地方还有“出伏无雨,百日无霜”的说法,意思是出伏这天不下雨,随后的一百天都不会有霜。我们知道,出伏后一百天就是3个多月,而出伏是在处暑节气前后,后面三个月就是小雪节气了,这个时候还没有见霜降,也意味着冬季偏暖,意思都是差不多的。

3、“出伏暑不消,冬天冷飕飕”。

出伏暑不消,冬天冷飕飕,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出伏的时候天气仍然很热,那么到了冬天就会比较冷。在出伏的时候,虽然夏季已经过去,但是天气仍然很热,这就叫做“出伏暑不消”;如果出伏暑不消,那么到了冬天,天气就会比较冷。


这句话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天气变化做出的一种经验总结,考虑到最近几天,全国许多地区最高气温都还在35℃左右,算是比较热了,在农村很多老人都会说,“夏季有多热,冬天就多冷”,就是夏季如果非常酷热,那么当年的冬季就会偏冷,跟这句话的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4、“出伏雨淋头,三九雨雪多”。

三伏天是和三九天对应的,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在出伏这天遇到了下雨,那么就预示着冬天三九天的时候雨雪多,我们都知道,从冬至节气后就开始“数九”,三九本来就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而在三九期间的雨雪多的的话,自然预示着天气也偏冷。


5、“处暑出伏后,遍地是黄金”。


“冬天雨雪看出伏”,可不是他老人家瞎编的,这可是咱老祖宗几千年来总结出来的#农业谚语#!类似的还有:

当然,以下是对上述谚语的简单注解,以帮助理解它们的意思和背后的逻辑:

"出伏晴,冬雪多;出伏雨,冬雪少。"

如果出伏这天天气晴朗,那么预示着冬季可能会有较多的降雪;相反,如果出伏这天下雨,则冬季的降雪可能会比较少。

"出伏热得凶,冬季雪满坑。"


如果出伏期间天气异常炎热,那么冬季可能会下很多雪,雪量足以填满坑洼。

"出伏雨淋淋,冬季雪纷纷。"

出伏期间如果连续下雨,那么冬季可能会经常下雪,雪花纷飞。

"出伏晴朗朗,冬季雪茫茫。"

出伏时如果天气晴朗,视野开阔,那么冬季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降雪,雪景一片茫茫。

"出伏无雨,冬季多雪。"

如果出伏期间没有降雨,那么冬季可能会有较多的降雪。


"出伏有雨,冬季少雪。"

出伏时如果有雨,那么冬季的降雪可能会比较少。


"出伏热,冬天冷;出伏冷,冬天暖。"

出伏时的气温与冬季的气温可能呈现相反的趋势,即出伏时如果很热,冬季可能会比较寒冷;而出伏时如果较冷,则冬季可能会相对温暖。


你看,这些谚语都把“出伏”和“冬天”联系到了一起。那为啥老祖宗这么预测天气呢?

咱都知道,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为啥?因为地面和空气都攒足了热气!而出伏这天,就相当于一个分界点,从这天开始,太阳公公 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地面上的热气也开始慢慢散去。

所以,老人们就根据出伏这天的天气,来预测冬天冷不冷、下不下雪:

出伏晴,冬雪晴:也就是说,如果出伏这天天气晴朗 ,那就预示着冬天也会比较干燥少雪 。


出伏雨,冬雪雨:反过来,如果出伏这天下雨 ,那就说明冬天雨雪会比较多 。


那今年出伏到底啥情况呢?你别说,今天还真就有点儿……阴阴的,闷闷的,今年冬天要被大雪 埋了?


不过,这句谚语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冬天冷不冷、下不下雪,还真跟现在的气候变化有点关系。

《黄帝内经》中提到:“三伏者,天之气也。

三伏之候,阳气至此,故谓之伏。”

可见,三伏天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也是阳气最盛的时候。

古人对于三伏天有着深刻的印象,而且尊重三伏天这个节气。

因为三伏天的天气通常都是比较炎热的,高温的天气会让人感到非常的不适。

所以,古人在这个炎热的天中,会选择一些养生的方法来保证身体的健康。

那么,出伏的时候,天气也比较热,人们也会继续采取养生的方法来保证身体健康。

但是,出伏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出伏”无论再忙,再热,也要教人牢记:“1不吃,2不睡,3不去,4要喝”。

那么,这些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伏又是指什么时候呢?


“出伏”是什么时候?

出伏是指三伏天的结束,一般是在农历七月中旬至八月,八月立秋之后就进入了秋天了。

而且这时候也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三伏天也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所以出伏意味着三伏天的结束,也意味着气温和日照时间会逐渐减少。

此时山川秀丽,百花齐放,不如三伏天一样虫鸣鸟叫,但是环境更加优美。

这个时候最适合游山玩水,人们都不愿意呆在屋子里面,而是愿意到田间地头上跑跑。

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遇见有贵人来访的话,不管怎样都要将他们请到家中享用美味的食物。

同时,在这个时候,还经常遇见今年丰收的好年份,可以多做一些储备。

在出伏刚刚开始下雨的时候,就要特别的存放一些东西,这样才能保证明年过冬的时候不用发愁。

在古代,由于夏天比较长,而且还容易出现干旱,这个时候最好就是种小麦等粮食,因为这样就能开始储备过冬的粮食。


如果天气干旱,小麦等就会枯死,所以不管怎样都要在这个时候储存一些粮食度过了寒冷的岁月;

这个时候最适合游山玩水,人们都不愿意呆在屋子里面,而是愿意到田间地头上跑跑。

由于山上的衣服鲜艳,可能有一些妖怪,所以这个时候最好还是不要跑山上的田地。

就算是在田野间走走,你也需要格外的小心,要注意观察四周的环境。

古代人住的地方都是土屋,不像现代人住的房子,还是砖混建筑的;

而且古代的人都是用油灯来照亮房间的,用柴火做饭,所以晚上很容易就出现火灾,所以赶紧要趁着早晚凉快的时候将屋子长长才行。


“出伏”哪些内容需要注意

“出伏”无论再忙,再热,也要记住,对于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

一、不吃晚饭,不吃晚饭不仅是为了减肥,更加是为了养生,因为临近晚上,身体的新陈代谢会慢下来,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吃晚饭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要么晚上睡不好觉,要么造成第二天上班就没精神。

二、不晚睡,由于现在有不少的人需要加班了,还要熬夜赶工期等,然后晚上就舍不得睡觉,其实这样并不好,晚上12点到凌晨1点之间是阴阳交合之际,这个时候身体的各个脏腑都处于放松和休息的状态。

如果这个时候还不睡觉,就会导致脏腑不休息而损伤身体,同时影响身体的健康。

三、不去野外,关于这一点主要还是讲究安全性,其实夏天还是很适合去野外散步的,但是由于天气炎热,很多人容易中暑,所以对于那些力量比较弱的人群来说还是不适合野外活动。

四、要多喝水,多喝水能够对抗高温,同时保持身体排毒机制的正常工作,还能够起到滋养肌肤的效果,并且多喝水可以提升免疫力,对抗感染性疾病,同时保持关节和肌肉的柔软度。


出伏之后如何养生?

在这个炎热潮湿的夏季,自古以来接踵而至的就是丰收,然而如今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农业和工业在不断生产和堆积。

可是一年四季总有好坏,不同季节带来的饮食也有不同特色,现在正值酷暑,不说什么,在这样的天气下,更重要的是调整个人身体,让你抵御这酷暑炙烤的重要时节。

在这个时候,你要学会降温、护心、避暑等方法。

然而秋天又是一个大变样,这个时候你必须要适应秋冬交替带来的变化。


因为在夏季,人体内阴较多,一直处于湿润状态,而当我们迎来干燥、风邪后,就会很容易导致疾病和病症,所以我们需要及时调养自己,达到阴阳平衡,来一次适应性的调养,以修复身体,并应对即将到来的干燥天气和寒冷。


出现这种变化是自然规律决定的,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律现象,它会给我们带来一定影响和破坏,所以我们只能适应这种改变,它才能让我们更健康。

秋天代表着干燥,我们可以选择滋养、润燥、清肺的食物,比如粳米、黑米、枸杞子、红枣等食物,这些食物能达到润燥、防病、补血等效果。

另外,中药方面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润燥效果比较好的,如杏仁、人参等,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身体中的燥气,让我们的身体更加舒畅。







关注微信


        广开智慧之泉      

     微信 liuguangquan6670  






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建议欣赏,请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好友




广开智慧之泉
临沂首家朗诵自媒体,涵盖书画艺术,人生感悟等综合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