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后妻76岁林洙嘲讽林徽因:林徽因为什么嫁给梁思成,而不是徐志摩呢?附 // 林徽因的39段经典美文

科技   2024-09-04 07:16   山东  




一代才子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的情感纠葛


朗读者最动情片段:

90岁翻译家含泪回忆林徽因情书

林徽因临死前,为何非要见徐志摩前妻,难怪贵为才女却被人厌恶

看看林徽因为什么嫁给梁思成而不是徐志摩就知道。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实业家,担任硖石商会总理、会长、主席近二十年,蜚声浙江。

客观地说,两位父亲即便名望和成就有差异,但都是那个年代的佼佼者,分别教育出了当年最著名的子女——梁家九个孩子,三位院士;徐志摩是独子,近现代最著名的诗人,两位父亲都有不寻常的成就。

只是,高手自有高手的较量,高层次的“拼爹”,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2004年,76岁林洙在采访中评价林徽因:“她不是一个好太太,她不会做家务,也不会做饭。她的死,对梁思成来说是一种解脱。”

林洙对林徽因的评价,太片面了。一个女人,对家里的贡献和付出,不能单单从家务上去衡量。
况且,像林徽因这样的女子,她的时间很宝贵。既然有能力请佣人做家务,也没什么不对。

林徽因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建筑。
她16岁时,为了增长见识,父亲林长民带她游遍欧洲,希望将来做个有用之人。
在旅途中,林徽因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回国后,梁思成受她的影响,也把建筑作为人生的目标和追求。
20岁那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定下婚约后,又一起赴美攻读建筑学。

期间,林徽因父亲去世,准公公梁启超来信:好好读书,完成学业,学费的不用操心。

两人在毕业之际,公公梁启超就给他们找好了工作,规划好了未来。梁启超和林长民的期望是一样,希望他们学以致用,发挥特长,为社会做点贡献。

我们可以发现,父亲、丈夫和公公,压根都没指望林徽因做家里的琐事。尤其是公公梁启超,希望儿子和儿媳,能好好研究中国的古建筑,填补我国这一块的空白。
所以,林徽因和梁思成毕业后的人生,几乎都离不开“建筑”二字。
-
他们二人在东北大学开创建筑系,培养建筑人才。“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日本人关闭。
但是,开办不久的东北大学建筑系,培养出了刘志平、刘鸿平、赵正之等一批建筑人才,这些人是我国最早自己培养的建筑学者和建筑师。
除了在学校教学外,他们夫妻二人还实地考察中国古建筑。

20世纪初,日本学者断言:中国没有唐朝的木结构建筑,要看的话,只能去奈良和京都。

梁林二人听到后不服气,就和其他建筑师跋山涉水,终于在1937年6月,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佛光寺。佛光寺东大殿是唐代建筑,打破了日本学术界的断言。

不过,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还没有分享出去,2天后就爆发了“七七事变”。
从1931年到1937年,梁林二人和其他建筑师,耗时6年,走遍190多个县,实地考察了2738处古建筑,保护了无数珍贵的古建筑,也让更多人认识到古建筑的珍贵之处。
如果林徽因把时间都拿来做家务,处理家庭琐事,真是极大地损失和浪费,也浪费了父亲和公公对她的培养。
而且,林徽因并不是什么家务都不干。“七七事变”后,一家人在李庄生活。那时条件艰苦,没有佣人,林徽因和梁思成立刻开始学习做家务,照顾一家老小。

至于“林徽因的死,对梁思成来说是一种解脱!”这更是无中生有。
林徽因生病时,梁思成学会了打针,尽心地照顾她。林徽因也没闲着,她在病榻上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宋辽金部分。
他们的女儿梁再冰回忆:“爹爹和妈妈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常常把我们小孩晾在一边。”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前,梁思成拉着她的手放声痛哭。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整天寡言少语,很长时间都陷在悲伤里。
林徽因的“黑历史”,几乎都来自林洙写的这本书《梁思成、林徽因和我》,林洙这是在嫉妒林徽因。
林徽因去世7年后,梁思成娶了林洙,但梁思成不爱她。
梁家到处都是林徽因的影子,林洙想处理林徽因的照片,被梁再冰打了一耳光,梁思成知道后,对林洙说:“何必呢?”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拍的每张照片,表情都很放松,整个看上去很开心。然而,他和林洙一起拍的照片,脸上几乎没有笑意,动作也显得很疏离。
梁思成和林洙结婚,其实是各取所需。梁思成需要她的照顾,而她需要梁思成的名和利。
难怪有人说:老男人最后的归宿都是小保姆,因为年老的他们不需爱,他们需要细心的照顾和耐心的陪伴。
真的是很可悲!我和你之间的风花雪月,终究抵不过她递来的一杯水。


梁启超


第一拼:财富。

这两位都是富爸爸。

梁启超收入丰厚,他曾经在给大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说:“吾若稍自贬损,月入万金不难。”


万金是什么概念?当时一般职员或工人的月收入是8元左右,我们的领袖毛主席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时月薪就是8元,所以,月入万元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这些钱是怎么挣的呢?


梁启超当时的收入渠道包括:第一,任职,1925年任清华国学院教授时月薪400元,任政府官员收入会更高一点;第二,稿酬,他的书多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稿费和版税都是最高级别;第三,各种演讲和讲课费;第四,股票和投资,他是天津中原公司的股东,也曾往其他企业投资。


这样的经济基础,让他能够支持梁思成、林徽因去美国留学,尤其,林徽因在父亲林长民去世后断了经济来源,一度打算回国谋生或者在美国打工挣学费,梁启超坚决不允许,他在信中说:“学费不成问题,就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留学便了。”


他动用股票利息支持她继续求学,并且鼓励她“度过苦境,鼓起勇气,替中国艺术界做点贡献”。


如果你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会不会爱戴这样的长辈?


而徐申如,他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型钱庄,极具商业眼光。


当初建造沪杭铁路,很多人害怕大量征用农田拆毁房屋和坟墓,会破坏当地风水,他却坚持“人利于行,货畅其流”,积极游说当地士绅,筹集资金奔走规划,最终促成了沪杭铁路行经硖石贯通海宁,为当地创造了巨大商机,他自己被称为“硖石首富”。


首富,不是首付喔,想象一下,经济发达地区最富有的企业家的样子,徐老爸的形象跃然纸上了吧?


Duang,在经济基础方面,两位父亲基本平手。


客观地说,幼年能够成长在丰裕的环境中,确实是子女的幸运。



第二拼:夫妻关系。


不是有句话,“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吗?


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啊,不过,两位爸爸处理家庭关系,方式完全不同。


梁启超有两位夫人,原配李蕙仙出身名门,是礼部尚书的堂妹,她是梁思顺、梁思成、梁思庄的母亲,儿女们称她“妈妈”;第二位夫人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18岁在李蕙仙的安排下嫁给梁启超,儿女们叫她“娘”,她是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的生母。


在旧时代,两位夫人出身不同,地位自然有差异,处理不好太容易结怨,但我们的梁大师自有分寸。


他在给李蕙仙的信中大赞,俩人“美满姻缘,百年恩爱”;每次外出,都要给李夫人买礼物,他还十分有把握地通过大女儿梁思顺传情“汝母所欲得之物,总不外恰克图火锅,淹菜坛子,黄铜烟袋之类,吾与汝母相处二十年,宁不深知耶”;只要在家居住,就会和李蕙仙夜间长聊;还经常炫耀自己的普通话是李夫人教的。


懂你的喜好知道你的好,李夫人怎么会不幸福呢?


对二夫人王桂荃,梁启超用了“依赖”这个词。


他出远门经常带王桂荃一同前往,护国战争期间王桂荃不在,他自己开玩笑“几乎天天思念‘王姨’”;他晚年身体不好,王桂荃精心照料;在日本期间教王桂荃日语,她学得飞快,一度成为全家人的翻译。


了解你的付出离不开你,王夫人怎么能不感动呢?


所以,王夫人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善良隐忍,李夫人去世后,她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梁家子女由衷爱她。


认同、陪伴、赞美,夫妻相处之道不过如此,爸爸做得好,妈妈应得好,夫妻关系和睦美满,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只是,对于旧时代多妻多子的男人,梁启超太难得。


而徐志摩的父母,是传统旧式夫妻,很少有资料提起俩人关系怎样,但是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回忆,嫁到徐家之后,她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闺房里陪婆婆绣花,可以推想,徐申如和妻子的互动肯定不如梁启超恩爱有趣。


在夫妻关系的亲密度上,梁爸爸应该更胜一筹。



第三拼:教育和见识。


东方的父亲,很容易在子女日常教育中缺席,不是“管”得过度,就是根本“管”不住孩子,可梁启超管得全面又得法。


梁启超的外孙女吴荔明在《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这本书里写道:“(童年)他是孩子们的慈父和朋友,他注意引导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又十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志愿,因材施教。他对每个孩子的前途都有周到的考虑和安排,却不强求他们一定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办。”


他给5个同时在海外求学的子女写了大量信件,叫他们“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好乖乖”、“对岸的一大群孩子们”,这种没大没小的亲热,当代的很多爸爸也做不到。


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是“梁式教育”的受益人。


梁启超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挚友,俩人早想结成儿女亲家,但是梁启超并不想按照传统婚俗行事,他明确告诉当时才18岁的梁思成和15岁的林徽因:尽管两位父亲都赞同这门亲事,但最后还是得由他们自己作决定。


对尚未形成独立判断的子女,父亲有观点的建议,有原则的放手,是极其难得的支撑。


林徽因自己就很认同这种门当户对,她尊重两位父亲的意见,觉得家庭背景一致、志趣一致会让彼此更加理解,感情更加坚实,而梁思成优秀的学业、敏锐的思维、多才多艺的幽默感,和心胸坦荡的趣味,都来自独特的“梁家教育”,都是林徽因特别喜欢和欣赏的,梁家和乐的氛围也是她自己的原生家庭所不具备,她有什么理由不选择一个朝气蓬勃的翩翩少年,而去徐志摩的旧式婚姻里趟一滩浑水呢?


梁林俩人婚后,梁启超甚至为他们周到考虑了蜜月安排和回国计划,他鼓励他们对欧洲来一次文化考察之旅,看瑞士的天然之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绘画和建筑,北欧的市政布局,这样具体的建议,来源于梁启超本人的博学和眼界,他对欧洲文化和市政建设都充满兴趣。


父亲心中有丘壑,子女眼前更容易见到山川,而不是局限在短浅的三五步路七八个人。


徐志摩的家庭虽然富有,但几代人都没有功名,和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难以匹敌,他的求学过程充满了父亲徐申如的期望和宠爱。


可是,正如中国当时大多数父亲一样,徐申如并不知道应该给儿子怎样具体的教育意见,他送儿子去一所又一所最好的学校:杭州一中、北京大学、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尽自己所能提供最好的条件,但最根本的出发点还是取得功名光宗耀祖,和今天那些期盼子女考重点大学的父亲没有太大区别。


在徐申如的商人思维中,徐志摩的婚姻同样是家庭利益的延展。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让儿子娶从未见过面的张幼仪为妻,因为张家显赫,兄弟中有中国银行副总经理、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中国蔬菜公司总经理等等,和这样的家庭联姻,不仅有助于提高徐家地位,而且张家兄弟们的声望和社会影响对于徐家未来发展产业大有助益。


真的如此吗?徐申如最爱的儿子娶了自己完全不爱的女人,会有多幸福呢?


有时候,那些短期看上去最划算的买卖,都是一些长远蚀本的生意。


徐志摩34岁英年早逝,徐申如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挽联让人流泪:


考史诗所载,沉湘捉月,文人横死,各有伤心,尔本超然,岂期邂逅罡风,亦遭惨劫;

自襁褓以来,求学从师,夫妇保持,最怜独子,母今逝矣,忍使凄凉老父,重赋招魂?


每一位父亲,无论对错,无论是否被子女理解,都尽了自己为人父的最大心力,这一轮的比较,徐爸爸即便不如梁爸爸,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父亲。


所有的时代都拼爹,但拼的绝不仅是财富。


所有的时代都有富二代,但富的绝不止是金钱。


“父亲”是个有分量的称谓,意味着一个男人从此心里住进了孩子,他是孩子的避风港和指南针,也是家庭的定海神器。


父亲 伟大的,无论你曾经怎样看待自己的爸爸,请一定谢谢他为你的付出,因为有一天当你为人父母时,不一定做得比自己的父母当年更优秀。


父亲 伟大的,我想,给咱们的爸爸们点个zan吧。


因为,他们真的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爱你


你带着我,我带着你,一起没事画画画,旅旅游。




“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



林徽因水彩画《故乡》


01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02


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


03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04


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他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一个人需要他的存在。有些人在属于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守着简单的安稳与幸福,不惊不扰地过一生。有些人在纷扰的世俗中,以华丽的姿态尽情地演绎一场场悲喜人生。


05


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萍水相逢随即转身不是过错,刻骨相爱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在注定的因缘际遇里,我们真的是别无他法。


1920年代的林长民和林徽因


06


每个人都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还是信誓旦旦地承诺永远。永远到底有多远?多少人问过这句话。有人说,永远是明天;也有人说,永远是一辈子;还有人说,永远是永生永世。或许他们都说对了,也或许都说错了,又或许人间原本就没有什么是永远。你曾经千里迢迢来赶赴一场盟约,有一天也会骤然离去,再相逢已成隔世。


07


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时光背后,忘记自己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如今得到的又是什么。


08


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亦是幸福。


09


停留是刹那,转身是天涯。


10


有缘的人,无论相隔千万之遥,终会聚在一起,携手红尘。无缘的人,纵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无份相逢。


1922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


11


流年似水,太过匆匆,一些故事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一些人还没有好好相爱,就成了过客。


12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演绎一幕又一幕的戏,或真或假、或长或短、或喜或悲。你在这场戏中扮演的那个我,我在那场戏里扮演这个你,各自微笑,各自流泪。一场戏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戏的开始,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沉浸在昨天。你记住也好,你忘了也罢,生命本是场轮回,来来去去,何曾有过丝毫的停歇。


13


你是我种下的前因,我又是谁的果报。


14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你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莫如将一切交付给时间,它会让你把该忘记的都忘记,让你漫不经心地从一个故事走进另一个故事里。


15


流水过往,一去不返,可为什么人总是在悲伤惆怅的时候,会无法抑制地怀念从前。或许因为我们都太过凡庸,经不起平淡流年日复一日的熬煮。想当初站在离别的渡口,多少人说出誓死不回头的话语。到最后,偏生是哪些人需要依靠回忆度日,将泛黄了的青春书册一遍又一遍翻出来阅读。


1933年,林徽因在河北正定开元寺


16


人生总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随性更能怡情。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即使打算在人世生存,就不要奢求过多,不要问太多为什么。且当每一条路都是荒径,每一个人都是过客,每一片记忆都是曾经。


17


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18


人的一生会遭遇无数次相逢,有些人,是你看过便忘了的风景。有些人,则在你的心里生根抽芽。那些无法诠释的感觉,都是没来由的缘分,缘深缘浅,早有分晓。之后任你我如何修行,也无法更改初时的模样。


19


幸福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由不得你我去放任快乐。


20


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1934年,梁思成、林徽因在外考察


21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暗伤,这个伤口不轻易对人显露,而自己也不敢轻易碰触。总希望掩藏在最深的角落,让岁月的青苔覆盖,不见阳光,不经雨露,以为这样,有一天伤口会随着时光淡去。也许真的如此,时间是世上最好的良药,它可以治愈你的伤口,让曾经刻骨的爱恋也变得模糊不清。



22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看着身边的人濒临死去,而你却没有丝毫的办法来救赎他。


23


人的一生只有在结束的时候,才找得到真正的归宿,在这世上的其余时间里,充当的永远都是过客。


24


王朝更迭,江山易主,世事山河都会变迁,其实我们无需不辞辛劳去追寻什么永远。活在当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一座和自己有缘的城市,看每一道动人心肠的风景,珍惜每一个擦肩的路人。纵算经历颠沛,尝尽苦楚,也无怨悔。



25


无论你如何隐藏,想要挽留青春的纯真,岁月还是会无情地在你脸上留下年轮的印记与风霜。


1941年,林徽因卧病李庄


26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旅程,只是所走的路径不同,所选择的方向不同,所付出的情感不同,而所发生的故事亦不同。


27


留存一段记忆只是片刻,怀想一段记忆却是永远。


28


流年真的似水,一去不返,看过的风景也许还可以重来,而逝去的人却再也不会回头。任由你千思万想,他除了偶然在你梦中彷徨,其余的时间都只是恍惚的印象。


29


人间许多情事其实只是时光撒下的谎言,而我们却愿意为一个谎言执迷不悔,甚至追忆一生。


30


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


林徽因和孩子们在一起


31


人生有太多过往不能被复制,比如青春、比如情感、比如幸福、比如健康,以及许多过去的美好连同往日的悲剧都不可重复。这样也好,既是拥有过,又何惧此刻的失去。有人说,人在世上的时间越长,失去的则会越多。因为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我们而去,又无力挽回,而那些新生的绿意却总是与自己格格不入。或许这就是年轮的代价,每个人都必须付出的代价,时光不容许你讨价还价,该散去的,终究会不再属于你。


32


人活在世上,有太多的东西是我们所不能割舍的。哪怕一个万念俱灰的人,在临死前还可能会有一丝想存活的意念。比如看到一缕和暖的阳光,看到一只闲庭信步的蚂蚁,看到一株风中摇曳的绿草。只在刹那,他或许就明白,原来活着竟是这般的好。人生往往就是如此,许多苦思冥想都参悟不透的道理,就在某个寻常的瞬间,一切都有了答案。


33


人生聚散无常,起落不定,但是走过去了,一切便已从容。无论是悲伤还是喜乐,翻阅过的光阴都不可能重来。曾经执著的事如今或许早已不值一提,曾经深爱的人或许已经成了陌路。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非要亲历过才能深悟。



34


我们都知道,姹紫嫣红的春光固然赏心悦目,却也抵不过四季流转,该开幕时总会开幕,该散场终要散场。但我们的心灵可以栽种一株菩提,四季常青。


35


也许是我们太过忙碌,忽略了嘈杂的街市也会有清新的风景,又或许是我们在修炼的过程中,总是欠缺了一些什么重要的片段。或许,人生需要留白,残荷缺月也是一种美丽,粗茶淡饭也是一种幸福。生活原本就不是乞讨,所以无论日子过得多么窘迫,都要从容地走下去,不辜负一世韶光。


林徽因给女儿梁再冰的漫画手稿


36


所以,许多看似拥有的,其实未必真的拥有。那些看似离去的,其实未必真的离开。倘若因果真有定数,有朝一日,该忘记的都要忘记,该重逢的还会重逢。只不过岁月乱云飞渡,那时候或许已经换过另一种方式,另一份心境。而信步寻梦的人,在拥挤的尘路上相遇,也许陌生,也许熟悉;也许相依,也许背离。


37


不是所有的过往都是美好,还有许多我们想要擦去却擦不去的残痕。有人说,疼痛的往事可以选择忘记,可纵算忘记了,并不意味着就真的不存在。既是省略不去的过程,就只好默默忍受,只当是年少不经世事所犯下的无知错误。


38


没有什么缘分可以维系一生,再华丽的筵席也会有散场的那一天。既知如此,又何必聚散两依依。我们都是人生场景中的过客,这段场景走来了一些人,那段场景又走失了一些人。如果我们守不住约定,就不要轻许诺言,纵算年华老去,还可以独自品尝那杯用烦恼和快乐酿造的美酒。


39


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谁也不必给谁交代。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关注微信

        广开智慧之泉      

      微信 liuguangquan6670  

 






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建议欣赏,请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好友



广开智慧之泉
临沂首家朗诵自媒体,涵盖书画艺术,人生感悟等综合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