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姓什么?别说问题弱智,他祖上真的不姓“孔”!

科技   2024-08-23 06:11   山东  





说起孔子,相信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都在学习孔子的作品,特别是在初高中时期,这些知识点还是考试的必考内容。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你知道孔子姓什么吗?

1


“孔子姓什么”
一道简单题,难倒了众多考生

在一次考试当中,就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题目问的是:孔子姓什么?还给出了4个选项,但学生面对这样一道看似很简单的题目,却错得一塌糊涂。
一大部分考生回答孔子姓孔,还有一部分考生认为孔子姓李,也不知道是从哪里看到的,还有考生认为孔子姓老,这就更不知道怎么得来的。但所有的考生都忽略了子姓,也就是正确答案。
孔子姓子,而不是其他。
细心的考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注意到,在注释中这样介绍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所以孔子的姓氏是子。

2


除了孔子
这些名人的姓氏你可能也不知道

孟子也不姓孟,姓姬。
史料记载,孟子的祖上是鲁国贵族,鲁国是周公的封地,而周公的姓是姬。
孟子的祖上有一位大大有名,就是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主角,鲁桓公的庶长子,庆父。
庆父的儿子叫“敖”,因为是鲁桓公的孙子,因此叫做“公孙敖”。敖即位以后,根据父亲的排行,又叫做“孟孙氏”。孟是老大的意思。
所以,严格说来,孟子,姬姓,孟孙氏,名轲,字子舆。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
虽然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但孔子和孟子的姓还是能说的比较清楚的,老子的姓就不是这样了。
最为传统和被广泛认可的说法,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dān)。
这个说法是源于《史记》。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史记 · 老子列传》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所以也称赵政
提到秦始皇,一般会称其为「嬴政」,你试着用拼音打字法敲一下「yingzheng」,都是作为一个专属词汇出现的,可见在中国人心中,秦始皇就叫「嬴政」的。
按照有姓无氏的现代人的习惯,称秦始皇为「嬴政」,应当说是没有错的,因为秦始皇是秦国的王,而秦国的王族被赐的姓是「嬴」。
司马迁在他的传世巨作《史记》中明确记载了秦始皇的氏是「赵」。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刚刚这句话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开篇,按照「氏+名」的方式,秦始皇应当叫「赵政」。
结语:
孔子姓什么?相信也没有几个人能答对,更不会想到孔子居然不姓孔。


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却不姓孔?如果你还以为孔子姓孔,那可就太天真了。虽然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姓+名”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个体代号组合,但是如果你穿越到古代,情况便要复杂许多。

对现代人而言,一个姓氏加上一个名字是标配,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姓氏”和“名字”的概念其实是“姓”、“氏”、“名”、“字”四个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的结果。在此,我们先来捋一捋“姓”、“氏”、“名”、“字”这几个概念的区别。

首先,谈一谈什么是“姓”。在先秦时期,姓,原本是指母亲一系的血缘关系;氏,则指父亲一系的血缘关系。先秦所谓“同姓不婚”的原则,指的便是母方同血统者不能结婚。然而,随着母系氏族社会逐渐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汉代以后,“姓”逐渐发展成父系血缘的代号,并且一直沿袭至今。

再来说一说孔子的姓,孔子真正的姓并非“孔”,而是“子”,那么子姓从何而来?根据《古今姓氏书辩证》和《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商始祖偰,为舜之司徒,受封于商,赐姓子。”

古籍大意是说,孔子的先祖是殷商帝王家族,而孔子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祖偰。偰原本生活在殷水,以“殷”为姓,后来因为辅佐大禹治水,立下大功,舜帝任偰为司徒,把他封在商地,赐姓为子。这便是“子”姓的由来。

讲完了姓,我们来看一下稍微有点复杂的“氏”。在上古社会,姓是一种族号,而氏常被作为姓的分支。例如母系社会中,拥有同一个“姓”的人称为同族。后来,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便形成了各自的特殊称号作为标志,这个标志就是“氏”。例如旧说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后来分为殷、时、来、宋、空同等氏。这样,姓就成了旧有的族号,氏就成了后起的族号。

在此科普一下,“氏”既可以是诸侯受封的国名,也可以是卿大夫及其后裔则以受封的邑名,所居的地名,自身的官名,祖先的字或谥号等。那么孔子的先祖为何以孔为氏呢?

《阙里文献考》卷一讲到:孔子先祖从弗父何到孔父嘉,五世亲尽,当别为公族,乃以字为孔氏。也就是说,孔子先祖弗父何让国以后,他的子孙依然属于宋国公室成员。然而到了先祖孔父嘉这一代的时候,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五世亲尽,不能再继续列入公室,而是应该别立一族。于是孔父嘉就取自己的字作为族的名号。可见孔氏的孔就是从孔父嘉那传下来的,由此可以确定,孔子和他的父亲叔梁纥都是“子”姓“孔”氏。

说完了“姓”、“氏”,接下来我们谈一下“名”与“字”的区别。现代人普遍挂在嘴边的“名字”放到古代并没有这么简单。根据旧时传说,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而当他们成年后,还会得到各自的“字”。一般男子会在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则会在十五岁许嫁,结发加笄时取字。

孔子名丘,字仲尼。在孔子的“字”中,“仲”表示辈分排行。在周朝的贵族中,在“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是一种十分流行的惯例。

在此区分了“姓”、“氏”、“名”、“字”的差异后,孔子的父亲为什么不姓孔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平时所称呼的孔子其实采用的是孔子的姓氏名字中“氏+姓”的组合方式。而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名纥,字叔梁,叔梁纥的这一叫法采用的则是“字+名”的称谓组合方式。

附带说一说,古人名字连着说的时候,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不过在先秦时期,关于人名的叫法,可以是“字名”、“氏名”、“姓名”等多种组合方式,相对复杂。如以孔子为例,叫他孔丘、仲尼丘或是子丘,其实都是没有错的。



  孔子是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并不是天生的圣人。孔子和我们一样,也有各种的烦恼和痛苦,但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是孔子有聪明的睿智,他能超越个人的悲苦,并且为芸芸众生提供转苦为乐。转悲为喜的积极态度。


  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5.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6.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翻译】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7.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翻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8.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9.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10.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关注微信


        广开智慧之泉      

     微信 liuguangquan6670  






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建议欣赏请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好友




广开智慧之泉
临沂首家朗诵自媒体,涵盖书画艺术,人生感悟等综合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