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盐
悲 对 乐 ,爱 对 嫌,玉兔 对 银 蟾。
醉 侯 对 诗史,眼底 对 眉 尖。
风 飁飁,雨绵绵 ,李 苦 对 瓜甜。
画 堂 施 锦 帐 ,酒 市 舞 青 帘。
横 槊 赋诗 传 孟 德, 引 壶 酌酒 尚 陶 潜。
两 曜 迭 明, 日 东 生 而 月 西 出;
五行 式 序, 水 下 润 而 火 上 炎。
如 对 似 ,减 对 添 ,绣 幕 对 朱 帘。
探 珠 对 献 玉,鹭 立 对 鱼 潜 。
玉 屑饭 ,水晶 盐 ,手 剑 对 腰 镰。
燕 巢 依 邃 阁,蛛网 挂 虚 檐。
夺 槊 至 三 唐敬 德 ,栾棋 第一 晋王恬 。
南 浦 客 归,湛 湛 春 波 千 顷 净;
西 楼 人 悄,弯弯 夜 月 一 钩 纤。
逢 对 遇,仰 对 瞻,市井 对 闾 阎 。
投 簪 对 结 绶,握 发 对 掀 髯 。
张 绣 幕 ,卷 珠帘, 石 碏 对 江 淹 。
宵 征 方肃肃,夜 饮 已 厌 厌。
心 褊 小人 长 戚戚, 礼 多 君子 屡 谦 谦。
美 剌 殊 文, 备 三百五 篇 诗 咏;
吉凶 异 画,变 六十四 卦 爻 占。
悲对乐,爱对嫌,玉兔对银蟾。
注:
嫌:厌恶;埋怨;不满。
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嫌,恶也。杨亮注)——《荀子·正名》
王正嫌门大也。——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
身著青衫骑恶马,日驰三百尚嫌迟。——宋·王安石·《赠蔡肇秘校》诗
我那知这事,却来嫌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
凤姐见了他母子便嫌。——《红楼梦》第八四回
玉兔:又名月兔,传说居住在月亮上的广寒宫里,负责捣药。
银蟾:神话中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后人也把月宫叫蟾宫。唐朝李白《古朗月行》中有“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古代人民认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财致富。民间有刘海戏金蟾的传说。
醉侯对诗史,眼底对眉尖。
注:
醉侯:对好酒善饮者的美称。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因为酷爱喝酒,被称为“醉侯”。唐朝皮日休有“他年谒帝言何事,请赠刘伶为醉侯。”的诗句,另有唐人诗“若使刘伶为酒帝,也须封我醉乡侯”。
《晋书·刘伶传》: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纵情。)肆志(快意;随心;纵情。),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dàn mò,恬淡静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谓不赖言传而能意会。),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chā,铁锹。挖土的工具。)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chéng,《毛公注》曰:“酒病曰酲。”刘孝标注)。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进食;食用。)肉,隗(wěi,倾颓;倒塌。)然复醉。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rǎng mèi,捋上衣袖。常形容奋起貌。)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大意是说:刘伶字伯伦,是沛国人。身高六尺,容貌很丑陋。放纵情志,常常有宇宙细小、万物齐一的观念。沉默寡言,不随便与人交游,可是与阮籍、嵇康一相遇,便欣然神解,携手入竹林。当初不介意家产的有无。常常乘坐鹿车,带一壶酒,让人扛着锹跟着,他说:“我死了顺便把我埋了。”他忘却形骸就是如此。有次酒瘾发得厉害,向他妻子要酒喝。他妻子连酒带壶毁掉,流着泪规劝他说:“你喝酒太过分了,不是养生之道,一定要把它戒了。”刘伶说:“好!我不能自己禁止,只有当着鬼神发誓。你可以准备酒肉。”妻子依从了,刘伶跪着祈祷说:“天生我刘伶,以嗜酒出名。一饮就是一斛,喝五升才能解我的酒病。妇人的话,千万不能听。”接着又喝酒吃肉,不觉酩酊大醉。刘伶曾经酒醉后触犯俗人,那个人捋起袖子挥舞拳头扑上来。刘伶慢慢地说:“我身体弱小像鸡肋,不值得放您的拳头。”那个人笑着停下来。
诗史: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也泛指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唐朝杜甫的诗歌因为记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而他本人则被称为“诗圣”。
《新唐书·杜甫传》: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眼底:目下;现时。
珊枕剩,绣衾余,落雁沉鱼,眼底知何处?——《全元散曲·醉花阴·秋怀》
眼底安得常相乐,联床并辔今如昨?——明·何景明·《怀三吉士》诗
我本是,前生的罪孽,休看我这眼底风光,暗自悲伤。——《白雪遗音·岭儿调·迎新送旧》
眉尖:犹眼前;目前。
九州之内,商不安业,农不归耕,决专制之声阗于耳鼓,促瓜分之祸逼于眉尖。——宁调元·《癸丑狱中作》诗序
风飁飁(xí),雨绵绵,李苦对瓜甜。
注:
飁飁(xí):风大的样子。形容风,现在常用“习习”,指微风和煦的样子。如《诗经·邶风·谷风》中有“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绵绵: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
李苦:《世说新语》记载,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玩,看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上长满了李子。小朋友们都争着跑过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李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没人摘,一定是苦的。等摘下来一尝,果然像他说的一样。后来人们用“道旁苦李”指路边的苦李,走过的人不摘取。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瓜甜:秦朝的邵平曾经被封为东陵侯,秦朝灭亡后成为了普通百姓,家境贫寒的他就在长安城外种瓜,据说他种出来的瓜非常甜美,被称为“东陵瓜”。
《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
画堂施锦帐,酒市舞青帘。
注:
画堂:
(1).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
《汉书·成帝纪》:“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为世嫡皇孙。”颜师古注:“画堂,但画饰耳……霍光止画室中,是则宫殿中通有綵画之堂室。”
(2).泛指华丽的堂舍。
南朝梁简文帝《饯庐陵内史王修应令》诗:“迴池泻飞栋,浓云垂画堂。”
唐崔颢《王家少妇》诗:“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水浒传》第四五回:“此物只宜林下看,岂堪引入画堂中。”
锦帐:
(1).锦制的帷帐。亦泛指华美的帷帐。
汉伶玄《赵飞燕外传》:“为婕妤作七成锦帐。”
南朝陈徐陵《杂曲》:“流苏锦帐挂香囊,织成罗幌隐灯光。”
唐温庭筠《归国遥》词:“锦帐绣幃斜掩,露珠清晓簟。”
明唐寅《醉扶归;冬景》曲:“懒安排锦帐饮羊羔,只思量玉手拈蓍草。”
(2).借指郎官职位。
唐杜牧《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酒市:
(1).古代城中卖酒的市场。
《汉书·游侠传·萭章》:“酒市赵君都、贾子光,皆长安名豪,报仇怨养刺客者也。”
《后汉书·五行志二》:“承福殿火”。刘昭注引晋崔豹《古今注》:“﹝永和﹞六年十二月,雒阳酒市失火,烧肆,杀人。”
宋赵朴《成都古今记》:“正月灯市,二月花市……十月酒市。”
(2).酒家;酒店。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王成之藏李燮,为佣酒市。”
唐沈彬《结客少年场行》:“片心惆怅清平世,酒市无人问布衣。”
元张可久《醉太平·登卧龙山》曲:“半天虹雨残云载,几家渔网斜阳晒,孤村酒市野花开。”
青帘:
(1).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
唐郑谷《旅寓洛阳村舍》诗:“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
《宣和遗事》前集:“﹝政和六年﹞二月……又为村居、野店,酒肆青帘於其间。”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
(2).借指酒家。
宋辛弃疾《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炉》词:“多情白髮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明徐渭《饮枇杷园》诗:“红葵古盌碧蛆沉,南市青帘买却斟。”
清方文《与张季昭同寓赠此》诗:“日暮河桥芳草合,儘容携手到青帘。”
横槊赋诗传孟德,引壶酌酒尚陶潜。
注:
横槊赋诗传孟德:横槊赋诗是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宋朝苏轼《前赤壁赋》中有“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孟德,指魏武帝曹操。槊,古代兵器,杆儿比较长的矛。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袁绍等人,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逐步控制了朝政。在此情况下,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消灭孙权和刘备,实现统一全中国的霸业。战斗开始之前,曹操看到天气晴好,皓月当空,就召集大臣们一起饮宴。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官员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手持长槊,赋诗一首,就是著名的《短歌行》。其中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无树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是刺史刘馥说这首诗歌里面透露了不吉祥的意思,曹操趁着酒醉就把他给杀了。
引壶酌酒尚陶潜:引,拿。尚,崇尚,推崇。陶潜,即陶渊明。他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死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散文作品有《桃花源记》。他在《归去来兮辞》中有“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两曜(yào)迭(dié)明,日东生而月西出;五行式序,水下润而火上炎。
注:
两曜(yào):指日、月。曜,日月星的总称。
南朝梁任昉《为齐宣德皇后重敦劝梁王令》:“四时等契,两曜齐明。”
《旧唐书·张廷珪》:“则和气上通於天,虽五星连珠,两曜合璧,未足多也。”
宋陆游《春雨》诗:“羲和挟两曜,疾走不可遮。”
清陈苌《临终诗二首留别诸同志》:“两曜无停机,委运固其理。”迭(dié):交流,轮换。
五行:古代哲学概念,即水、火、木、金、土。古人认为这五种元素构成各种物质,可以用它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五行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
式序:亦作“式叙”。按次第;顺序。
《诗·周颂·时迈》:“明昭(犹“昭明”,光明,显著,此为发扬光大的意思。)有周,式序在位。”郑玄笺:“用次第处位。”
大意是说:无比荣光周大邦,按照次序来封赏。
《后汉书·朱穆传》:“议郎、大夫之位,本以式序儒术高行之士,今多非其人。”
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横见式叙,各授封爵,天下惆怅,人神共愤。”
唐杨炯《王勃集序》:“仰贯一以知归,希体二而攷远,为言式序,大义昭然。”
如对似,减对添,绣幕对朱帘。
注:
绣幕:绣花的帐幕。
珠帘:珍珠缀成的红色帘幕。
探珠对献玉,鹭立对鱼潜。
注:
探珠:传说古代有个靠编织蒿草帘为生的人,其子入水,得千金之珠。他对儿子说:这种珠生在九重深渊的骊龙颔下。你一定是趁它睡着摘来的,如果骊龙当时醒过来,你就没命了。事见《庄子·列御寇》。后以“探骊得珠”喻应试得第或吟诗作文能抓住关键。亦省作“探驪”、“探驪珠”。
《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纬萧:指编织蒿草。)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献玉:春秋时楚人卞和得宝玉,先后献给楚厉王、武王,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楚文王即位,和抱玉璞哭于荆山下,楚王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献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陆畅《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元好问《寄答飞卿》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玉屑饭,水晶盐,手剑对腰镰。
注:
玉屑饭:传说中用玉的碎屑做成的饭,吃了可以不生疾病。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记载,唐朝大和年间,郑仁本的表弟和王秀才去游览嵩山,天快黑的时候想要回去却迷路了。这时候他们听到树丛中有打鼾的声音,拨开树枝一看,见到一个穿着白衣服的人枕着一个包袱在睡觉。他们两人就走过去叫醒那个人,问他怎么能够走出去。那个人看了看他们,没有说话,又睡着了。他们又喊了几次,那人才坐起来,让他们坐到自己身边来。他们问那人是从哪里来的。那人说自己是月亮上修理月亮的,然后打开包袱,里面有斧子、凿子等工具,还有两包玉屑饭。那人把饭给了他们,说吃了它,虽然不能长生不老,但可以一辈子不生病。然后又给他们指明了出路,就消失不见了。
段成式《酉阳杂俎》:唐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常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罗越涧,境极幽夐,忽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衣甚洁白,枕一袱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无?"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多为日烁。其亚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子即一数。"因开袱,有斤凿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无疾耳。"乃起,与二人指一歧径,曰:"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水晶盐:一种晶莹明澈如水晶的盐,也叫水精盐。《佩文韵府》载,崔浩论事,皇帝大悦,赐给他御缥醪酒、水晶盐。
手剑:
(1).持剑。
《公羊传·庄公十二年》:“仇牧闻君弑,趋而至,遇之于门,手剑而叱之。”何休注:“手剑,持技剑叱骂之。”
《汉书·曹竟传》:“竟不受侯爵。会赤眉入长安,欲降竟,竟手剑格死。”
《后汉书·种暠传》:“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係。今常侍来无詔信,何以知非姦邪?今日有死而已。’”
(2).击剑。
唐段成式《剑侠传·老人化猿》:“越王问范蠡手剑之术。蠡曰:‘臣闻赵有处女,国人称之,愿王问之。’於是王乃请女……袁公问女曰:‘闻女善为剑,愿得一观之。’”
镰:钩镰,古代的一种武器,在长竹顶端装置弯刃,用以钩船、割绳。
燕巢依邃阁,蛛网挂虚檐。
注:
燕巢:
(1).燕子的窝。
晋干宝《搜神记》卷六:“魏黄初元年,未央宫中,有鹰生燕巢中,口爪俱赤。”
唐雍陶《秋居病中》诗:“荒簷数蝶悬蛛网,空屋孤萤入燕巢。”
明高启《读半山绝句有感因效其作》诗:“寺里园中总倦行,闲眠看得燕巢成。”
(2).比喻栖身的庐舍。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幸復燕巢,更全蚁命,垂恩良厚,图报实难。”
邃阁:深幽的楼阁。
清俞蛟《梦厂杂著;梦游天台山》:“及琳宫梵宇,邃阁幽轩,可以凭弔,可以讌游,歷歷如绘。”
清孔贞瑄《泰山纪胜;万仙楼》:“一天门,歷万仙楼,山路紆折,涧水瀠带,树木葱然,望之如重堂邃阁。”
虚檐:亦作“虚簷”。凌空的房檐。
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飞观神行,虚檐云构。”
隋江总《摄官梁小庙》诗:“虚簷静暮雀,洞户映光丝。”
唐杜甫《谒先主庙》诗:“虚簷交鸟道,枯木半龙鳞。”
宋黄庭坚《次韵高子勉》之一:“雪尽虚簷滴,春从细草回。”
夺槊至三唐敬德,弈棋第一晋王恬。
注:
夺槊至三唐敬德:敬德,指尉迟恭。尉迟敬德跟随李世民参与唐初统一战争,战功赫赫,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来被尊为门神。《旧唐书》记载,尉迟敬德善于夺取、躲避马槊,每当单人匹马冲进敌阵,敌人的马槊一齐刺来,始终不能刺到他,他还能夺过敌人的马槊,回手刺杀敌人。齐王李元吉也善于骑在马上使用马槊,听说尉迟敬德的本领后不以为然,要亲自比试,就让人拿掉马槊顶端的刀刃用槊杆比试。尉迟敬德说:“即使安上刀刃,您也刺不着我,所以请您不要拿掉,我的当然要拿掉刀刃。”双方比试,李元吉终究没有刺到他。李世民问尉迟敬德:“夺取马槊、躲避马槊,哪种更难些?”尉迟敬德回答说:“夺取困难些。”于是李世民命令他表演夺取李元吉手中的马槊。李元吉手执马槊刺杀尉迟敬德,但尉迟敬德没一会儿功夫就连续三次夺得了李元吉的马槊。李元吉一向骁勇,虽然口里赞叹,心里却深深感到耻辱。
《旧唐书·尉迟敬德 秦叔宝 程知节 段志玄 张公谨传》:敬德善解避槊,每单骑入贼阵,贼槊攒刺,终不能伤,又能夺取贼槊,还以刺之。是日出入重围,往返无碍。齐王元吉亦善马槊,闻而轻之,欲亲自试,命去槊刃以竿相刺。敬德曰:“纵使加刃,终不能伤,请勿除之。敬德槊谨当却刃。”元吉竟不能中。太宗问曰:“夺槊、避槊,何者难易?”对曰:“夺槊难。”乃命敬德夺元吉槊。元吉执槊跃马,志在刺之,敬德俄顷三夺其槊。元吉素骁勇,虽相叹异,甚以为耻。
奕棋第一晋王恬:奕,同“弈”,下围棋。王恬是东晋丞相王导的儿子,擅长围棋,在当时号称天下第一。
《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五(王导)》:王恬,字敬豫。年少好武,不为公门所重。王导见悦辄喜,见恬便有怒色。州辟别驾,不行,袭爵即丘子。性傲诞,不拘礼法。谢万尝造王恬,既坐,少顷,恬便入内。万以为必厚待己,殊有喜色。王恬久之乃沐头散发而出,据胡床于庭中晒发,神气傲迈,竟无宾主之礼。谢万怅然而归。晚节更好士,多技艺,善奕棋,为中兴第一。迁中书郎。帝欲以为中书令。王导固让,从之。除后将军、魏郡太守,加给事中,领兵镇石头。导薨,去官。俄起为后将军,复镇石头。转吴国、会稽内史,加散骑常侍。卒,赠中军将军,谥曰宪。
南浦客归,湛湛春波千顷净;西楼人悄,弯弯夜月一钩纤。
注:
南浦:
(1).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王逸注:“愿河伯送己南至江之涯。”
南朝梁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唐李贺《黄头郎》诗:“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王琦注引曾益曰:“南浦,送别之地。”
清曹寅《登署楼适培山至用东坡真州诗韵同赋》:“西风晴十日,南浦别经年。”
(2).词牌名。
唐《教坊记》有《南浦子》曲,宋词则借旧曲名另制新调。双调,分一百零二字平韵及一百零五字仄韵两体。宋人多填仄韵词。
(3).地名。在江西省南昌县西南,章江至此分流。
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捲西山雨。”聂文郁注:“本诗南浦……应是江西南昌西南的南浦。”
宋王安石《南浦》诗:“南浦随花去,迴舟路已迷。”
清宋琬《罗篁庵先生生日歌》序:“西山南浦,长吟帝子之高楼;白下长干,重启谢公之别墅。”
(4).古水名,一名新开港,在今武汉市南。
唐李白《江夏行》:“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王琦注引《太平寰宇记》:“南浦,在鄂州江夏县南三里……以其在郭之南,故曰南浦。”
湛湛:
(1).露浓貌。《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毛传:“湛湛,露茂盛貌。”
《初学记》卷十三引三国魏王肃《宗庙颂》:“湛湛甘露,济济醴泉,或涌於地,或降於天。”
明何景明《甘露颂》:“湛湛瀼瀼,既涂既溽。”
清孙枝蔚《贫农夏日吟》:“露湛湛兮晨出,月高高兮夜归。”
(2).深厚貌;浓重貌。
《楚辞·九章·哀郢》:“忠湛湛而愿进兮,妬被离而鄣之。”王逸注:“湛湛,重厚貌。”
唐韦应物《善福精舍示诸生》诗:“湛湛嘉树阴,清露夜景沉。”
宋刘克庄《贺新郎九日》词:“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3).聚集貌。
《楚辞·九辩》:“乘精气之摶摶兮,騖诸神之湛湛。”朱熹集注:“湛湛,厚集貌。”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纷湛湛其差错兮,杂遝胶輵以方驰。”颜师古注:“湛湛,积厚之貌。”
《晋书·挚虞传》:“前湛湛而摄进兮,后僸僸而方驰。”
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运天宫之法驾,啟天路之威神……湛湛奕奕,轔轔赫赫。”
(4).水深貌。《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王逸注:“湛湛,水貌。”
南朝梁武帝《逸民》诗之十一:“巖巖山高,湛湛水深。”
清陈廷敬《渡江见焦山有作怀林吉人》诗:“只有思君日夜心,长江湛湛东流水。”
(5).清明澄澈貌。
《艺文类聚》卷八引晋庾肃之《水赞》:“湛湛涵渌,清澜澄濬。”
南朝梁江淹《清思》诗之三:“秋夜紫兰生,湛湛明月光。”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湛湛青天则俺识,三十六丈零七尺。”明无名氏《华筵趣乐谈笑酒令·讥争坐席》:“诗曰:‘秋波湛湛甚分明,识书识宝识金银。’”
(6).深切貌。
唐皇甫湜《伤独孤赋》:“涕浪浪以相接兮,痛湛湛而不移。”
逢对遇,仰对瞻,市井对闾阎(lǘ yán)。
注:
仰:抬头;脸向上。
瞻:往上或往前看。
市井:
(1)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其得名之由,有数说。
《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尹知章 注)
什一行而颂声作矣。(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汉 何休 注)——《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而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也。张守节 正义)——《史记·平准书》
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凡言市井者,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故总而言之也。颜师古 注)——《汉书·货殖传序》
俗说: 市井,谓至市者当于井上洗濯其物香洁,及自严饰,乃到市也。——汉·应劭·《风俗通》
《水浒传》: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料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2)街头;街市。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3)指商贾。
《史记·平准书》: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闾阎(lǘ yán):
(1).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
《史记;平準书》:“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唐白居易《湖亭望水》诗:“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以臣所见,闾阎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贵,小民奔走拮据,艰於生计。”
(2)泛指民间。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甘茂起下蔡闾阎,显名诸侯,重彊齐楚。”
《梁书·处士传·何胤》:“顷者学业沦废,儒术将尽,闾阎搢绅,尠闻好事。”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五:“皆言衣食于官久,不愿为农,又皆习弓刀,一旦散之闾阎,必皆为盗贼。”
章炳麟《驳建立孔教议》:“未尝普施闾阎,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
《史记李斯列传论》:“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
唐刘禹锡《同州谢上表》:“闾阎凋瘵,远近共知。”
投簪对结绶(shòu),握发对掀髯。
注: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晋陆机《应嘉赋》:“苟形骸之可忘,岂投簪其必谷。”
《云笈七籤》卷一○七:“粗得山水,便投簪高迈。”
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二子之名既就,一生之愿已酬,当投簪海岸,驾橇山林。”
清金农《题青林沟所居》诗:“尘坌炎光昼已空,投簪久羡濯缨翁。”
结绶(shòu):佩系印绶。谓出仕为官。
《汉书·萧育传》:“﹝萧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唐皇甫冉《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我来结绶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
明梁辰鱼《浣纱记·不允》:“结绶金马庭,高议云台上。”
握发:《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记载,周公姬旦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意思是:我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现今成王的叔叔,于整个国家也不是身份轻贱之人。但是我尚且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去人才,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可以自己的身份轻慢士人。后来用"三握发"比喻礼贤下士,悉心招揽人才。
掀髯:笑时启口张须貌;激动貌。
宋苏轼《次韵刘景文兄见寄》:“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宋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掀髯啸,有鱼龙鼓舞,狐兔悲嗥。”
清唐孙华《寿周砾圃七十》诗:“偶逢时事一掀髯,往往谈言亦微中。”《天讨·光武〈河南讨满洲檄〉:“岳忠武有知,应亦掀髯於荡水之阴矣。”
张绣幕,卷珠帘,石碏(què)对江淹。
注:
石碏(què):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左传》中有《石碏谏宠州吁》一文,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卫庄公娶了漂亮的庄姜为妻,但庄姜却没有生儿子,她就把戴妫的儿子作为自己的儿子。卫庄公的另一个爱妾生了公子州吁,卫庄公十分宠爱他。州吁喜欢军事,庄公也不禁止,庄姜很厌恶他。于是石碏就规劝庄公:“我听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淫荡、逸乐,就是走向邪路的开端。这四个方面的产生,都是宠爱和赏赐太过的缘故。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应该定下来;要是还没有,这样就会引导他造成祸害。受宠爱而不骄傲,骄傲了而能受压制,受了压制而不怨恨,有怨恨而不为非作歹的人,是很少有的呀。再说卑贱的妨害高贵的,年少的欺负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的挑拨旧的,地位低的压着地位高的,淫乱的破坏有礼义的,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逆理的事。君主行事公正适宜,臣子服从命令,父亲慈爱儿子,儿子孝顺父亲,哥哥爱护弟弟,弟弟敬重哥哥,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顺礼的事。不做顺应礼义的事去做违背礼的事,就会招致祸害。做君主的应尽力除掉祸害,现在却反而招致祸害的到来,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庄公不听。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他,但是禁止不住。后来,石碏大义灭亲,杀掉了石厚。
江淹:字文通,南朝政治家、文学家,曾在宋、齐、梁三朝为官。江淹的代表作品是《别赋》。“江郎才尽”中的江郎就是他。话说江淹才华横溢,在当时非常出名。他在担任宣城太守时被罢官,回家的路上曾在冶亭投宿。晚上睡觉时梦见一个美男子男子自称是大名鼎鼎的郭璞。郭璞对江淹说:“我有一枝笔在你这儿放了多年,请还给我。”江淹从怀里摸出一枝五彩笔递给了他,从此以后再写诗完全写不出好句子了。当世人说他已经才尽了。
宵征方肃肃,夜饮已厌厌。
注:
宵征方肃肃:《诗经·召南·小星》中有“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宵征,夜晚出行。肃肃,疾速的样子。
夜饮已厌厌:《诗经·小雅·湛露》中有“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厌厌,安逸的样子。
心褊(biǎn)小人长戚戚,礼多君子屡谦谦。
注:
褊(biǎn):指心胸、气量、见闻等狭隘。亦指性情急躁。
戚戚:忧惧貌;忧伤貌。
《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谦谦(qiān qiān):谦逊貌。
汉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二女承事舜於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
宋陈傅良《祭苏训直文》:“某幸兹为寮,情相后先,即之谦谦,听之便便,一日不见,而我弃捐。”
另通“慊”,有满足;快意之意。读作qiè qiè。
元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二折:“赢了的似那无声之乐,无故生欢,讴歌小令,鼓腹忻然,巧言相戏,冷语相搀,精神抖擞,语话谦谦。”
明沈璟《义侠记;止观》:“意谦谦,愁容变喜,宾主两无嫌。”
美刺殊文,备三百五篇诗咏;吉凶异画,变六十四卦爻占。
注:
美刺:赞美和批评。多用于诗文。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篇章以陈美刺,论难以覈有无。”
《诗·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唐孔颖达疏:“至於变诗美刺,各於其时,故善者言美,恶者言刺。”
唐白居易《策林·议文章》:“今褒贬之文无覈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
明刘基《书绍兴府达鲁花赤德政诗后》:“予闻《国风》《雅》《颂》,诗之体也;而美刺风戒,则为作诗者之意。”
殊文:不同形体的文字。
南朝梁沈约《齐太尉王俭碑》:“殊文共会,异軫同归,堆案盈几,充庭满室,随方引应,断决如流。”
《通志·六书略》:“观《古今殊文》与《一代殊文》,则知先儒以义理説文字。”
三百五篇:指《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据说经过孔子删定。
画:这里指卦象。
六十四卦:相传伏羲创制八卦,后来周文王推演成六十四卦,每个卦由六个爻组成,根据爻的变化来判断吉凶,即爻占。
主播简介:
图文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