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28 覃

文化   2025-01-27 21:42   河南  

shí sān tán


qiān duì bǎiliǎng duì sān , běi duì tiān nán


佛堂fótáng duì xiān  dòngdào  yuàn  duì chán ān 。


shān  dàishuǐ  lánxuě lǐng duì yún tán 。


fèng fēi fāng huì huì , shì  dān dān 。


chuāng xià shūshēng shí fěng  yǒngyán qián jiǔ  dān hān


bái cǎo mǎn jiāo ,qiū  zhēng rén zhī 


绿 sāng  yíng  ,chūn shí gòng  nóng zhī cán


jiāng  duì  , duì kān bèi duì ēn zhào


权衡quánhéng duì 尺度chǐdù, xuě  duì yún ān 。


ān  zǎo , 沿yán tíng  gān, 不愧búkuì duì  jiàn 。



wèi zhēng  néng zhí jiànwáng  yǎn shàn  清谈qīngtán


  zhāi  cóng  shān běidān  chuán lái  hǎi nán


rǎng  fēi jūn  suǒ wéi ,dān  dāng  yuè  ;


yǎng  shì shān  gōng zhī zhì ,zhǐ 用  yòng 朝 cháo sān 。


zhōng duìwài ,běi duì nánbèi duì   nán


 shān  duì jùn jǐngjiàn  duì yán gān 。


qiān  bǎi , èr wéi sānwèi shàng duì zhōu kān


hǎi mén fān  làngshān shì 拥  yōng qíng lán


xīn  zhí tóu gōng zhùjiùjiāo yóu tuō 馆 guǎn rén cān


wén zài yān tōng , yǒng  bīng  hán guò shuǐ


yǒng   zhīqīng  zhě shèng lán


下卷 十三 覃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

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

注:

佛堂

(1).佛所住的堂殿。

《毗奈耶杂事》卷二六“即以右足踏其香殿”唐义浄注:“西方名佛所住堂为健陀俱知。健陀是香,俱知是室。此是香室、香台、香殿之义。不可亲触尊颜,故但唤其所住之殿,即如此方玉阶、陛下之类。然名为佛堂、佛殿者,斯乃不顺西方之意也。”

(2).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

清陈维崧《江城子·鲍让侯载酒泛舟小泊城南诸寺纪所见》词:“蓦遇娇红澹粉佛堂边。恰似湿云倚一朵,扶不定,竹栏前。”

仙洞

(1).仙人的洞府。

后蜀阎选《浣溪沙》词:“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

宋无名氏《贺新郎·庆生日子纳妇》词:“想蓬莱、仙洞又献,长生真箓。”

(2).借称道观。

唐白居易《春题华阳观》诗:“帝子吹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华阳。”原注:“观即华阳公主故宅。”

道院:道士居住的地方。

五代王周《道院》诗:“白日人稀到,帘垂道院深。”

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你们寻所道院,趁早安歇罢。”

冯至《蝉与晚祷》:“在他仅有的两间大的小屋内,将屋门关闭,把自己禁锢起来,好像道院中的苦行者。”

禅庵:禅房;佛寺。

唐温庭筠《赠越僧岳云》诗:“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

宋王禹偁《牡丹》诗:“仙娥喧道院,魔女逼禪庵。”

山泼黛,水挼ruó)蓝,雪岭对云潭。

注:

泼黛:谓一片墨绿。黛: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用以画眉。也代指妇女眉毛。

唐顾况《华山西岗游赠隐玄叟》诗:“羣峯鬱初霽,泼黛若鬟沐。”

宋黄庭坚《诉衷情》词:“山泼黛,水挼蓝。”

挼(ruó)蓝: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挼(ruó)同“捼”。揉搓;摩挲。

唐白居易《春池上戏赠李郎中》诗:“直似挼蓝新汁色,与君南宅染罗裙。”

宋周邦彦《蝶恋花·柳》词:“浅浅挼蓝轻蜡透,过尽冰霜,便与春争秀。”

元张养浩《普天乐》曲:“水挼蓝,山横黛,水光山色,掩映书斋。”清陈维崧《浣溪沙·癸丑东溪雨中修禊》词:“春水挼蓝接远汀,晚山愁黛矗银屏。”

雪岭

(1).积雪的山岭。

唐卢纶《从军行》:“雪岭无人跡,冰河足雁声。”

唐慧净《杂言》诗:“沙河雪岭迷朝径,巨海鸿崖乱夜津。”

(2).即雪山。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

唐鲍溶《怀惠明禅师》诗:“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

明太祖·《谕僧纯一》昔释迦之为道,孤处雪岭,于世俗无干。

(3).即今四川岷山。

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叶葱奇疏注:“雪岭,即指此雪山,即今岷山。”

唐杜甫《对雨》诗:“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仇兆鳌注:“鹤曰:‘《九域志》:雪岭距威州二百六十里。威即维州。’《高适传》:‘适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东西两川,当合为一,即雪岭也。’”

(4).比喻巨浪。

宋周密《武林旧事·观潮》:“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綫,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云潭:温泉潭。上有蒸气如云,故称。

《文选·鲍照〈苦热行〉》:“汤泉发云潭,焦烟起石圻。”李善注:“王歆之《始兴记》曰:‘云水源泉,涌溜如沸汤,有细赤鱼出游,莫有获之者。’焦烟,盖热气也。《南越志》曰:‘兴宁县有热水山焉,其下有焦石,敲蒸之热,恒数四丈。’”

凤飞方翙翙huì),虎视已眈眈(dān)。

注:

翙翙(huì)

(1).鸟飞声。

《诗·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郑玄笺:“翙翙,羽声也。”

宋叶适《鹿鸣宴诗》:“朝阳羽翙翙,春梧緑蕤蕤。”

(2).多;众多。

·袁康·《越绝书·请籴内传》:“申胥为人臣也,辨其君何必翙翙乎?”张宗祥校注:“翙翙,多也……此指胥言之多。”

清钱谦益《萧公神道碑》:“王多吉士犹贤人。,翙翙簌簌。

眈眈dān):威视貌;注视貌。

虎视眈眈,其欲逐逐dí)——《易·颐》

烈烈黥布,眈眈其眄。——·陆机·《汉高祖功臣颂》

双剑龙飞脱宝函,将军扼腕虎眈眈。——·《精忠记·天策》

女笑曰:“眈眈视妾何为?”——·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姐》

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醺酣xūn hān)

注:

讽咏:讽诵吟咏。出自张华《博物志》。

·张华《博物志》卷十:“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听诵诗书讽咏之音,不听淫声,不视邪色。”

·海瑞《训诸子说》:“圣贤以识真诲人,其说备在方册,踊跃於讽咏,而不能以自已。”

·黄鷟来《和陶饮酒》序:“所居东偏小室,设榻帷额中尽书元亮先生《饮酒诗》,朝夕讽咏,有会於心,爰用追和,以志所怀。”

:背诵。亦泛指诵读,诵念。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郑玄注——《周礼·春官·大司乐》

〔延笃〕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之,典深敬焉。——《后汉书·延笃传》

余总角之岁,就学于乡先生,授经之外,日讽律诗一章。——·王禹称·《孟水部诗集序》

少不讽,壮不论议,虽可,未成也。讽谓就学讽《诗》《书》也。

杨亮注——《荀子·大略》

南行诗一卷,舒忧娱悲,杂以瑰怪之言,时俗之好,以讽于口而听于耳也。——·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

真经讽,谨把祖师清规奉,处女闺阁一样同。讽即诵念。王季思等注——·孔尚任·《桃花扇·栖真》

醺酣(xūn hān)

(1).酣醉貌。

唐杜牧《郡斋独酌》诗:“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

宋范仲淹《览秀亭诗》:“开樽揖明月,席上皆应刘。敏速迭唱和,醺酣争献酬。”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四折:“呀!微臣最小胆,则待逐日醺酣。”

(2).谓天气温暖困人。

宋黄庭坚《诉衷情》词:“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注:

白草:牧草。干熟时呈白色,故名。

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乾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颜师古 ——《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岑参·《过燕支寄杜位》诗

云间白草开边陇,山上朱楼压郡城。——·梅尧臣·《送李泾州审言》诗之二

征人:远行的人。

勖哉征人,在始思终。——晋·陶潜·《答庞参军》诗

古涧随山转,征人趁水行。——宋·楼钥·《荆坑道中》诗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bèi)对恩覃tán)

注:

覃(tán):广施(恩惠)

南朝·宋·谢灵运《辞禄赋》:荷赏延之渥恩,在弱龄而覃衷。

《旧唐书·王承宗传》:顺阳而布泽,因雷雨以覃恩(广施恩泽。旧时多用以称帝王对臣民的封赏、赦免等。)。

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

注:

尺度:指计量长度的定制。引申为准则、法度,规定的限度。

权衡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秤锤;衡,秤杆。

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礼记·深衣》

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人之所以信者,手足耳目也,目识多寡,手知轻重,然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计者,必付之于度量与权衡。——·苏轼·《徐州莲华漏铭》

云庵:亦作“云菴”。建造在高山顶上的房舍。

唐陆龟蒙《秋日遣怀十六韵寄道侣》:“药鼎高低铸,云庵早晚苫。”

宋苏轼《初自径山归述古召饮介亭以病先起》诗:“惯眠处士云菴里,倦醉佳人锦瑟旁。”王文诰题注:“祖无择所作介亭,在山之极巔排衙石处。”

元李存《题云庵》诗:“夜宿云菴中,白云满床头。”

安邑枣,洞庭柑,不愧对无惭。

注:

安邑枣:安邑是地名,在现在的山西省夏县,以出产红枣著称。《汉书》: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

洞庭柑:洞庭指苏州太湖中的洞庭山,以出产柑橘著称。

魏征能直谏,王衍善清谈。

注:

魏征能直谏:魏征,也作魏徵,唐朝人。魏征早年参加瓦岗起义,后来归降唐朝,辅佐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归顺唐太宗李世民。他以直言敢谏著称,曾多次对唐太宗直言进谏,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主张,对李世民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死后谥号“文贞”,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魏征的代表作品是《谏太宗十思疏》。谏,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直谏,耿直进谏。

王衍善清谈:王衍字夷甫,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史书记载,他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在当时非常有名。王衍曾经担任尚书令、尚书仆射、司空、司徒等职务。他位高权重,却不思为国,遭时人鄙夷,最终被石勒所杀。著名的阿堵物”(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阿堵物,意即钱。“阿堵”为六朝时口语“这个”意,“物”为“东西”意,“阿堵物”表示“这个东西”,指对钱财的蔑称。的典故与他有关。清谈指魏晋时期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

注:

紫梨:《洞冥记》记载,涂山之北,有梨大如斗,色紫。千年一花,冬月乃实之。有膏,食者身轻。亦曰紫轻梨。

丹荔:荔枝属无患子科。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

rǎng)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养狙(jū)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注:

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孟子》中记载,孟子和宋国大夫戴盈之谈论赋税的事情。戴盈之认为当年不能办到征收十分之一的税收,要先减少,等以后再做。孟子讲了个故事,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偷他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偷鸡的人说:‘请允许我减少偷鸡的次数,每月偷一只鸡,等到第二年,就停止(偷鸡)。’如果知道这是不道德的,就赶快停止,何必要等到来年呢?"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戴盈之(人名,宋国大夫。)曰:“什一(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去关市(位于交通要道的市集。)之征,今兹(zī)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兹(zī):年。以“兹”为“載”之假借字,其说云:“兹字無年歲義,凡年歲云兹者,皆假为載。《爾雅·釋天》云:‘載,歲也。’兹載古同音,故得通假矣。”见《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之部古韵证》。

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兹,年也。高诱注——《吕氏春秋·任地》

昔岁五谷登衍,今兹蚕麦善收,其大赦天下。——《后汉书·明帝纪》

去岁冬初,国学之老博士耳,今兹首夏,将亚蒙司。——南朝 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

攘(rǎng)盗窃;窃取。

取人牛马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墨子·非攻上》

武后乘唐中衰,操杀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新唐书·狄仁杰郝处俊等传赞》

生平不敢攘他人之著作以为己有也。——·周亮工·《与张瑶星书》

养狙jū)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狙(jū),猕猴。《庄子》中记载,宋国有个老头(狙公)喜欢猴子,养了很多。后来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了,他就跟猴子们说早上给你们三个橡果,晚上给你们四个,怎么样?猴子们很生气。于是老头又说那早上给你们四个橡果,晚上给你们三个,怎么样?猴子们就很高兴地同意了。成语“朝三暮四”出于此处,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授;给与。)芧(xù,木名。即橡树,栎的一种。也指橡实。),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中对外,北对南,贝母对宜男。

注:

贝母:药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

宜男

(1).旧时祝颂妇人多子之辞。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韦庶人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熊枕宜男。”

(2).谓多子。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神宗此时前星未耀,正急的是生子一事。见说拾得一个孩子,也道是宜男之祥。”

清昭槤《啸亭杂录;满洲跳神仪》:“其巫用铜铃繫腰以跳舞之,以铃坠为宜男之兆焉。”

(3).指宜男草。

三国魏曹植《宜男花颂》:“草号宜男,既曄且贞。”

《齐民要术·鹿葱》引晋周处《风土记》:“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莲。怀姙人带佩,必生男。”

元吴弘道《青杏子;闺情》套曲:“绿树成阴和烟暗,近香街羞对宜男。”

明李东阳《馈萱邃庵太宰侑以一诗》:“雨后宜男色更深,采来新自玉堂阴。”

移山对浚jùn)井,谏苦对言甘。

注:

移山: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北山愚公举家移太行、王屋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寃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旧唐书·哀帝纪》壬寅,敕:‘前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司空图俊造登科,朱紫升籍,既养高以傲代,类移山而钓名。’”

浚(jùn)井:挖井。浚(jùn):疏浚;深挖。舜的父亲瞽叟和弟弟象想杀害舜,就让舜去挖井。舜早有防备之心,因此在挖井时顺便挖了一个暗道,可以从旁边的井口出去。舜挖井越来越深,瞽叟就和象一起倒土来填井,想活埋了舜。可舜从暗道逃出去了。

谏苦:苦苦进谏。

言甘:甜言蜜语。有成语“币重言甘”,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千取百,二为三,魏尚对周堪。

注:

千取百:《孟子》中有“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意思是万中取千,千中取百,不能算是不多了。如果把义放在后面把利放在前面,不全部夺取是不会满足的。

二为三:《庄子.齐物论》:“一与一为二,二与一为三。”

魏尚:西汉时期将领。魏尚在汉文帝时担任云中太守。他镇守边陲,防御匈奴,作战有功。后因上报朝廷的杀敌数字与实际不符,相差六颗头颅,被削职查办。郎中署长冯唐认为对魏尚的处理不当,当面向皇上直谏,文帝派冯唐手持符节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过,恢复了他云中太守的官职。

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私人应得的生活费,即俸禄。,五日一椎chuí,用椎打击。)牛,飨宾客军吏舍人对亲近属下或门客的通称。,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平民的子女。亦指平民百姓。,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尺籍伍符:泛指军中的规章条令。尺籍:用来记录斩敌首级之功的一尺长木板。伍符:用来约束部队的战士花名册。五人为伍。?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上功莫府:向上级衙门报功。莫,通“幕”。,一言不相应一句话不相符合。指所报的数目与实际斩获的数目不合。,文吏以法绳之文吏:死守条文的司法官。绳:纠正;制裁。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有功将士的奖赏不能获得,而文吏舞文弄法反受信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汉代刑罚之一。处轻罪犯以一年苦役。按,男为戍罚作,女为复作,皆一岁。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周堪:字少卿,西汉人,曾经和萧望之、刘向、韦玄成等于长安未央宫北的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是著名的学者。其弟子许商为西汉著名经学家,著有《五行论》等。

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

注:

海门:《广兴记》海门山在台州府城,东南枕海。

山市:潇湘八景内有山市晴岚一景,在湘潭昭山之上。

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唐郑谷《华山》诗:“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

宋周邦彦《渡江云》词:“晴岚低楚甸,暖回鴈翼,阵势起平沙。”

明刘基《郁离子·玄豹》:“暖霭晴岚,山蒸泽烘,结为祥云。”

:山林中的雾气。

滔滔积水,袅袅霜岚。——南朝·齐·谢朓·《临楚江赋》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诗

轻岚浮野树,凉雨过淮天。——·萨都剌·《过采石驿》诗

新缔直投公子纻zhù),旧交犹脱馆人骖(cān)。

注:

新缔直投公子纻(zhù):缔,结合;交结。投,献,赠送。公子指公子季札。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王子),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等,他品德高尚,曾经多次受到孔子的称赞。季札出使郑国之时,见到了子产。他们一见如故,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心之交。季札赠送给子产吴国生产的白色丝绢织成的大带,子产回赠给他郑国生产的苎麻做的衣服。纻,纻衣,苎麻做成的衣服。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大带也。吴地贵缟,郑地贵纻,故各献已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缟,古老切。徐,古到切,缯也。纻,直吕切。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侈,谓伯有。伯有春秋时郑大夫良霄的字。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驷带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郑人互相惊扰,以为“伯有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之以礼。不然,郑国将败。

旧交犹脱馆人骖cān):骖,古代指驾在车辕两旁的马。《礼记》记载,孔子到卫国时,得知曾经接待过自己的管理馆舍的人死了,正在办丧事。于是孔子就前去吊唁,并把自己车上的骖马作为礼物送给死者家属。

出自《礼记·檀弓上》:孔子之卫,遇旧馆人(古代掌管馆舍的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tuō cān,解下驾车的马。说,通“脱”。)而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之(赙,助丧用也。马曰骖。税,本又作说,同,他活反,徐,又始锐反,下及注同。骖,七南反。夹服马也。腓,芳非反。),子贡曰:“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于旧馆,无乃已重乎?”(言说骖大重,比于门人,恩为偏颇。颇,破多反。)夫子曰:“予乡者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遇,见也。旧馆人恩虽轻,我入哭见主人,为我尽一哀,是以八恩待我,我为出涕。恩重,宜有施惠。),予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

文在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注:

文在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文达指盖文达,唐代大儒,“贞观十八学士”之一。淹通,精通,学识广博通达。盖文达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春秋三传》。有一次,刺史窦抗召集儒生们跟他进行辩论。当时大儒刘焯、刘轨思、孔颖达等人均在现场。文达对答如流,窦抗觉得好奇,问他是跟着谁做学问的。刘焯说这个人的学问,出于自然,并无门户之见。窦抗感叹:“可谓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也”。

出自《旧唐书》:盖文达,冀州信都人也。博涉经史,尤明三传。性方雅,美须貌,有士君子之风。剌史窦抗尝广集儒生,令相问难,其大儒刘焯、刘轨思、孔颖达咸在坐,文达亦参焉。既论难,皆出诸儒意表(谓意料之外。),抗大奇之,问曰:“盖生就谁受学?”刘焯对曰:“此生岐嶷(qí nì,形容幼年聪慧。嶷:幼小聪慧。亦指幼年。),出自天然,以多问寡(指有才干、学识丰富的人虚怀若谷,敢于向没才干、学识少的人请教。),焯为师首(我刘焯是他为首的老师)。”抗曰:“可谓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也。”

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永和指北魏时期的李谧。他少年时期就喜爱学习,后来学问渊博。李谧曾经拜小学博士孔璠为师,多年以后,孔璠却又向李谧请教。李谧的同学们当时编写了歌谣说:“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博雅,学识渊博,品位高雅。

出自《北史.李谧传》:谧字永和,少好学,周览百氏。初师事谓拜某人为师或以师礼相待。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小学先学文字,故名。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博士古代学官名。孔璠fán,美玉,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向人请教学业。。同门生为之语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通晓经术。

主播简介:

姜林杉(姜虹) ,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江苏省播音主持委员会副主任、播音指导、普通话测试员、语言表演考级考官,“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语文课文”“美德少年”等示范朗读者,编著《口才与朗诵——综合训练手册》(启蒙篇、基础篇共6册,针对幼儿和中小学生)《口才与朗诵——综合训练汇编》(针对高中生、教师和成人爱好者)《青少年普通话基础实践手册》等。抖音、视频号:姜林杉


图文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诗词文欣赏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