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芯片战场:中国对英伟达亮剑,崛起与反击
【中国经济网】12月9日晚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因英伟达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英伟达公司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0〕第16号),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英伟达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荣茂观察】
随着芯片反击战的第四轮措施强势出台,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此时选择对英伟达这一芯片巨头采取行动?这绝非一时冲动,而是中国在芯片领域长期隐忍、厚积薄发后的有力回击。
先看前三轮措施的凌厉攻势:12月3日,四大协会齐发声,“美国芯片不再安全可靠,国内企业谨慎购买”,这是对美国芯片霸权的公然质疑,也是给国内企业敲响的警钟。紧接着,大力加强自主研发投入,集中全部力量向着关键技术瓶颈冲锋,誓要在芯片的核心技术领域撕开一道口子。随后,对美芯片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那些妄图凭借垄断地位肆意掠夺中国市场的行径,再也不能得逞,市场竞争秩序必须被规范,公平竞争才是商业的王道。而如今这第四轮反击,联合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抵制美芯片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中国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在全球芯片战场上拉起了反抗的联盟。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在芯片领域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中国有了自己的底气,有了重大突破,不再需要看美国芯片企业的脸色行事,不再受制于那所谓的技术封锁。
然而,尽管英伟达在芯片界享有盛誉,其某些行为却令人不齿。中国市场对它而言,本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从其财报数据就能清晰看出,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大陆(含香港)营收高达115.7亿美元,占其收入大盘的12.7%。然而,它却恩将仇报,最先进的GPU紧紧攥在手中,不肯卖给中国,而将次等的GPU高价倾销,妄图榨干中国市场的每一滴油水。更过分的是,它一边在中国市场大把捞金,一边却跑到越南去建AI研发中心,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吃里扒外?吃着中国的饭,却砸着中国的锅,简直是商业世界里的叛徒,怎能不狠狠制裁它?
回顾往昔,或许是出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考量,中国对英伟达的诸多小动作曾选择了容忍。但如今,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公事公办便是对它反制。对英伟达的打击,必须稳、准、狠。也告知某些外资企业,凡是那些不与中国合作,甘愿为美国芯片霸权充当帮凶,或是根本不可指望的,都要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就像某台湾商人,口出狂言说是台湾赏给大陆饭吃,却全然忘记是大陆庞大的市场养活了他们,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他们不知感恩,反而砸中国的碗,现在就是让他们认清现实的时候,到底是谁在支撑着他们的生计。
有人担心,一旦对英伟达出手,外企跑了会导致很多人失业。这种担忧实在是杞人忧天。一鲸落,万物生。一个垄断企业的倒下,必然会有无数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企业崛起替代它。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新旧交替的历史潮流。
若英伟达因中国立案调查而对我国断供,中国也早已备好应对之策,在加速国产芯片研发与创新方面,政府和企业必须双管齐下,加大投入力度。
比如增加科研项目经费支持,为芯片研发注入强大的资金动力;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则能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国产芯片的性能与质量,逐步实现高端芯片自主可控;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吸引人才投身芯片研发制造;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手段,让海外高端人才看到回国发展的机遇,鼓励他们回流,也要重视国内人才的培养,充实研发力量,打造一支芯片领域的“铁军”。
同时,完善芯片产业链布局同样刻不容缓。加强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的协同合作,建立产业联盟,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攻克技术瓶颈,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打造一条完整且高效的芯片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与协同效应。并且推动芯片制造工艺升级,支持芯片制造企业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提升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从而满足国内市场对芯片日益增长的需求。
当然,这一切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政府应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扶持芯片产业茁壮成长。对芯片研发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研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解决企业资金难题。还要制定芯片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明确发展目标与重点方向,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让芯片企业能够安心创新、放心发展。
总之,我认为,无需十年八年,中国的半导体芯片必将如同现今的中国电动汽车一般,在全球市场上备受瞩目、大放异彩。因为中国的科研攻关实力有目共睹,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更是不容置疑!
二、美国还是那一套,典型的“既要又要”
【观察者网】当地时间12月7日,雷蒙多在里根国防论坛上建议道,特朗普政府应该继续保持拜登政府的对华姿态,即与中国在贸易上合作,但在人工智能芯片等尖端技术出口上继续实施限制。她宣称,人工智能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美国在这项技术上对中国的主导地位是一个关键优势,出口管制可以确保美国及其盟友对最危险技术的控制,将中国排除在外。
【荣茂观察】
美国部分政客在国际舞台上的无端指责与恶意抹黑,尽显其霸权思维与冷战遗风。雷蒙多与奥斯汀在里根论坛的发言便是这种行径的典型体现,其言论充斥着对中国的偏见与不实之词。
奥斯汀宣称美国国防实力强大且军队旨在打赢战争,并将中国描述为“咄咄逼人”、“恃强凌弱”且欲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反而是美国,其军舰、侦察机、航母频繁现身中国周边,在菲律宾、日本等地进行针对性部署,这种耀武扬威的军事存在,究竟是谁在威胁谁?中国一直坚定地维护联合国秩序,倡导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所谓“重塑国际秩序”不过是美国为遏制中国而编造的谎言。
雷蒙多则在论坛上建议特朗普继续保持拜登政府对华姿态,在贸易上有限合作,在人工智能芯片等尖端技术出口上实施限制,声称要“确保美国掌控危险技术”并将中国排除在外。她无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妄图以技术封锁阻碍中国发展。但中国科技的进步是依靠自身的创新能力与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美国的这种行径只会激发中国自主创新的决心与动力,历史已多次证明,外部封锁难以阻挡中国前进的脚步。
美国政客的这些言论,其背后是美国妄图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的狭隘心态。他们害怕中国的崛起会动摇美国的全球主导权,害怕美国最后一项科技霸权被中国超越,于是不惜颠倒黑白,制造对立。但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开放、合作的发展,中国无意与美国争霸,而是希望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发展机遇。倘若美国继续秉持这种错误的对华认知,执迷于围堵打压政策,不仅会损害中美两国的利益,也将破坏全球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国际社会看得清清楚楚,美国这种霸权行径不得人心,也不会得逞。我们呼吁美国政客摒弃冷战思维,以理性、客观、平等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发展,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经济发展的分析
【综合新闻】12月7日,有学者表示,中国在发展经济中有三大问题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哪三大问题呢?其一,那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要与经济活动相匹配,过度建设是资源浪费。其二是,拓展增量经济是走出内卷的重点,而增量经济的未来增长要靠科技创新,中国对技术的监管不能过度。其三是,制度改革也要跟上,制度不改革将造成新质生产力的白白流失。
【荣茂观察】
这三点值得深入解析。
基础设施建设的正面效应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历程的精准总结,更是对未来持续增长的基石性认可。的确,基础设施的完善如同经济血脉的疏通,促进了人力、物力、信息的自由流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然而,大基建背后存在隐忧——重复与低效投资,这不仅是对财政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对发展潜力的过度消耗。
因此,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与质量,成为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这要求我们在规划与执行上更加科学、精准,避免盲目扩张,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带来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同时,高科技导向才是实现经济持续繁荣、民众生活富裕的关键。高科技不仅意味着生产力的飞跃,更是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利器。但高科技的发展绝非无序野蛮生长,监管的介入尤为重要。这里的监管,不是束缚创新的枷锁,而是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导航灯。监管需与时俱进,既要防范风险,又要鼓励创新,避免一刀切式的简单粗暴,确保技术进步与社会福祉并行不悖。
更为深远的是,我们需要明白法治对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法治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守护神,更是公平竞争的保障。它要求法律之剑保护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公平竞争,享受平等的市场准入和金融服务。法治环境的优化,将直接促进市场环境的净化,激发经济活力,释放内部挖潜的巨大能量。在全球经济格局日益复杂的今天,一个健全、公正、透明的法治体系,是我们抵御外部风险、应对内部挑战的最强后盾。
综上,高效基建、高科技监管与法治护航,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勾勒出中国经济新飞跃的宏伟蓝图。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必须紧握这三把钥匙,以开启更加辉煌的经济篇章。
-----------------------
觉得不错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