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甘肃水利 关注我们
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兰州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因降雨稀少、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干旱成为农业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自古以来兰州人民把修渠引水,发展水利作为改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根本性大事。兰州水利发展的历史,就是兰州人民同干旱、洪涝等多种自然灾害作长期艰苦的斗争,写下了一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兴水富民的光辉历史。
2011年建成的榆中县西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万方蓄水池
兰州水利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先民们早在汉代就开始修渠引水灌田。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度(渡)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今永登县),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汉昭帝始元二年,汉王朝“皆引河水及川谷以灌田。”到西汉元帝年间,“已开渠引庄浪河水灌田。”明代,兰州人段续引进并改制“水车”,沿黄河两岸的人民竞相仿制,以“水车”引水灌田浇园,使兰州的水利事业有了一个大的发展。民国时期,兰州先后建成引水干支渠道157条,土井13眼,水车114部,有效灌溉面积22.95万亩,保灌面积18.79万亩;条田1.74万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兰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利建设。通过75年的不懈努力,先后进行了修水库、建塘坝、水窖、建水轮泵、打机井、建小提灌和兴建大中型电力提灌工程及跨流域调水工程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建设快速发展,建成了以榆中县三角城电力提灌工程、皋兰县西岔电力提灌工程和引大入秦自流灌溉工程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兰州已形成了渠、库、塘、井、提多种方式引水、提水的灌溉工程体系,渠系纵横交错,灌溉工程初具规模,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近年来,兰州新建了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兰州市黄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有效地保障了黄河干流兰州段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引洮一期榆中县配套工程切实解决了榆中县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兰州市水源地项目预计2018年底建成供水,工程建成后有效改善了兰州主城区供水结构,保障供水安全。兰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53处(其中千吨万人工程21处),解决了农村101.4万人饮水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了100%,集中供水率达到了98%以上,自来水普及率稳定达到90%以上,规模化供水率达到58%以上。共建成万亩以上中型灌区20处、建成干支渠总长2741.99公里,建成灌溉提水泵站992座,总装机功率29.52万千瓦。完成市大砂沟等7处500千瓦以上94座泵站更新改造,开展了皋兰西电、榆中和电、红古湟惠渠灌区等15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初步形成集约高效、循环通畅、调蓄有序的区域灌区水网。正在有序推进红古区谷丰渠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及一批农村供水工程改造提升、维修养护和冻管改造工程,工程效益惠及近30万群众。2023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达到了0.577。建成总投资16.8亿元的兰州市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农防段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近十年来,累计争取和投入8.29亿元,系统治理江河支流、中小河流163.82公里、山洪沟道73.2公里,初步构建抵御洪涝灾害的牢固防线。同时,继续强化防汛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部门协作、信息共享、汛情响应等机制,实现黄河洪水动态实时监测预警和干流中型水电站精细化防汛调度。水利事业的大力发展为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支撑农业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输水主隧洞全线贯通
近年来,兰州市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补短板、强监管、夯基础、促落实,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水利工作转型升级,全市水利事业全面快速发展,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再创新高,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水利扶贫脱贫成效显著,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不断加强,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依法治水管水进程不断加快,全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