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十人榜第一期“遇见”

文摘   2024-06-09 00:04   北京  


点击上方"楚红城和他的朋友们"免费订阅






yu jian
   
诗歌十人榜

——本期诗人——
  
龙   鲁
      西
      北   
         赵
         成 

           楚
           衣
           飞
           雪 

     陈
     金
     蓉 
            幽
            云 
               樊
               德
               林 
                   修
                   祥
                   军     杨
                           春
                           秘


诗歌十人榜



驿站

■韦庆龙(山东)

 

下意识地转身,望过去

毫无意外,楼前地下室入口的阳光房

他正斜躺在破旧的二手沙发上

双手抱紧胸前,鲜黄色的骑士帽

掩住半张胡子拉碴的脸

应该是还在睡梦中

从夜色浓得揉不开时进来,到

天刚蒙蒙亮离去。几个月了

这个依旧陌生的外卖大哥

像只刺猬,夜夜扎进

四面玻璃包围住的小块幽暗里

我和他有过一次简短的交流

隔着门,在物业又一次驱赶他后

确切地说,我们并没有分享

多少彼此的信息,年龄,工作

婚姻,包括对未来的关切

凝滞的两分钟,我们只聊了天气

像一枚树叶的两面

共同迎接崭新的晨曦,一点一点

靠进。从眉间到墙角

到他归置好三两个包裹

把散落一地的烟蒂打扫干净

他不知道我住在几号楼几层几户

我也没询问,他下一站将抵达何处

我们在冬日的一个清晨作别

我送给他一个微笑,他留给我

一个远去的身影,逆着光

消失在时间的背面

 

 

关于一条鱼

■鲁西北(山东)

 

一条鱼来自上游。那时雾区中的河水

不像今天这样波澜不惊。将其托于手或

藏于衣袂,任一个夏天撕得粉碎

 

一束花挡住了太多的事物,包括一对

干裂的唇。她说欲望的食物链上还有什么

不被吃掉?我惊异于一条路灯的昏暗

感到了她遥远的冷,和一对深藏不露的鳍

 

烧鱼是我的拿手戏,总是在忘情中

来一次粉身碎骨的咀嚼、吞咽。而她

希望一池更清澈的水,就像我们初遇时

去过的那一片桃花林

 

快递员敲醒了我。一扇很久未开启的门

梦里的包裹沉得无奈。她在留言中说

其实每次我吃鱼时,她都事先拔掉了刺

 

 

遇见

■赵成(安徽)

 

对走过身边的目光,装作视若不见

她小心将纸板翻捡出来

拆开、折叠,细心捆扎打包。仿佛

每件都是垃圾桶深藏的珍宝

 

这样的刻意假装,让我想起母亲

也曾面对我的讥讽

假装不懂。将我要扔出去的纸箱

瓶子及旧衣物重新归拢

仿佛重新整理那些不舍的旧时光

 

直到,她们同样抬头朝我羞赧一笑

我才渐渐学会

收回讥讽和不屑。就像渐渐理解了

上一辈人口里的恨铁之意

 

 

遇见另一个自己

■楚衣飞雪(甘肃)

 

但我仍是我的幸运

这样看似完整的一个人

却让另一个比自己强大的人

苟活在生活中间,甚至

替另一个我,争取孤独和欢愉

 

这个人,在越来越多的遇见

给予我刺痛的惊觉

暗伤一样,却不可袒露

古怪,空有烛泪,玫瑰

而又扶不稳内心的颤抖

 

光阴向我们叙说无常

其间,你若丢失的或者缺口

在另一个人手边,反复地周旋

这也是一个人保全了另一个人

而各自宽慰

 

这还会是个有一身胆识的敌人

可以占据高地,可以无惧爱恨

深不可测啊,我在窗口结上辽阔的远望

和那个不曾谋面的敌人

暗自虚空,而杜绝剑走偏锋

 

 

遇见

■刘在旭上海

 

相比于成年陌生人在街上木然擦肩而过

那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冷不丁对我说

“叔叔早上好”

那是一张婴幼面孔

仙子化妆时努力想要达到的肤色

她的妈妈用一团白云包裹着她

手臂环绕着她

把她放在代步电动车中央最安全的位置

她的红头绳垂在一根根黑色的小辫子上

像春天逃窜到冬天的一个个调皮音符

 

气温零度以下的早晨

每人都缩头缩脑应对人来人往

那个和我擦肩而过的陌生的小女孩

非常清脆地对我打了个招呼

我抬头一愣还没回应 她们已过

我仅仅 截图了一幅清新美丽的人间

 

 

遇见落日

■陈金蓉(安徽)

 

挣扎着

隐身,又探出头

血染半空

江边的那片杨树林,烧起来了

 

熔金的光芒

涂抹着江面,过往的船只与归鸟

还有一个孤独的身影

 

下沉,一寸又一寸

直到它在我的瞳孔里缩成一个小点

被江水吞没

面对壮观的谢幕,远山默诵挽词

 

暮色四合

万物微微调整,渐次归于平静

手握一根芦苇,蘸些波光

我所有的表达,在此刻成熟

 

 

偶遇:老妇人与她的狗

■幽云(北京)

 

她硬撑着

那张松不下来的弓

她已没有气力

再背起七十年的凄苦上路了

她不得不把前二十年的

拣出来,单独装一个口袋

用绳子系在它脖子上

她背着后五十年的

蹒跚在前,一步一顿

它顺从地拖着口袋跟在身后

大张着嘴,吐着舌头

仿佛这些沉甸甸的东西

原本就是它自己的

她和它一前一后低着头走着

谁也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两个单薄的影子

像两把锈迹斑斑的柴刀

一寸一寸地

刺进了巷口的最后一抹余晖

 

 

遇见

■樊德林(河南)

 

谈到中年时,始终绕不过

告别与被告别的话题

先我们而去的人,一定在某

个地方,耐心等着我们

后我们而走的人,迟早也会赶上

那些虚度过的时间,若干年后

会被另外的人,重新使用

犯过的错,难免有人重蹈覆辙

面对命运的多舛

常常追问苍天,试图找到答案

此生太短。或许再没有机会

拨动传说中的罗盘经

许多人守着空荡荡的肉身

却喊不回染尘的灵魂

神啊,必须承认

每当黑夜用手蒙住我们的双眼

那只决然扑向火焰的飞蛾

轻易就击中了我们的泪腺

 

 

遇见

■修祥军(黑龙江)

 

你的出现

是我源源不断倾诉的开始吗?

凝视之中交换着彼此

胸口的起伏

我反抗着什么呢?

我是否体察,她那致命性的意图

 

我不用去想那寒风的手,却又

如此多的战栗

我胸前的暖一定会忘记时间的

背后的冷

然后再辨认一下

暮色中的方向

 

 

遇见落日

■杨春秘(辽宁)

 

夕阳骑上山头

压皱山梁,荒草与树木

还有篱笆墙影子和犬吠

 

父亲背着落日

肩上的锄把闪闪发亮

仿佛吸附太阳所有光

他的影子一寸一寸缩小

 

山坡上,黄土又多了一堆

皱纹被压进土里

幸亏,有小草和荆棘托住余辉

 


诗歌十人榜



“遇见”诗歌与人生的阵痛

施忠海


      诗歌,是不断靠近真相的自我审视。诗人,是一群主刀医生,用艺术之刀剖人生之肌理,寻生命之隐疾。
“遇见”,一个看似唯美而轻盈的命题,然而诗人们却用尖锐的笔锋剥去浮于表层的外壳,深触内在的柔软。诚然,许多事物是经不住再三拷问的,它们的笑容会变成泪水,它们的光鲜会沉入泥泞,它们用来欺骗他人以及自己的系列举动,都化为乌有。留下的是伤痕,是无法直视而又必须正视的苦与痛、希望与挣扎、现实与消解。
      十位诗人为我们带来十场“遇见”,风格各异,内涵丰富,在诗歌的内容与技艺上均有探索。

       一、在细微之处行走,洞察生命的隐痛

宏大,人人可见;而细微,是拨云见日,是拿出对真相精雕细琢的功夫才能有所发现的。诗人们以体悟生活的心灵发掘现实中的寻常景象。韦庆龙诗中的“快递大哥”、赵成笔下的母亲、楚衣飞雪想象中的另一个自己、幽云所见老妇人与狗、杨春秘记忆里被夕阳压皱的父亲等等,一个个瞬间的场面或是内心里的一场场思想风暴,忽忽而来,又转瞬即逝。
因为其细微,而失去了被关注,被重视的可能性。而诗人在某一次“遇见”之后,仿佛打开一扇门,过去的那种忽视,甚至遗弃,尽皆成为当下的遗憾与歉疚。而那种细微,在遇见的刹那成为自身的关照,与“我”合二为一。
如,“直到,她们同样抬头朝我羞赧一笑/我才渐渐学会/收回讥讽和不屑。就像渐渐理解了/上一辈人口里的恨铁之意”——赵成《遇见》。“我”在理解上一辈人的精神世界的刹那,巨大的羞愧感也随之而来。
如,“气温零度以下的早晨/每人都缩头缩脑应对人来人往/那个和我擦肩而过的陌生的小女孩/非常清脆地对我打了个招呼”——刘在旭《遇见》。“我”何尝不是这冰冷里缩头缩脑中的一员呢?面对一个小女孩的善意,我尚且“一愣”,还没有养成对善意迅速反应的习惯。
如,“凝滞的两分钟,我们只聊了天气/像一枚树叶的两面”——韦庆龙《驿站》。一场遇见,赋予驿站多重意蕴。谁不是在这个驿站短暂停留?在一枚树叶的两面,方向也许不同,但根源放射出相同的脉络。我们的身份是融合的、一体的。
这些发现,给人无尽的想象与思索的空间,诗歌的生命力在读者的思索中得到延伸和扩展。

二、以对立的方式思考,凸显人生的挣扎

毋庸置疑,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这样的一个哲学命题,放在诗歌中,体现在诗歌意象间的相互对立,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瞬间与永恒的相互冲突等等。诗人的思考应该是非单一的,而是多线性的。
如,韦庆龙的《驿站》中,快递大哥与我“隔着门”,有过一次简短的交流。这一道门,即是我们身份的对立与隔阂。有了身份的对立,“遇见”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意思。
再如,鲁西北的《关于一条鱼》中,“我”的忘情与她的隐忍,也许是任何一场现实的写照。直到这根刺被摆在“我”面前,暗中的,彼此留给自己的隐秘才最终被戳破。
如,楚衣飞雪《遇见另一个自己》,一种让人感到诗意的忧伤的,恐怕就是创造出另一个“我”了。这种不确定的虚拟性,让人深陷,又让人痛苦。
陈金蓉与杨春秘两位诗人选择了同样的题目,《遇见落日》。一个是夕阳落下,走向成熟的瞬间特写。反映出存在时不断挣扎,消失后反而归于平静,从而隐喻人生的一场经历、一种境界;一个反映万物不堪夕阳的重担,即便人们几十年的生命也是一瞬的苍茫与无奈。两者都探讨了瞬间与永恒的对立关系,只是内容与内涵皆有不同。
诗人们在探讨事物矛盾对立的关系时,将内涵引向丰富与深刻,增加了诗歌的张力。

三、向语言的丰美探寻,挖掘诗性的泉眼

语言,是诗歌灵魂的载体。十位诗人,语言风格各异,但是都努力将隐忍与克制、变化与多元的语言要素融入叙述中,为诗歌输送源源不断的诗性泉水,扩展诗歌的内在空间。
杨春秘在《遇见落日》,尝试将情绪排除在语言之外,在叙述父亲的一生,被夕阳压皱的一生时,看似不动声色。这种语言在诗歌中塑造出了双重的隐忍,显现出不可消解的现实与悲悯。
樊德林在《遇见》中以隐喻的方式,关照中年的困境。“神啊,必须承认/每当黑夜用手蒙住我们的双眼/那只决然扑向火焰的飞蛾/轻易就击中了我们的泪腺”。飞蛾,是我们热烈期盼,但是又不能尝试的撞击命运的钟声。
例子还有很多,共同指向诗歌语言的探索与突破,试图将诗歌引向更加丰美的境地。

施忠海,《北京诗人2024》特约评论家,六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歌月刊》《散文诗世界》《青年文学家》《浙江诗人》《中国青年作家报》等。





诗歌十人榜



《诗歌十人榜》是一项将优秀诗人借助微信公众号力推的诗歌活动,与诗歌发展同步,与好诗歌标准看齐。入选诗人有奖励。


楚红城和他的朋友们
《北京诗人》年度选本等多家纸刊选稿基地;发现诗歌新人;建设诗歌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