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 | 省政协委员冯火珠:加强活化利用,让传统村落“有形有神”

时事   2025-01-13 10:16   福建  

两会好声音
聚焦两会·关注民生


省政协委员:冯火珠



传统村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刻不容缓。

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召开前,省政协委员、民革三明市委员会主委、三明市城管局局长冯火珠带队实地调研了三明市沙县区、永安市等地部分传统村落,了解传统村落保护现状,查看历史遗迹,了解活化业态。在调研中,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活化利用还不明显。大部分传统村落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单体建筑的保护活化利用难度大,在有限的空间上难以植入优良业态,导致空置率比较高。

文化传承面临挑战。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中,更多重视建筑等物质载体,而忽视了其中的民俗、民间故事、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载体,导致部分传统村落“有形无神”。

保护资金仍有缺口。如三明市仍有6个传统村落因资金原因尚未启动保护规划编制,164处历史建筑未完成测绘建档及保护图则编制。

集群效应尚未发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重点县成效不够,样板县较少。当前许多传统村落虽各具特色,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与发展模式仍“千村一面”,削弱了村落的独特魅力,导致资源的重复浪费和整体效益的降低。



为此,冯火珠建议——

提升活化利用效率

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梳理闽台文化、红色文化及客家文化等特色村落资源,与乡村旅游、深度文化体验紧密结合,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如民俗节庆活动、手工艺品创新制作等,以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展示历史建筑与传统风貌,深化游客对村落文化的理解与体验,吸引年轻群体成为“新村民”,拓宽村落活化利用路径。

搭建文化传承平台

全面挖掘整理传统村落的历史故事、民俗物产、非遗项目等资源清单,精心提炼蕴含其中的文化记忆,并编印成册。鼓励有条件的村建立村史馆,定期举办文化节庆、展览与论坛,强化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实施数字化管理,利用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开发虚拟现实游览、在线文化课程等,让更多人远程体验与了解村落文化。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支持。整合农业农村、交通、水利等多领域项目资金,优先支持传统村落。探索社会资本引入与公私合营模式,激励民营企业参与村落保护与活化。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好“传统村落建筑海峡租养平台”,通过认领、捐赠、志愿服务等形式贡献力量。树立“共同缔造”理念,邀请村“两委”、村民代表、老人会等充分参与村落保护利用,共商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促进集群协同发展

打造连片示范,持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集中连片示范县创建工作,谋划特色示范区建设。分片区对传统村落进行差异化打造,对功能、风貌、产业重新定位,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形成旅游开发联盟,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重复浪费。

深化乡建乡创合作

打造连片示范,持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集中连片示范县创建工作,谋划特色示范区建设。分片区对传统村落进行差异化打造,对功能、风貌、产业重新定位,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形成旅游开发联盟,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重复浪费。

深化乡建乡创合作
     加强闽台交流合作,推动台湾团队参与传统村落连片保护与利用,融合两岸建筑师与文创人才,为台湾团队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其在村落驻村发展,形成示范效应。举办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编辑:邱   添

二审:李烁铃

三审:范荣生


↓↓↓
关注“海峡通讯”微信公众号
在这里,读懂福建!


觉得好看,请点
↓↓↓

海峡通讯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刊《海峡通讯》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