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加繁荣美丽开放文明的新时代新仓山
——专访中共福州市仓山区委书记魏邦仲
文|本刊记者 廖燕源
1991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提出:“把仓山建设成为福州繁荣、美丽、开放、文明的南大门。”多年来,仓山区作为福州“东进南下”战略的重要承载区,以“向天要地”的魄力突破发展局限,抢抓“八区叠加”发展机遇,产业发展向“新”而行,营商环境向“优”而进,持续打造活力仓山。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中共福州市仓山区委书记魏邦仲,看仓山区如何组织开展“强产业、优环境”专项行动,加快打造更具创新力、更具竞争力的“131”现代化产业体系。
魏邦仲(中)前往瑞科医药健康产业园调研“强产业、优环境”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我省正在推行强省会战略,仓山区如何抓住契机,发挥“八区叠加”优势,牢记嘱托,把自身建设成为更加繁荣、美丽、开放、文明的福州南大门?
魏邦仲:强省会重在强经济、强产业。作为福建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仓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坚实的产业基础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特别是1996年区划调整后,辖整个南台岛,面积从不到10平方公里扩大到146平方公里,仓山在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我们始终牢记嘱托,提出“做全金山建新片区、做精中部老城区、做强城门盖山片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开发建设思路,迎来史无前例的“八区叠加”战略发展机遇,带动地区生产总值从1996年的35亿元逐年增加到2023年的1048.97亿元,增长近29倍,总量跃升至全省第十四位,为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贡献了中坚力量。2025年,我们将扭住目标不放松,加速南湖、义序、螺洲、橘园洲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积极融入“两江四岸”改造提升,抓实烟台山片区整治提升,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仓山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仓山区拥有25所大中专院校、1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41家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如何发挥优势,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魏邦仲:仓山有许多创新活力强的科研院所、高职院校、国有企业,都是引领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按照“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思路,主动把这些资源要素有机串联起来。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依托仓山优质科研资源,引导企业加大新材料、电子信息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力度,全区规上企业R&D经费投入总量和强度位列全市第四,腾博新材料、升腾资讯等2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福州市科技重大“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另一方面,坚持抓创新不问“出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大力发展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建成5家省级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8家省“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数量位居全省第四。同时,打造区级“1+1+N”人才政策体系,创新推出“南台贤士卡”人才服务。2024年,仓山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242人,高技能人才2695人、同比增长169%,推动人才向创新企业流动、向创新一线聚集。
2024年,仓山区以深化拓展“三争三领”行动为抓手,组织开展“强产业、优环境”专项行动,站位全局谋举措、高位推动促落实,不断打开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能否介绍该专项行动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成效?
魏邦仲:当前,有两大关键要素决定着仓山区域发展竞争力,分别是产业竞争力和营商环境竞争力。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强产业、优环境”专项行动,确定了构建“13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着力做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保障的优势产业,2024年重点产业规模将突破2300亿元。
“强产业”方面,我们聚焦壮大一批产业龙头、完善一批产业链条、培育一批潜力企业、推动一批转型升级、提速一批项目攻坚、拓展一批载体空间、打造一批品牌标杆等“七个一批”方面重点任务持续发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10家企业上榜了2024福建制造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企业100强。
“优环境”方面,我们全力打造“1234”工作架构,以“一套机制”“两个堡垒”“三个载体”“四个抓手”,全要素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比如,2024年我们将“个转企”办理压缩至1小时内,改变过去个体工商户注销后才能办理企业的模式,允许直接变更登记为企业,时间节约了近70%,带动全区市场主体增加2.2万户,总量超18万户,增量和总量已连续6年保持全市第一。
在“强产业”方面,仓山区统筹推进壮大主导产业、稳固特色产业、繁荣优势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建成,“131”产业格局更加鲜明,请介绍“131”产业体系近年来的新发展。
魏邦仲:全区上下树牢“找活干”的强烈意识,凝心聚力、实干担当、奋勇争先,推动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持续壮大。致力于打造智能创新高地,培育锐捷网络等614家高新技术企业、富兰光学等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海西新药等7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汉特云等13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总量均居全市前三,形成“雁阵形”产业集群。发挥数字峰会举办地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福顺半导体等39家规上电子信息企业。
特色产业稳固发展。充分发挥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福峡路汽车集聚走廊、烟台山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名片的品牌效应,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165亿元,全市第一;新能源产业二手车出口占全市总量2/3;烟台山等景区持续火爆,2024年接待游客破千万、旅游收入超百亿,均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形成三大特色产业多点开花的发展局面。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立足人口总量全市第二的优势,2024年在万达—爱琴海等重点商圈举办促消费活动304场,吸引客流超千万,拉动消费6.7亿元。同时,加快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承接大型演唱会30多场,带动三产提质增效,2024年前三季度排名全市第二。
园区标准化改造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也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题中之义。仓山区率先在全省、全市推动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工业园区规范提升,能否介绍这方面的先行经验?
魏邦仲:自2019年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以来,我们创新“标准地+”出让、弹性容积率用地等机制,总结出政府收储提升、企业自主提升、利用旧厂房打造“园中园”3种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质效。比如,在金山工业园区橘园洲片区,2024年建成投用的锐捷数字化智能工厂,通过“工业上楼、产线向上”,原本100亩的用地需求压缩到了28亩,节地技术被列入自然资源部第四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向全国推广。
《深化热线平台创新工作机制 解决福州南站群众出行问题》案例入选全国“2024年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单楷模”,这是仓山区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的生动一例。请问,在“优环境”方面,仓山区推出了哪些创新举措?
魏邦仲: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尽力而为做好服务,营商环境指数连续四年位列全市前三。
聚焦惠企,布局“10个营商环境观察点+N个企业服务工作站”倾听企业诉求,年均帮助解决问题千余个;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压缩审批时间一半以上,帮助义序工业园区一期A地块实现“四证齐发”,经验做法全省推广。聚焦便民,推出35组“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创新“局长进窗口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官”等工作机制,成功打造1家标杆型便民服务中心。2025年,我们将全力推动“奋勇争先落实年”、深化拓展“强产业、优环境”专项行动,坚持每季度以月为单位,开展“服务企业月”“项目攻坚月”“基层治理提升月”三大行动,专项攻坚突破,进一步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编辑:李烁铃
二审:邱 添
三审:范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