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 | 省政协委员王贺军:发挥好高能级科创平台效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时事   2025-01-12 16:38   福建  

两会好声音
聚焦两会·关注民生


省政协委员:王贺军



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对促进我国科学源头创新,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科技重大攻关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省政协委员、厦门市新阶联会长、中汇宝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贺军对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十分关注,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前,他积极深入相关部门和企业调研。王贺军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引领作用不足,缺乏集聚效应


部分平台对相关产业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尚未显现,未能形成强大的资源集聚效应。在设定研发目标时未能紧密围绕行业前沿和市场需求,导致研发项目与实际应用脱节,无法有效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在平台发展中未能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导致技术创新对产业链整体升级的推动作用有限。


协同合作欠缺,产学融合不深


平台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渠道不畅,导致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影响了合作效率和效果。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框架和协议,合作各方在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等方面存在分歧,影响了合作的深入和广度。平台的研究方向与产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导致研究成果难以转化和应用。


创新链动能不足,产业链升级受阻


在科技创新源头——基础研究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原创性技术成果匮乏,难以支撑产业链的持续升级。在应用开发环节,缺少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产品的平台和机制,许多有价值的创新成果被束之高阁,未能及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或商业价值。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同,导致创新活动难以形成闭环,影响了创新动能向产业链释放,限制了产业链的升级速度。


人才机制缺活力,成果机制缺后劲


尽管平台已集聚了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但是面临薪酬结构不合理、晋升机制僵化、科研经费不足等问题,导致创新缺乏后劲和部分人才流失。此外,由于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科研人员往往更注重短期成果和论文发表,而忽视了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实际应用价值,削弱了平台的持续竞争力。




对此,王贺军建议——

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建设

提高成果转化率

建立具有行业针对性的验证指标体系,由行业协会主导,依托国家级科创平台,组织行业专家组,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验证指标体系。构建行业专家库与项目库,推动概念验证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加快打造立体化的概念验证人才队伍。鼓励校企共建、院校联建、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组建等多种构建方式,逐步形成概念验证节点型组织,建设全过程创新的枢纽。

强化平台与产业界的合作机制

实现多元一体融合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高校有关部门牵头,依托行业协会成立产业联盟,鼓励平台与高校、研究院所、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设立专项联合研发项目,针对行业的关键技术和难题进行攻关,平台提供先进的研发设备和专业人才,企业提供市场需求和产品应用方面的指导,整合行业资源,实现多方一体化发展。

引入专项引导基金
促进产业链纵深协调发展

通过财政资金作为引导,吸引各类金融资本参与,共同发起设立长周期的早期科创投资基金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鼓励投早投小,建立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体系,为科创项目提供初始的推动力。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遴选出“卡脖子”技术、产业短缺技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设立专项基金,精准施策,对各技术环节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进行资助。

推进全产业链职称评定工作

培养专业人才

推动专业职称评定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以考代评,提高证书的含金量,从而激活行业内的人才成长动力,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进一步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深化专业职称评定体系的改革,细化专业分类,突出工作能力和业绩考核。鼓励校企签订协议,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学内容和方式。




编辑:吴晨倩

二审:李烁铃

三审:范荣生


↓↓↓
关注“海峡通讯”微信公众号
在这里,读懂福建!


觉得好看,请点
↓↓↓

海峡通讯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刊《海峡通讯》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