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2025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简版来了!

文摘   2025-01-09 06:49   湖北  


本文约7888字左右,读完29

郭元强主持,盛阅春作政府工作报告

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

1月8日上午,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隆重开幕。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执行主席郭元强主持开幕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胡立山、杨玲、陈光菊、胡树华、朱库成、张海涛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应出席代表559人,实到516人,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9时,郭元强宣布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4年工作回顾;二、2025年重点工作;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盛阅春说,


刚刚过去的2024年,极不平凡、极为难忘。

习近平总书记第5次亲临湖北考察,肯定武汉“这里经得住疾风骤雨,未来更是一片光明”,饱含对武汉人民的深情厚爱、对武汉发展的深切关怀,给予我们强大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前进动力。

一年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克服多重困难,付出艰辛努力,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三个优势转化”成势见效、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民生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迈出坚实步伐。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盛阅春说,


我们多措并举激发需求潜力,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坚持不懈强化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不断夯实;下定决心锐意转型闯关,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积极探索转变发展方式,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经营主体活力竞相迸发;持之以恒推动绿色转型,城乡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尽心竭力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盛阅春表示,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

我们将锚定目标、勇担使命,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重点做好十一个方面工作:

在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上加力提效,做强消费主引擎,夯实投资硬支撑,培育外贸新动能,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上聚势突破,提升创新策源功能,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效,建设人才集聚高地,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争先善为,加快打造新时代制造强市,聚力建设国家级现代服务业中心,加速迈向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着力构建体现武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上勇挑大梁,做强城市极核功能,引领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着力增强城市能级和竞争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推进重点改革系统集成,持续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加快建设国际枢纽城市,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上破难攻坚,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增强现代都市农业特色和竞争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上持续深化,扎实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建设绿色低碳先行城市,着力建设美丽武汉;

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弘扬城市精神品格,赓续城市历史文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壮大文旅支柱产业,着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心用情,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健康城市样板,建设全龄友好城市,着力打造更具幸福感的人民城市;

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武汉”上强基固本,强化公共安全保障,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盛阅春表示,


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决筑牢政治忠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强化实干担当,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会议审查了武汉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审查2024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2025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
会议审议了武汉市2025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
大会表决通过了《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选举和表决办法》。
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有:杨智、孟祥伟、刘子清、陈劲超、袁野、吴朝安、曾晟、张俊勇、胡勇政、沈悦、林文书、董煜华、张忠军、李湛、彭富春、梁鸣、徐旭东、刘丹平、周晓琦、陈跃庆、罗联峰、苏霓斌。
应邀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老领导有:赵宝江、王守海、刘善璧、叶金生。
张曙、李义龙、曹裕江、汪祥旺、李强、龙良文、彭浩、刘立勇、谭仁杰、侯晓华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刘太平、彭胜坤、张勇强、涂山峰、陈辉、覃道明、彭瑜、景新华、赵利洪、鲁宇清、孟武康、刘志辉、杨相卫等在主席台就座。
部分省人大代表、市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市直有关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关金融单位负责人、出席市政协会议的委员列席大会。法国、美国、韩国、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旁听了大会。

楚商智库

2025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简版来了!

2025年1月8日上午,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市长盛阅春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有哪些要点、亮点?

一起来看↓↓↓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武汉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迈出坚实步伐。报告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全年工作。

一、多措并举激发需求潜力,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


二、坚持不懈强化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不断夯实。


三、下定决心锐意转型闯关,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四、积极探索转变发展方式,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经营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六、持之以恒推动绿色转型,城乡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七、尽心竭力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数读2024

2024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1万亿元,增长5%以上。
2024年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跃居副省级城市第4。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6万家、实现三年翻番。
2024年,新兴动能加速成长,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五大优势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
2024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4家,诞生了国产数据库、智能汽车AI芯片、中国电竞、交互式AI等新兴产业“全国第一股”。
2024年,中国年度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武汉下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左右,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0%以上。
2024年,天河机场迈进“三航站楼+三跑道”时代,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汉南长江大桥、武天高速等7个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建成绿色大道、高新八路等10条骨干道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89.5公里。开通地铁前川线二期、11号线东段二期及三期首开段。
2024年,新增停车泊位19.4万个,建设改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3万个,建成微循环道路121条。改造老旧燃气管网超600公里,新建综合管廊14.3公里,基本完成全市二次供水改造。284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6个青年社区建成投用。5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实施,改造房屋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
2024年,累计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湾643个,形成33条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完成植树造林2.1万亩,新改建绿道106公里、林荫路115公里、各类公园110个,武汉迈入“千园之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全面达标。
2024年,新建各类养老服务设施374处,居家适老化改造惠及6000余户老年人家庭。新建社区体育中心(广场)30个,新改扩建体育公园10个,建成汉剧博物馆。武汉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章。
2025年重点工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上加力提效,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促进绿色消费,持续释放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潜能
  • 推广武汉十大伴手礼、十大名菜、十大名点
  • 培育100个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商圈,打造18个直播电商集聚区。加快开发数智诊疗、家用机器人、新一代低空飞行器等消费产品
  • 建设武昌滨江天街等3个消费新地标,引育5家高端酒店,设立市内免税店。新建5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开品牌连锁便利店200家以上。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新引进各类首店300家以上
  • 推进2400个亿元以上项目、1050个十亿元以上项目、9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深化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谋实谋好“十五五”投资项目库
  • 打造汉正街、汉口北内外贸一体化基地。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
  • 拓展新兴市场,支持推动企业“抱团出海”,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二、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上聚势突破,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 加快建设汉江国家实验室科研总部和实验园区,支持在汉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建设东湖科学城,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动武创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支持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大力发展研发产业,引育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型企业100家
  • 新建创新创业特色街区(小镇)、创新园区(楼宇)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众创孵化载体30家
  • 支持在汉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校地共建科创产业园
  • 深入实施“学子聚汉”工程,吸引留汉来汉就业创业大学毕业生30万人以上。实推进“武汉工匠”计划,优化实施武汉英才计划,创建国家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三、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争先善为,着力构建体现武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推进国家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增人工智能创新平台5家、市级核心产业园3个,开通低空飞行商业航线10条以上、城市治理类航线1000条以上,建设“航天+”示范产业园3个以上
  •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壮大量子科技、先进半导体等13个细分领域,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 加快打造全国科技金融中心,积极探索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模式,新增上市企业8家以上
  • 加快打造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
  • 办好第八届设计双年展。建设天河国际会展中心,支持筹办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建设东湖开源社区,筹建开源创新中心,打造武汉工业软件园。推动育幼、家政、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多样化发展
  • 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化标准化。创全国首批“万兆先锋”城市推进国家“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 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质量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部署20个垂直行业大模型及应用,小米科技园二期、金山武汉总部、达梦中国数据库产业基地投用。实施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项目10个

四、在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上勇挑大梁,着力增强城市能级和竞争力。
  • 高水平建设“两江四岸”核心区,推动老汉口地区转型和汉江两岸联动发展
  • 支持东湖高新区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和新兴产业高地,打造“世界光谷”;支持武汉经开区加快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壮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支持长江新区加快建设阳逻国际港、科技创新港,构建“两港驱动”发展格局;支持临空港经开区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陆港枢纽,做强“中国网谷”
  • 推动新城区融合发展。支持沉湖国际小镇、金口长江军事主题文化区等特色化发展,推动天河空铁枢纽、航天新城等重点板块
  • 统筹推进武汉新城六大片区开发建设,推动“六横五纵”道路建成通车,加快圈域产业协同发展
  • 积极探索“飞地”、联合招商、园区共建等模式。大力发展临空产业,推进都市圈航空货运一体化发展。推动光谷长江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武汉至黄梅高速公路武汉段,加快武汉枢纽直通线、武威快速通道天子山大桥等项目建设,建成通车沿江高铁武宜段
  • 促进武汉都市圈与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常态化会商机制,落实三年合作行动计划,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 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加密汉沪、汉港等航空快线,积极参与中国碳市场大会

五、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 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强与在汉央企合作,推动三峡集团总部基地建设
  • 实施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改革。开展工业园区“转供电”综合治理。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
  • 完善“五个一”体系和机制,新增20项“集成办”事项,推动100项高频服务事项“掌上办”、200项事项“承诺办”
  •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实施枢纽通道提升工程。打造海陆空三条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 深化中小企业培育“七万工程”,实施质量强企强链行动
  • 推进江北铁路香炉山站改扩建、阳逻港西港区多式联运一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争创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推广前置货站模式,建成民航(武汉)区域管制中心主体工程,打造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

六、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上破难攻坚,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 打造龟北片、汉阳高铁站片等特色功能片区和一元路、黎黄陂路等亮点区块,加强沿江环湖临山景观塑造
  • 改造老旧小区200个、危旧房169万平方米,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00台。推进青岛路等16片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统筹推进解放大道沿线更新改造,实施东湖、汤逊湖、后湖等环湖单元建设项目
  • 开工绕城高速中洲至郑店段等5个项目,建成武天高速、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等3个项目
  • 拓宽7条进出城通道,完成右岸大道北段等骨干道路改造
  • 建成微循环道路100条,打通“断头路”30条。推进11号线四期、新港线一期等8个项目建设
  • 新改建雨水污水管网100公里、外排泵站4座,建成综合管廊10公里、海绵城市55平方公里
  • 开展“四线一口”、100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100条人行道综合整治提升,加强460个共享单车停放点位潮汐调度,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20万个。推进一环内主次干道“机非分离”
  • 新改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40座、分类收集屋400座。新改扩建城镇公厕150座。建成全市停车“一张网”

七、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做强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推进“一区一品”
  • 完成300个以上中心村湾建设任务,新改扩建“四好农村路”150公里,提档升级寄递服务网点788个,新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万座以上,完成17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300个
  • 实施“四乡工程”,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 壮大民宿、康养、休闲观光等富民产业,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扶持村和进步村70个

八、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上持续深化,着力建设美丽武汉。
  • 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创新“河湖长+林长”联动机制。实施11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建成环鲁湖生态治理等项目,推动优化武湖、涨渡湖等蓄滞洪区安全功能,加快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
  • 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项目500个,完成管网混错接改造和缺陷修复1200处,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基本实现全市域无黑臭水体。开展沿江1公里化工腾退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完成“无废城市”建设任务
  • 建设绿色低碳先行城市。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三年行动
  • 拓展碳普惠应用场景,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发布绿色低碳发展“武汉指数”。建设东西山系山林步道,新改建绿道105公里。加快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实现三环内江滩全线贯通,打造世界级城市江滩公园

九、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着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 加快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提升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推动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建设武汉戏曲艺术中心,积极申办第11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和第3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活动
  • 加快建设武汉图书馆新馆、广电全媒体中心、武汉文学馆。创新运营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100个,推动重点博物馆、图书馆延时开放。举办惠民演出、展览150场以上。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进景区等活动1500场以上
  • 高标准建设知音文化旅游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加快建设“一桥两山”文旅核心区,实施绿化景观和公共交通“双提升”,开工建设汉江慢行桥。创建东湖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推出长江研学、武昌古城、汉口里份等精品线路10条。打造10个商文旅体融合型示范场景
  • 打造“电竞之城”、“演艺之都”,建成运营武汉数字创意产业园。办好节展赛会,建设“赛事名城”。开展大众冰雪季系列活动

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心用情,着力打造更具幸福感的人民城市。
  • 新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新增学位3.5万个
  • 支持创建同济医院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加快建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推进武汉儿童医院光谷院区等10个重点项目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 新建社区体育中心(广场)30个以上,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200场以上,办好第十二届武汉市运动会,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 建成15个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推动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建设
  • 建设青年社区28个,提供房源2万套(间)以上,建成市级“一站式”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 新建老年人助餐点等城乡养老服务设施120处以上,建设适老住宅120万平方米,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000户以上
  • 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00场以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新增社会保险扩面38万人次以上,加快推进低保城乡统筹。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4万套(间)以上

十一、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武汉”上强基固本,着力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 新改建配电线路280公里,新增变电容量400万千伏安,建设改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8万个。开展822座城市桥隧安全检测,新改扩建燃气场站14座、燃气管网300公里。打造20个社区应急服务标杆站
  • 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1300个社区(村)开展共同缔造试点。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协同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 楚商智库

2025年,一起努力!

加油干!

以下是内容摘要图解

↓↓↓

武汉2024年工作回顾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



武汉2025年重点工作

来源:楚商智库综合武汉之声、长江日报等

总编辑:王涛  值班编辑:欣怡  编发:欣怡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7891882)

楚商智库已进驻

新华号、雪球号、头条号、大鱼号、企鹅号
搜狐号、一点资讯

加入楚商联合会


长按扫码领取楚商联合会会员申请表

推荐文章

【头条】中共中央决定:王忠林任湖北省委书记

人事任免】湖北省委常委吴海涛任襄阳市委书记

【决策参考】新任湖北省长李殿勋的招商引资方法论!

【智库动态】王涛参加武汉市长盛阅春主持召开的座谈会,就《政府工作报告》发表意见建议

【智库动态】楚商走进大冶,市委书记郝胜勇会见并座谈

【智库动态】基层调研行:走进十堰

【建言咨政】武汉市科技局对王涛委员提案答复:19项措施打造科创之城

楚商智库
楚商智库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共同发起组建的,开放式、综合型应用研究平台。旨在推动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最有效,最实用的决策参考和智能服务,打造楚商崛起的最强脑库。
 最新文章